有什么在古代很好吃,但是现在却吃不到的东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终于见到这种问题了,不用说,题主和我一样是个吃货,完全抵挡不住 美食 的诱惑,我想大部分人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现在我们的 美食 种种类总体上比古代人可是大大的丰富了,光是各种水果都让我们眼花缭乱,世界各地的水果在超市都能见到,而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一个荔枝都要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但是,有哪些 美食 在古代是有的,但是在现代我们却吃不到了呢?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吧。

首先就是各种野味

我们现在对各种野生动物是保护的,无法吃到古代人经常吃的各种野味。元代的时候,宫廷中就特别喜欢吃野味,其中熊汤是特别有名的一道菜,把熊肉煮熟,加上胡椒、草果、姜黄,再用葱、酱调味。到了清代,满汉全席中也有熊肉的做法,其中熊掌被誉为是八大珍之一,可谓是极品佳肴了。"掌"是指东北特产黑熊之掌。熊有冬眠的习惯,冬眠时以舔掌为生,掌中津液胶脂渗润于掌心,是熊掌营养丰富的原因之一,而其前右掌因为经常舔,故特别肥腴,有"左亚右玉"之称。满汉全系中对熊掌的做法主要是蒸,也有扒、烧等做法。但是蒸熊掌被看作是最为奢华的吃法,其中一道菜名为"掌上明珠",以鱼元、火腿片、油菜心配熊掌,形整不散,色白如玉,入口如羹似腐,鲜嫩清淡,不愧为珍品佳肴。

当然,现在我们不可能吃到熊了,也无法体会到蒸熊掌的美味,但是吃货们还是想尝尝这种极品佳肴,所以,就有人用芋头代替熊掌,做出了类似的蒸熊掌,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了。

其次就是失传了的菜肴。

中国传统烹饪是有着极为悠久的 历史 的,歪果仁评价中国,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有三把刀是远远领先世界的,其中之一就是厨刀。但是,我们传统的烹饪都是师傅徒弟间的口口传授,很少有系统的教材类的东西,并且仅仅传递下菜谱是没用的,手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种传承中如果没有很优秀的徒弟,很多手艺就失传了。

在清代御膳房里,当时仅仅鸭子的烹饪方法就有四十多种,但是,目前我们最为熟知的就只有北京烤鸭了,其他的烹饪方法大部分都失传了。不仅仅是清代,就是现在我们每天也都面临着 美食 失传的情况。

作为一个具有家传厨艺的答主来说,我们每天吃的菜肴其实仔细看看就那么几种,想吃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口味和材料组合的菜肴实在是太难了,中餐也面临着快餐化、工业化的危险。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人愿意废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去琢磨一道菜的做法,并且最为重要的是现在工业调味品越来越多,想要什么味道都能给调出来,就算是烹饪学校也开始教如何使用这些调味品,而不是像古代一样用真正的香料去进行调味。这就造成了各种食物的味道越来越不正,越来越像流水作业的产品。

对于答主这种资深吃货而言, 美食 的失传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去饭店吃饭一盘菜端上来,都不用吃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走了几个饭店无非就是这几种菜,即使是点了他们所谓的拿手菜,特色菜,吃起来也是一股工业香精的味道。唉,这种感觉实在是令人伤心。传统技艺的流失往往是令人难过的,而 美食 技艺的流失是最令人难过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感。

民以食为天,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作为吃货的我们,关心的最多的,恐怕还是: 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打开外卖软件,足不出户,正宗的北京烤鸭,喷香的新疆烤串,想吃就吃,非常方便。

但是,我们可不是什么东西都有机会吃到,比如古代的一些“特色” 美食 。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古代 美食 吧。

(古人享受 美食 )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各种珍稀野味了。

古代常有“八珍”一说。

八珍,按照原料,可分为上、中、下三种。上八珍有猩唇,驼峰,熊掌,燕窝,猴头,鹿筋,鱼唇,脯。中八珍有鱼翅,鱼唇,裙边,果子狸,鲥鱼,广肚,银耳,哈士蟆。下八珍有海参,江瑶柱,蛎黄,乌龟蛋,赤鳞鱼,龙须菜,鸡块,燕笋 。听上去是不是很诱人?

就拿猩唇来说。

(猩唇)

猩唇,可不是猩猩的嘴唇,而是麋鹿脸部的干制品,是古代八珍之首。

麋鹿,就是我们俗称的“四不像”。传说,玉皇大帝用熊掌、猩唇来招待佛祖。(虽然我们知道佛祖是只吃三净肉的)

在古代,都是仅闻其名,难能品尝的 美食 。

如今,麋鹿已成国家保护动物,吃货们也只能望“鹿”兴叹了。

其次就是各种虐食。

(传说中的生食猴头)

虐食餐是我国古代权贵阶层中十分流行的一种吃法,手段极其残忍,比如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喜爱吃的炮烙鸭鹅。

炮烙,是古代一种严厉的酷刑,始于商纣王。

炮烙鸭鹅,就是将鸭鹅放在大铁笼中,在底下燃一盆炭火,笼中放上一碗调味汁。

鸭鹅受热绕笼子而走,渴了就喝几口滚烫的调味汁。

这样汁水进入鸭鹅体内,外部又加以大火烘烤,不一会便烤得烂软,香气扑鼻,可以说是古代版本的北京烤鸭了,让人垂涎欲滴。

可是这种做法一耗费人力物力,我们寻常人恐怕难以效仿,二是不人道,折磨鸭鹅的行为实在是残忍。

因此这种 美食 也只能留存史册了。

(现代 美食 )

不过大家也不要遗憾。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特色的 美食 ,如今我们的 美食 ,种类之多,大大超过了古人的想象。

作为一个吃货,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徒弟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古代有什么好吃的,我们现代人也不知道,是吧

只能说我们小时候觉得很好吃的东西,长大以后吃就没有以前的那种味道了

小时候吃我们那里的丛菌觉得很好吃 ,现在再去吃就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味道

大家有没有吃过丛菌?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2300多年前的秦孝公嬴渠梁变法时期的,简单给劲的吃法。来一盆肥羊炖、来一壶苦荞烈酒、来一盆苦菜。

烈酒陪野菜外加肥羊炖,我直流口水。

其实在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各具风味,民以食为天,就是最好的说法。

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许多吃法,都是原生态,原汁原味的。因为生产力摆在那里,相应的调味的东西就少,基本就是油盐酱醋,别无他。

随着 社会 的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渐渐忙碌起来,饮食行业作为一个产业也,红火起来,成了一种盈利的手段,各种需要时间去做的美味食物,都需要尽快的摆在顾客眼前。这样在原汁原味上就会有所欠缺,不足的地方会用各种人造调教,加以调味。

还有就是各种野味,也渐渐不见踪迹。

好多食材闻所未闻,哼不要说听过了。比方说熊掌,多好吃,愣是没吃过。

要说山珍海味,有很多食材都已绝迹,有些由于人类的活动,渐渐变得稀有起来,国家立法保护,这样也吃不成了。

据说满汉全席有108道菜,但是我觉着,远远不止。

就像场说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沙滩上!我相信我们吃的绝对比古代人更好!

(玉之溪)

“这是人类的地球,其他物种的地狱。”这句话放在这里,简直不能更合适!

不止是中国,几乎所有国家的先民,在古代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温饱。为此,凡是能够塞进嘴里而不死的生物,都被开发成食物。

自然,所有的这些食物里,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那些好吃又不容易被驯养的生物,很容易就被吃灭绝;反之,那些不好吃的生物,很多都优哉游哉地活到现在,比如说树懒、考拉等等。

《吕氏春秋》记载这样一段话:

吕不韦这个老吃货,几乎罗列了当时最好的山珍野味,唯独没有将最常见的牛、羊、猪、驴等家畜,以及各类家禽列进去。

为啥呢?因为很多人都吃过的东西,不好吹。

不过,吕不韦所罗列的这些“美味”,现在几乎都找不到了。即便是猩猩之唇,也不是你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只猩猩了。再者说了,它的唇,你要吻?

这些美味,吕不韦都吃过吗?也不一定,因为里边儿很多“食材”都取自《山海经》,像旄象、朱鳖、有凤、鳐鱼等等,都是传说中大荒的食材。

《山海经》除了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最多的,就是各种美味。

比如说,古人在形容九尾狐的典故之后,会在后面加一句“食之不蛊”;形容鹿蜀的样貌之后,会加一句“食之宜子孙”;形容完凤凰的神奇之后,会在后面加一句“凤凰卵,民食之”。

要知道,九尾狐、鹿蜀、凤凰可都是神兽啊!神兽都尼玛不放过,更不用说那些即美味、又好捉的动物了,戳在地上不动弹的植物更不用提。

或许,《山海经》里描述的奇异物种,过去真的存在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太遗憾了,因为它们都被古人吃灭绝了。

天鹅和丹顶鹤从来都是亦仙亦幻的“神兽”,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这两种飞禽一直都吉祥的象征,不会有人会对它们下手。真实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所料。

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讲述了女大学生徐秀娟,为寻救一只受伤的天鹅不慎滑入沼泽地献出生命的故事。歌词里有这么一句:

徐秀娟遇难的地方,就是如今的江苏盐城丹顶鹤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

丹顶鹤保护区从1983年建立时起,一直都有丹顶鹤被猎杀的新闻。即便是江苏盐城边防支队官兵便受命进驻湿地,偷猎者仍然敢对国宝“仙鹤”下手。

1991年,保护区内有一偷猎者为了捕杀野鸡等飞禽,设陷阱下毒,最后一下子毒死12只丹顶鹤!要知道,那会儿全国丹顶鹤总数还不到2000。偷猎者毒杀丹顶鹤,毫无疑问最后都通过黑市进入各类高档餐馆。

据说,在黑市上,一斤天鹅肉的价钱是5000元,而一斤丹顶鹤肉的价钱至少十倍!偷猎一只天鹅,足够抵得上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

照这么个吃法,天鹅和丹顶鹤迟早会灭绝。

△活着的禾花雀和盘子里的禾花雀

△黑市上的穿山甲

除了珍禽异兽,中国人还讲究“食补”,即吃什么补什么。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补肾。所以,但凡某个动物的一大堆简介后面,带有“补肾”二字,甭问,它一定会被吃灭绝,比方说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穿山甲事件。

至少在民国时期,中国还有很多野生华南虎,现如今?

还是那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人类多一个朋友。

我觉得不仅是古代的 美食 ,就是小时候的一些 美食 现在也吃不到了,因为那时候一是污染没有现在厉害,二是没有化肥,三是都是手工制作,妈妈的味道。拿我们老家来说,有一种野生长江的河豚,完全没有毒,皮可以剥下来蒙在小鼓上,当鼓打,鱼肉很鲜。还有妈妈腌的鱼,一般在腊月,腌制晒干之后,剁块码在缸里,淋上白酒封口,过年后过一段时间拿出来蒸食,美味无比。还有一种野生灰灰菜,野苋菜,现在好像绝迹了。

朋友问什么最好吃,古人云只要吃成保护动物就是极品了,有什么在古代很好吃,但是现在却吃不到的东西?当属海陆空的八珍。不仅仅是吃不到,有时候都没有看见过。

比如说熊掌、象鼻、驼峰、猩唇、鹿尾、猴脑、豹胎、燕窝、哈士蟆、鱼翅、鲍鱼、鱼唇、海参、裙边、干贝、鱼脆、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鲨鱼翅、刺参、鲜贝、紫鲍、乌鱼蛋、鳖肚等。这里面大部分都是野生极品 美食 ,古人为什么能吃得到呢

从东北到西南,狩猎是古人获取食材的重要途径,养殖技术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家禽家畜,吃饭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去野外抓啊,没有枪就用弓箭,没有渔网就用钓鱼的办法,山里河里海里,只要能吃的东西都会被人类所获取。后来加工技术成熟了,除山珍野味,家禽家畜之外,还有奶制品、面点、酒类等等。

中华民族的烹饪技艺是一个传统文化传承,有了上等的野味,少不了烹饪大师,如果分类来看,烹饪技艺可分为炸、熘、爆、炒、烹、烧、扒、炖、焖、熬、煮、氽、烩、蒸、煎、烤、拌、炝、腌、冻、酱、靠、熏等数十大类。每一个大类还细分各种单独食材的小类别。

由于原材料生产、烹调方法、风味特点的差别, 历史 上形成“四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和淮扬菜(苏菜)。黄河流域产生了北方的代表菜“鲁菜”;长江流域产生了长江上游的“川菜”和下游的“淮扬菜”;珠江流域产生了南方的代表菜“粤菜”。

从春秋时期就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随着时代的变迁延续千年,满汉全席基本可以代表古代 美食 ,光是看菜名就能想象出当年的奢华美味,我觉得今天能吃上一次满汉全席就极大满足了。古书记载满汉全席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古雅庄重,烩熊掌、蒸驼峰、糟猩唇、蒸鹿尾、野鸡汤都是今天看不见吃不到,古代很好吃,但是现在吃不到吧。

我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i,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对我们来说是头等大事,因此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吃都是非常用心的,在古代有满汉全席,而在我们现代,有八大菜系。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看到皇宫里的人用膳,那是叫一个丰盛,那么古代有什么 美食 是我们现在想吃却吃不到的呢?

一、蒸熊掌

其实说到失传的 美食 ,很多人都会第一想到野味,古人都会打猎,所以他们吃的野味那是真正的来自于大自然,是深山里的动物,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野味就是熊掌,在现在,这个熊掌肯定是吃不到了,即使有你也不敢吃啊,现在都讲究保护野生动物,你要吃了那可是犯法的,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时候熊掌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在满汉全席里也有这一道。

古时候最流行的吃法就是蒸熊掌,那可谓是美味佳肴,蒸得非常的软嫩,入口即烂,现在只能想想这道菜了,古人吃这个应该是很补的吧。

二、纸皮炸鸡

在古代也是非常出名的一道菜肴,它是将整只鸡包住放进锅里去炸,想想都觉得流口水,但是这道菜后来还是失传了,主要是原材料的问题,做这道菜的关键是要用春笋作为原材料,就是古代蔡伦造纸所造出来的纸,现在已经买不到这样的纸了,这道菜后来也就失传了。

三、青鱼秃肺

“青鱼秃肺”这道菜已经失传了,秃肺指的是青鱼的肝脏,加入笋片、葱、姜、黄酒、酱油、糖一起烹制。以前,菜馆的师傅取的都是十斤以上的青鱼。现在,达到标准的原料已经变成稀有之物。

四、太史田鸡

有冬瓜、田鸡腿、干毛尾笋、干蘑菇、金华火腿、姜汁酒、上汤、姜、葱等。冬瓜切块非常讲究,去皮后要裁成一只只直径3厘米、厚2厘米的小圆块,像一只只象棋的模样,很考刀功。蘑菇水发洗净,与冬瓜分别用沸水烫过,为了去除冬瓜的青味,烫的时候放一小块陈皮,烫完过一下冷河。笋尖要用冷水泡浸30分钟,用清水灼过。田鸡只取大腿部分,用姜汁捞过,入油镬稍爆。然后各料汇入炖盅,上笼炖40分钟便成了。

五、铁锅蛋

铁锅蛋就已经失传了。吃鸡蛋的方法很多,白煮蛋炒鸡蛋最简单,而这道烧烤鸡蛋则需要些硬功夫,首先需要特别定制铸造的厚铁锅和铁锅盖,用铁锅的妙处在于铁吸收热和保温的能力超级强,这样会产生足够的高温让鸡蛋中的空气保留,达到蓬松的口感。

六、宋楼火烧

老人用热水一泡,搁点香油,软绵易食;小孩饿了,直接捧起一个就吃,伴随着“嘎嘣”之声,面香四溢。宋楼火烧的工艺之复杂,现已失传。

当然除了以上的以外,还有很多菜都失传了,比如说鸭子,在古代就有40多种的做法,但是今天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道北京烤鸭,剩下的失传了,所以古代的 美食 是有很多的,今天都已经吃不到了。

我觉得水才是真正古代很好吃,但现在吃不到的东西。当然这里的吃不到,并不是指得不到水,水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在循环着,但品质上的落差却是很大的。

我们人体内水的比例占了百分之70左右,我们吃的所有东西都要有水的润化。没有水作为基础,所有 美食 其实都是空中楼阁。古代的水是洁净的,没有工业的污染,没有农药的污染,没有各种生活垃圾的污染。所以有了西施豆腐,用山泉做出来的豆腐人人都夸。还有用这样的干净的水酿造出来的酒,也是很醇厚。用甘甜的山泉泡出来的茶,茶香四溢。

我们现在喝的水,城市里水龙头出来的难免有股漂白粉的味道,里面有很多的氯,这种水拿来淘米烧饭,其实会破坏米中维生素。如果是喝桶装纯净水,又是经过很多道过滤,把里面的矿物质什么的都去掉了,其实成了死水。农村里的井水现在也不是很干净了,由于地下水也受到污染,井水也只能洗洗衣服不能拿来喝了。以前还有河边捣衣的,现在基本都看不到了。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品质提高了,但很多东西失去后可能就很难回来了。珍惜美好吧。

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