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孩子自言自语怎么办

如题所述

那么为什么自闭症人士的自言自语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因为一般的孩子能控制自言自语的模式,随时开启,随时关闭。
然而自闭症孩子的自言自语是一种不受控制的防护机制,让他能聚焦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导致他无法写作业、无法和同学沟通、无法听从指令。
在一个网上论坛里,这些成人自闭症患者分享了他们的经历。
自言自语让我放松,这样我能把事情想清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然的话,想法就像浆糊一样糊在我脑里。
我每时每刻都要讲话,除非房间里挤满了人,让我感到窒息。
我尽量在独自一人时才自言自语。然而有时候即使周围有人,我也把想法讲了出来,自己却没有意识到。
可想而知,减少自言自语非常难以操作,因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个感官刺激——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强化物。
感觉爽。
跟我们挠痒、拨头发一样。
当然,不排除有的孩子是为了博得关注、或者逃避任务。
但今天讲的一套方法,主要针对在没有其他人、没有任务指令时都会自言自语的孩子。
第一步:角色扮演
嘴部紧闭或微张,不发出声音
什么叫“用嘴巴说”:
嘴巴一张一合,发出声音。

简单的解释之后,开始角色扮演。
爸爸安静地坐着。
妈妈问孩子:“看爸爸,他在说话吗?”
“没有。”
“对了!因为他的嘴巴是闭着的,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指指爸爸和图片中人的嘴)
妈妈再问:“其实爸爸没有在嘴上说,而是在——” (指指文字)
“心里说。”
“很好!这也叫作‘思考’,去问问爸爸在思考什么?”
孩子问了,爸爸要给一个有趣的答案,例如孩子着迷的东西。

随时可以抓住孩子,问他在干什么,是“用嘴巴说”还是“在心里说”。
这一步的重点在于,分辨讲话出不出声的两种状态。
第二步:生活情境教学
若看到他在安静地待着,你可以夸奖他:“哇,宝贝好安静啊,这样妈妈就可以专心看书了,真开心。”

若看到他在自言自语, 可以先问:“你在说什么?”
他回答后,你可以愉快地评论:“原来在说这个呀,好有趣。但是讲得太大声了,可以在心里说。”

为了让他体会到受干扰的滋味,不妨趁他看电视时,大声地唱歌。
如果他表示抗议了,马上收声:“那好吧,我在心里唱。”
这一步的重点在于,感受出声与不出声对周围人的影响。
第三步:视觉提示
出示“用嘴巴说”的图片,孩子越是讲得带劲,你越是表扬他。
出示“在心里说”的图片,自己也把嘴闭上,指指他的嘴示意他把嘴闭上,用沉默而夸张的方式给他鼓掌。
这是要培养他,见到不同的图片就做出不同的行为。
因为自闭症孩子对视觉提示更敏感,而且非言语提示不会打扰到周围的同学。

这一步的重点在于,使用顶级的强化物!
因为你在对抗的是非常强大的敌人——本能。
让自闭症孩子停止自言自语,就和让小岳岳减肥、让于谦戒烟、让郑爽不咬嘴唇一样难。
第四步:设置一个小目标
在学校环境下,孩子的长远目标是连续45分钟保持安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首先要由短一点的时间开始。
假设孩子平时每3分钟就会自言自语,那么把第一个小目标设为2分钟。
如果2分钟内孩子很安静,立即给一个强化;如果没有,立即重启计时器
然后根据孩子的进步,逐渐延长时间,到3分钟、5分钟、8分钟。

在提高难度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产生抗拒心理。
一个美国老师分享的小窍门是:每增长一次时间间隔,就称为晋级成功,天花乱坠地夸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第五步:代币系统
在课堂上,隔几分钟就给一个实物奖励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不妨与代币系统一起使用。
在规定时间里,孩子若没有自言自语,则获得一个代币,可以是一个印章,可以是一颗星星,可以是一个勾。

跟孩子商量好,多少个代币可以兑换什么奖品。
奖品是方便可行的强化物,最好是下课或放学能立即实现的,例如喝一口可乐、看一分钟光头强、买一张宠物小精灵卡片。
这一步的重点在于,尽量让孩子每天都可以拿到奖励,而不是故意把目标设得遥不可及。
总结一下,减少自言自语就好比大禹治水,要“疏”,而不是“堵”。
强行让他“安静”是“堵”,让他“在心里说”是“疏”。
更别忘了要圈定一些自由讲话时间,并告诉他原因:现在你周围没有人,而且这不是上课时间,可以说出声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8
有时候看到一些自闭症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一直重复一些无意义的语言,自闭症孩子的自言自语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
首先要分清孩子自言自语的几种情况
(1)没有具体内容,只有声音,自闭症儿童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内容本身。这是原始状态的自言自语,更接近于一种异常行为,大多数发生在自闭症儿童无事可做的时候。
(2)语句虽然有具体内容,但是自闭症儿童会在一种特定场合或者特定情绪下的机械性重复。
(3)语句有具体内容,自闭症儿童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是自闭症儿童思维活动的外化。
其次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
(1)减少自闭症儿童的独处时间,用有意义的活动替代自闭症儿童的自言自语,他们的自言自语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2)如果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儿童对场合、情景、感受的不当反应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反应方式,告诉他们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3)如果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过程还没有实现内化,家长需要等待,需要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能力的提高。
第2个回答  2017-12-12
两岁的娇娇拿着空药瓶自言自语:“吃药药,吃药药。乖,吃了药就不打针了。”
3岁的牛牛提着新买的水彩笔盒,自言自语:“我走喽!我不回来吃饭了。”提着盒子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4岁的小胖在玩拼图,他自言自语:“这块有蓝天图案,放在上面。这块篱笆图案在下面……”
孩子的自言自语让父母有些不解,也有些担心:他们是否因为寂寞才自言自语?是不是所有幼儿都爱自言自语?如何理解幼儿的自言自语现象?
专家观点:每个幼儿都会自言自语,在生活中看似非常平常,但这件平常且必然发生的事,对幼儿来说有重大意义,这是儿童自我成长的重要体现。
从幼儿身体动作层面来说。幼儿通过自言自语来熟悉事物运作方式,例如:“兔兔,我给你洗澡,先洗头,我不会弄痛你眼睛的。”
从幼儿社会情绪发展层面来说。幼儿通过自言自语来重现互动和情绪,例如:“多吃蔬菜,妈妈可高兴了。”
从幼儿认知层面来说。幼儿自言自语中必须做的抽象的思考:脑海中有爸爸开车时转动方向盘的印象,就边转着玩饼干盒盖(象征方向盘)边说:“绿灯亮,往前开。我得快按喇叭,我要转弯了。”此时的动作技巧与未来运用文字是相关的。
从幼儿语言发展层面来说。自言自语中的孩子再现了他生活情境中所需用到的语言、对话,这样,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和精准度提高了。
可见,幼儿自言自语行为,是他们未来成为成功的学习者所需具备的基础。对此,父母要给予理解和帮助。
一、幼儿通过自言自语来帮助思考。
幼儿的思考能力,在发展初始,具有“社会性”和“外显性”两项特质。由于年幼孩子需要依赖父母及其他成人的教导、遵循成人所设定的规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社会性的思考”。又因为行为的规范来自成人的言辞命令,当孩子尝试调节自己的行为时,他会出声模仿那些言辞命令,来帮助自己实践,这便是所谓的“外显性思考”。
幼儿必须先有能力运用语言与别人沟通,且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将这种社会性和外显性的思考能力,转换成内化的能力,并终能专注于自身的思考。
心理学家有关人类“自言自语”现象的研究指出:幼儿的自言自语,其实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相当正面的影响。当孩子在面对一些较有挑战性的事情,或是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碰到难题、出错,甚至不知从何做起时,他们便会产生自言自语的现象。因为在对自己说话的过程中,言语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帮助他们专心,并且能够引导自我、改进自己的表现。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表面上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由早年的外显性,慢慢转换成内化及隐秘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发展更趋完备,他们就不再把思考的过程大声地说出来,但在内心还是经历相同的思考过程,自我内在的对话依然存在,只是外人无法观察到罢了。
二、幼儿用自言自语督导行为,表现更优。
对于自言自语的现象,发展心理学家维·高斯基(L.Vygotsky)认为,儿童不只利用语言与别人沟通,也会运用语言帮助自己计划事情、引领自己和督导自身的行为。
有研究发现,那些常常自言自语的幼儿,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比较少自言自语的同伴要好。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幼儿的自言自语是一种自身的训练,可以为日后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孩子对自己说话时,他是利用语言来督导自己的行为、引领自己思考。例如,小胖在玩拼图时,他手中拿着一块拼图,然后对自己说:“这块图上有一些天蓝色,也有些白色,看起来好像是天上的云,所以应该把它放在拼图的上方。”于是,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娇娇玩玩偶时,自编自导剧情,她的表情动作也随之流露出来。
三、将规则口诀植入“自言自语”,帮助幼儿学会规范行为。
父母常感孩子有过度好动、专注力差、做事没长性等问题。受过幼儿师范教育且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会利用学前儿童自言自语的行为特征,把一些行为规则变成口诀。例如,让孩子学会保持安静,学习如何专注,老师会教幼儿念口诀:“谁安静,我安静。”或“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竖起来。”当幼儿反复诵读这样的口诀,并对此自言自语时,他们的行为会不知不觉配合,达到专心的状态。一段时日后便习惯成自然。因为“自言自语”有自我提醒价值,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里,建议父母不妨学习老师所用的引导方式,来改善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孩子挑食,只吃荤菜,不肯吃素菜,父母这样教导孩子;“我是好宝宝,我爱吃蔬菜,我的身体棒!”孩子念熟了,就餐时往往会“注意”餐桌上的蔬菜,将吃蔬菜和身体健康、不生病、不吃药打针联系起来。有些儿童还能自己教导自己,比如绘本《胖国王》里面有故事和儿歌(关于营养知识的),孩子朗朗上口后,常常边玩边自言自语地念叨,行为也会跟着改变,同时,他们还知道了如何去做对的事情。
四、倾听孩子,并顺应情况与孩子的自言自语“对话”。
父母了解孩子自言自语的缘由及发展的意义后,不但能引导孩子将此运用在行为规范上,还能了解孩子在思考什么有趣的事情。建议父母经常倾听孩子并顺应当时的情境,回应孩子,和他一搭一合地对话。例如,看到3岁的女儿把娃娃放在床上,边拍娃娃的小肚子,边自言自语:“你不哭,我才给你讲故事。”可搭腔道:“娃娃吃饱了吗?是不是太困了?”孩子喂玩具熊吃药时自言自语:“你想吃啥呢?我去找找看。”父母可搭腔:“熊熊生病了吗?他吃药乖不乖?”接着观察孩子会怎么做;较大的孩子模仿恐龙或怪兽时自言自语,父母可搭腔说:“好可怕的怪兽啊!怪兽为什么生气?是不是肚子饿了?”描述孩子的动作,或说出孩子可能有的感受,都可以鼓励孩子游戏,或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
第3个回答  2020-08-13
语言障碍及听觉信息处理差的自闭症儿童较其他正常孩子,更容易出现自言自语的行为;对自闭症孩子来说,自言自语很有可能是他们把自己心中想法说出来或逃避参与他人活动的一种防卫行为。比如:无法处理别人语言信息、容易陷入自我沉迷的自闭症儿童,可能会发现跟自己说话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1、区分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的3种情况

(1)没有具体内容,只有声音,自闭症儿童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内容本身。这是原始状态的自言自语,更接近于一种异常行为,大多数发生在自闭症儿童无事可做的时候。

(2)语句虽然有具体内容,但是自闭症儿童会在一种特定场合或者特定情绪下的机械性重复。

(3)语句有具体内容,自闭症儿童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是自闭症儿童思维活动的外化。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怎么办?

2、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

(1)减少自闭症儿童的独处时间,用有意义的活动替代自闭症儿童的自言自语,他们的自言自语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2)如果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儿童对场合、情景、感受的不当反应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反应方式,告诉他们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

(3)如果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过程还没有实现内化,家长需要等待,需要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能力的提高。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怎么办?

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行为

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小朋友很普遍的表现,有些只有令人不明所以的发音;有些则有具体内容,但往往在不适当的场景下重复。大多情况他们都似乎会越做越开心,甚至专注得不理周遭的事物,让他们白白错失很多学习及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机会。

当小朋友专注于自言自语时,家长大多会软硬兼施,一方面严厉的叫停小朋友,一方面耐性解释如「这样会影响其他人呀」,「会令人不喜欢呀」,「要在那里才可说的」之类,家长期望小朋友可明其中道理,避免再犯;有时则拿出小朋友心爱的玩具糖果等尝试分散其注意力。家长叫停,小朋友大多会停止,可是很多时候又很快故态复萌,甚至几秒后又再重复同一说话,这往往让人觉得十分气馁。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怎么办?

要更有效改善小朋友自言自语的情况,就要先了解其原因,这大概可从何时发生来推断出来。一般有两大原因。

第一,小朋友无所事事,觉得无聊或不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用自言自语的方法来自己娱乐,就像一般人闷的时候可能会把玩头发一样。

第二,则是小朋友出现特别不安的情绪时,例如生气、紧张、惊慌和气馁时。他们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舒缓自已不安的情绪,让自己心情好转。

针对第一类情况,重点是要减少其空闲时间,当然不是一味的与他玩耍或说话,更加要教导其有意义的运用自己的无聊时间。

在家中,可以教导其玩不同玩具的技巧,可以是个人活动,例如Lego、砌图、画画及劳作等,也可是家庭桌上游戏如Jenga、蛇棋和飞行棋等。

家长也可培养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教导其负责家中的简单家务,例如收拾玩具、放好餐具、把衣物放进洗衣篮等。当然,更事半功倍的就是先从小朋友有兴趣的事物上着手,例如喜欢排列的小朋友大多会喜欢收拾书本回书架;喜欢玩水的小朋友,会喜欢把用完碗碟放进星盘中。

第二类情况,重点是增强小朋友更有效地运用合适的情绪管理技巧,并增加对挫折的忍受力。在家中或学校里,应教导及鼓励小朋友在面对负面情绪时,主动向家人及老师用言语表达,如「我今日不开心呀!」,「我好生气!」等,让他人可及时帮助小朋友更合适地舒缓情绪。自闭症儿童自言自语怎么办?

上海长江医院温馨提示:

总括而言,要长远及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小朋友自言自语的情况,不能只倚重身边人当刻的提醒及阻止,更重要是加强小朋友独立处理自己空闲时间及管理情绪的能力,应鼓励其发展更多不同的兴趣及活动。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虽然可能比较漫长,只要坚持,是可持续减少自言自语的情况的,希望信息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4个回答  2019-11-09
自闭症孩子治疗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药物治疗等。
感觉统合训练疗法是由美国Ayres创立,起初主要应用于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感知觉方面的异常,因此该方法也广泛运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
目前无特效药可以治愈孤独症,但以下药物可能改善该症的部分症状,并有利于教育训练。
孤独症教育训练中家庭的作用
孤独症的教育训练并不完全是一个医学问题,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心态、环境或社会的支持和资源均对孩子的顶后产生影响。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应该坚持3个原则:(1)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2)异常行为的矫正;(3)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父母需要接受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训练与父母生活工作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