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族会输掉对蒙古人的战争

如题所述

大约1691年前后,镇守古北口的总兵叫蔡元,由于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而向朝廷“请行修筑”。康熙皇帝予以拒绝:“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长城自秦以来,就是农耕民族的汉族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堡垒。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满族率军入关,占领了汉族的土地,统一了长城内外,此时此刻修筑长城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自己修长城来防范自己吗,长城只不过是清朝这个大国内部的遗址,正如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修长城,只是把长城作为文物来保护修缮而已,不具有任何的军事价值。

历史上除了清朝,元朝,和唐朝外,各个朝代都在大力的修筑长城,都以长城为界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汉族人口规模远远大于游牧民族,在历史上不断的被北方民族侵犯,甚至被北方民族统治,在元朝被蒙古统治者划分为第四等人,受尽民族歧视。在清朝,被满族统治者剃发,人人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羞见汉族祖先。

作为人口规模数十倍,百倍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汉人,却被人口稀少的游牧民族统治,歧视,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作为农耕民族的汉族,其文明程度比北方的少数民族要高的多,但是这种文明带给汉族的是一种自我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中原之外都是蛮夷。是一种典型的夜郎自大。尽管汉族对周边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汉族确实有傲慢的资本,因为它的文明确实要比所谓的蛮夷要高很多。但是汉族这种傲慢却又是一种迂腐的傲慢,因为这种傲慢在历史的岁月中大部分时间里,没有让汉族得到周边蛮夷民族的尊敬,反而是北方游牧民族表现出对汉族的傲慢。当北方游牧民族一次有一次侵犯,占领汉族的土地的时候,汉族经常能表现出来的只是勉强的抵抗和不断的议和,不断的向游牧名族进贡,还有和亲。势均力敌的和亲是一种联盟,兵临城下的和亲则是耻辱。说的难听点,就是当阴茎打不过的时候,用阴道去媾和。

汉族先进的文明为什么没有在军事上展示出与其文明相匹配的先进战斗力呢?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汉族是农耕民族,步兵是主力,游牧民族骑兵是主力,因此汉族的军队缺乏机动性,所以只有防守为主,修长城成了最佳的选择。
如果继续深入的问下去,为什么汉族不能建立强大的骑兵呢?其实在很多时候汉族也有强大的骑兵,也曾将游牧民族打得无处藏身。但是打赢了之后,通常就撤兵了,而不是占领土地,建立一个汉族和游牧民族共存的国家。汉族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是有两个游牧民族做到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并且把汉人作为第四等人对待,仍然统治了100多年。满族人建立了清朝,改变了汉人的仪容服饰,给汉人一条羞辱的长辫,竟然统治了近300年。
这是汉族这个拥有比游牧民族人口多得多的民族的耻辱。这也是所谓农耕民族拥有的先进文明的耻辱。如果这种所谓的先进文明带来的只是不断被侵扰,被占领,被游牧民族羞辱,如果说农耕民族注定在游牧民族面前就是弱势群体,那么汉族这个农耕民族还不如放弃农耕,转变为游牧民族。我相信中原富饶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还有江南的水乡,如果将稻田改为草地,长出来的牧草一定比北方的戈壁荒滩更丰美,牛羊马匹更多。

如果汉族从农耕民族转变成游牧民族,那一定是历史的倒退。历史都是允许有短暂的倒退,但不会是长期的倒退。因此,汉族依然是个农耕民族。为什么先进的生产力却败给了落后的生产力?而且这一败就是两千年,可以说是完败。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汉族这个农耕民族的心就在中原,在长城以内,在水田和旱地存在的地方。对于长城外面,那广袤的草原,那无际的牛羊,汉族缺乏渴望。相反,汉族认为那是蛮荒之地,不是人生存的地方。汉族的皇帝通常满足于周边的所谓蛮夷之国对自己称臣纳贡就心满意足了。所以汉族的舞台就固定在长城之内,依靠长城来进行防御。再完备的防守也有松懈的时候,于是汉族就成为游牧民族的臣民。而游牧民族却对汉族的农耕之地充满了渴望,力量小时就侵扰,力量大时就占领土地,在长城之外,游牧民族发起了一次有一次的进攻,尽管游牧民族的人口比起汉族就是一个零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游牧民族认为以卵击石也是有成功的可能,因为汉族这个石头是个风化严重的石头,很多时候就是有个石头形状的沙子。历史上,游牧民族确实用很多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成功。

汉族没有一颗征服长城以外游牧民族的心,因此它的先进文明只是用在物质生产和文化艺术上,而军事上这种先进文明就没有什么帮助,只有长城这个军事屏障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当汉族统治者安心于长城之内的统治时,让国家拥有强大的军队,老百姓拥有彪悍的民风,反而不是汉族统治者的意愿。北方的游牧民族被长城阻挡在外面,虽然时不时有威胁,但往往不是致命的,实在不行就和亲,送女人,送银子,送丝帛,送------。总之,帝王的位置基本是稳定的。但是,如果国内的军队过于强悍,人民习惯于耍枪弄棒,一旦有所反叛,则帝王的位子就不保了。通常,当汉族一个朝代建立之后,帝王的选择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老百姓进行愚民教育,让老百姓成为顺民。威震天下的始皇帝秦始皇就下令;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汉族统治者的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弱于内,而亡于外。汉族的统治者把老百姓的身体和思想都变成绵羊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这群狼吞下汉族这群羊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汉族统治者弱民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汉族人的性格。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族被北方游牧民族侵略,占领甚至统治就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日本侵华的时间早个几百年,那么很可能在中华大地,一个大和王朝又建立了。如果汉族不改变这种柔弱的性格,那就是一个人尽可夫的民族。一个绵羊般性格的民族是可以被任何野狼,疯狗,甚至哈巴狗欺辱的。

沙俄这个农耕民族有强大的野心,

汉族统治这的弱民思想典型的代表就是孔孟的儒家思想。亡国思想。

战国时期,秦国是一个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国,与北方游牧民族戎狄为伍,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强大,通过商鞅变法,强大了国力。通过几代秦王的努力,最终统一了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最终能富民强国的是法家,是法家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孔孟之道在战国争雄中根本没有市场,儒家宣扬的思想更多只是适合小国寡民的社会里。在每次朝代更替之际,新的帝王打天下的时候都会采用法家的思想,而当天下安定下来,就会采用儒家的思想来安抚民心,愚弄百姓,缓和国内矛盾,让人民安于接受统治。但儒家思想经过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篡改,很多早已不是孔子的本意了。孔子有一句话很流行,“以德报怨”,好像这是儒家思想里做人的一个很高的境界。其实孔子的话还没完,后面还有一句话,“何以报直”。孔子不是那么一个可以随意欺负的老头,孔子还是个有仇必报的个性老头。真实的孔子已经被封建统治者改造了,变成了要老百姓安分守己的愚民政策工具。孔子都不认识儒家思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8
不用长篇大论,汉人输在朝廷的内斗上。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汗和南宋联手灭掉了金国。
然后窝阔台就翻脸了,开始攻打南宋,但是他们没有成功,转而西征。
窝阔台死后,贵由汗再次攻打南宋,再失败,转而西征。
贵由死后,蒙哥汗攻打南宋,失败,蒙古帝国付出了惨痛代价,蒙哥汗战死。
蒙哥死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蒙古帝国分裂。‘
忽必烈夺取汗位之后攻打南宋,此时南宋发生了宫廷内斗,皇帝近臣为了让戍边的将军失势,压下了一切告急文书,直到边关弹尽粮绝,蒙古人长驱直入的时候,皇帝还不知道边关在打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18
因为在哪个时代,蒙古人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别说汉族,世界上很多地方,比如中亚,西亚,还有东欧部分地区,都被蒙古人占领了。蒙古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第3个回答  2019-08-28
因为汉文明落后于游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