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太多什么是中国式英语 怎样在作文中避免

如题所述

一、语汇的错误
在词汇方面,中国学生经常出现中式英语,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生搬硬套
中文讲究意境,有时一个字即可表达一种情景,而对应的英文可能却需要很多的解释,这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所决定的,而学生常把一些英语词汇短语按汉语习惯字字对应地来翻译,形成了Chinglish,被学生广为“传送”的如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硬地译成“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七上八下”译为“seven up eight down”,把“不三不四”译为“no three no four”等等,这些生硬的翻译,完全没有按照英语语法规则,而只是用英语单词对应中文字符,令人啼笑皆非。

2.选词不当
在学习英语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有一定的词汇量累计,由于大部分学生记忆单词的方式是单个词语与中文意思的记忆,使得实践中学生们往往最先想到最基础的、单个的词语,而忽略同一中文意思对应的多个英文单词之间词义、用法等的差异,形成Chinglish。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名同学在得知“and so on”是“等等”的意思后,造出了“And soon me”的句子,并注释“等等我”,堪称中式英语使用的极端例子。另外常见的情况如“今天下午有场球赛”,很多同学会联想到“Today afternoonhave a match.”生硬之程度,令人无语。
3.搭配不当
如第2 点所述,除了选取词语时会忽略不同英语单词的意义差别,中国学生也因同样的原因常常忘记英语是有很多句式和短语来表达中文的某个意思甚至是一个字的,仍以之前提到的“今天下午有场球赛”为例,看到“有”,同学们就会想到“have”,而完全不考虑这个句子中的“有”意思是“发生”,而不是“拥有”,也不容易想起英文当中的there be句型。
另一种较轻些的状况是,学生记得有短语可用,但是用到一半又望文生义,这点在介词、连词等小词的选用上尤为明显。如“他们选举他为主席”,看到“为”字,同学们就觉得一定要有“as, to”等介词,甚至会尝试“on”等完全无关的介词,这是因为记忆中的词组或词语印象不够深刻,尤其是对其跟介词的搭配没有把握,只是看到中文当中的“为”便觉得一定要有个词在这里,殊不知,这句话只需简单地译成“They elected himchairman”。
二、句法的不当
这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语法体系的不同而造成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状况:
1.反义疑问句回答前后矛盾
中文对于反义疑问句的回答往往会根据句子的内容而调整变化,甚至常常让人误会,不知这回答是针对句子,还是针对实情。如“你不是学生吗?是的,我不是学生。”“是的”是对句子的肯定,“我不是学生”是实情。中国学生往往将这种习惯延续到英文中来,做出“Aren’t you a student?Yes, I amnot a student.”这样的句式来。
2.被动语态、倒装句式使用少
由于英语的行文习惯是重要的意义放在句子最前面,修饰或次要的部分放后面,因此,被动句、倒装句的使用非常之多,这种行文方法与中文是完全相反的,中文常常是越重要的越放后面,因此被动语态,倒装句式的使用量少,也是中式英语出现的原因。
(1)People often consider that time is precious.
正确表达为:Time is often considered precious.
(2)Everybody is strongly encouraged to take part actively.
正确表达为:Active participation is strongly encouraged.
(3)I not only speak very carefully, but I still speak very clearly.
正确表达为:Not only did I speak very carefully, but very clearly as well.
三、如何避免中式英语
如前所述,中式英语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是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知识缺乏,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历史背景等知识的不了解而导致的,是在英语学习者中常见的错误之一。要避免中式英语,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中英文词语的生硬对应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出现生搬硬套、选词不当的原因是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只是生硬地将英文单词和对其解释的中文对应起来,并以中文为主要记忆对象,因此在平时的记忆中,要了解单词深层的含义,注意英文解释,多种途径,了解单词真正的含义。
2.注意词组的和句式的使用
根据情境,将单词、表达式与完整的句子一起记忆,达到记忆的“立体化”。
3.积累正确的表达式
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减少望文生义的情形,用正确的学习态度,找到对应的正确的英文表达式,不断积累,从而避免令人啼笑皆非的中式英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30
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随着英语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许多新鲜事也跟着出来了。俄罗斯新闻公布全球语言监听会公布的2005全球最流行的十个词汇清单,chinglish位列第四位。
中式英语是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易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言。
最早期的中式英语应该在香港出现。清朝将香港割让予英国时,在货物起卸区,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从洋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这些字句,有不少甚至已经融入英语之内。(例如:打招呼时说的“Long time no see!”)
中式英语经常应用于口头语。著名的例子有“san q”,即是中文“谢谢”的意思 (在普通话中通常作 '三Q'),还有ok lah. (第二个例子同时适用于中国式英语、香港英语与新加坡英语)。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中国式英语可以看作他们的“媒介”语言。他们学习期间所使用的语言变成了他们的母语中文和正确英文的结合体。
虽然中式英语中的一部分给英语国家的人带来了困惑,但是其中的另一部分仍被西方人津津乐道。
日语中有汉字,世界上也存在着美式英语而且 同为英国人 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说的英语互相也不怎么能听懂,为什么中式英语要遭到这么大的反对。
正如一位德国人所说“如果国际英语分崩离析,中式英语将成为最突出的一支!”"Welcome to Chinglish!"
语音
有些字经常被交换或混合为同一个字,这是因为两词因发音相近,例如“temple”和“temper”。有时,一个英文字被不正确发音,可能成为一个跟原本的发音完全不一样的中式英文发音,例如“Zellers”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的一部)变为“Se La”,或者英文的姓名,例如Allen,Ellen,Aileen和Shirley,Shelly,Cherry。

中式英语词汇
错误的字汇使用(例如:“to put in Jingzhang Expressway”而非“entering Jingzhang Expressway”) 也可认定为中式英语。另一个常见错误使用“emergent”来指“emergency”或者“urgent”。许多这些错误归根于字典里的误用或谬误。
中式英语里,某些惯用语也被搞混。当老外解释某些事时,大部分老中会回应:“Oh,I know”(正确回答是:“Oh,I see.”)。这是因为老中惯常在任何情况下把‘知道’常被翻译成“know”。“When did you first meet him?”也有时被用作“When did you first recognize him?”,因为‘认识’通常被翻译成“recognize”,像“I recognize him from last week's party.”
某些更简单的错误发生在“see”,“watch”,“read”,“look”的使用上──因为它们全部都对应到‘看’这个中文字,通常情况是它们彼此造成混淆或者干脆降级成look。speak,say,talk情况类似。所以,某些长久钻营英文的人仍可能说:“Can you say Chinese?”(正确的是"Do you speak Chinese?"),“I am watching(正确的是reading) a book.”和“Tomorrow I will look(正确的是watch)a movie.”
另一个常见的混淆区是“turn on/off”对“open/close”。中文里“turn on”(意指操作开关或机器的行为)和“open”是同样一个字“开”,同样的“turn off”和“close”导引到同样一个字“关”。结果是,许多人意指“turn on the light”时会说“open the light”,意指“turn off the computer”会说“close the computer”。相反的,意指“close the door”而说“turn off the door”比较少的大众反而较少。
但是随着中式英语的慢慢被纠正,许多学校中的英语教育中,这些常见的词汇错误也被纠正了过来。

中式英语语法
中式英语有时会经由常见的文法错误模式产生。例如,在不需要的情况下过度使用“the”(例:“The China is bigger than the France”),以及过度使用动词+“-ing”;这两者都是常见的中式英语。
其他还有:过度使用“to”、使用“to”跟著语气助词(例:“I must to go”)应改成 i have to go 或 i must go、“-ed”和“-ing”形容词的混淆, ed 指人感觉到怎么样,ing指事情怎么样。(例:“I am very boring”对 “I am very bored”; “I was surprised”对“I was surprising”.)、在“be”与形容词间过度使用“very”(反应 “很”在中文里头的用法)、用“very”修饰动词(例:“I very like it”)改成i like it very much、当主动式更恰当时用了被动式、以及错误的动词时态用法也可能导致中式英语。
另外,通常中文文法模式也被吸收到英文文法里,例如经典范例:“I tomorrow go to Shanghai”或 “I this morning eat breakfast.”
此外,对于可数/不可数名词、复数形的用法、“how much”,“how many”,“a lot of”,“much”,以及“many”的用法、存在更多混淆。这些导致常见错误如“He has many money”,“I want a soup”以及 “There are a lot of shoe.” ,money soup 是不可数名词,shoe要变复数。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