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了人类怎样的劣根性呢?

如题所述

人追求公平,怎么就能说是劣根性呢?还是说穷人不配拥有“公平”,或者,富人天然拥有“公平”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原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这,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这段话中,“不患寡而患不均”作为一种经典的表达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或者确切说是一种对社会财富分配的价值追求。


人生而平等的原始冲动

众所周知,作为特殊物种的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就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本身是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进化的生活状态。正是这种不断进化和正在形成中的劳动,产生了正在行程中的人,成为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开端。

所以“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到人脑”。

作为正在形成中的人——类人猿的劳动行为是集体行为,因为在那个时代,文明从认识论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单个的类人猿是根本无法生存下来的,而且关乎生存的集体行为的步调必须是完全一致的,集体觅食、集体消费、食物的分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否则,来自内部的争斗会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使自身灭亡。

人从类人猿转变为真正的人类时,人人是平等的,无等级观念,无论是肉体所需上还是思想所虑上都是如此,人类社会自然而然形成了均等、公平的观念,此时的平等观念和社会生活史完全吻合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正是这种人类与生俱来地价值取向,而非是在不平等的社会条件下对公平的追求。它穿越历史的长河,不断纠正和批判人类的种种恶习,纠正历史中个体和群体的偏执行为,熠熠发光。闪耀着“人生而平等”的人性光芒。


精神平等的永恒诱惑

当这种观念与人性的初始联结在一起时,我们便无法摆脱它对人的诱惑,那么对政治生活中某些年代的平均主义现象就不难理解了,也不难理解人为什么可以忍受物质的匮乏,却无法忍受精神上的歧视。

如果说人生而平等,那么这种平等是从精神的角度而言的,是从价值的追求上而言的。因为从物质的角度而言,从肉体、颜值上来讲,这根本不可能平等。

精神的平等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虚无缥缈的幻想,不是“纯粹精神“的自由表演,而是深深扎根于社会现实当中。很久以来,人们一般讲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理解为”平均主义“,但孔子怎么可能只是个主张平均主义的人呢?

相对于分配的结果,人们更在意分配过程的正义性,因为人总想办法生存下去,财富的多寡对人来说,只是一个活法的问题,财富多一些就夺享受一些,财富少了就少享受些,人的生存的需求是有很大弹性的。


当然,如果连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都不能保证的话,那就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能涵盖的内容了,我们总不能说不患没有物质财富而患分配不均,显然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不是追求绝对的物质分配完全平等,事实上绝对的平等在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能实现。它表明人们看重的是分配过程的正义性,而不是分配结果,如果分配的过程是合乎正义的,那结果自不待言,因为分配的过程在线,而结果只是结果而已;如果分配的过程是非正义的,那么也不会有好结果

这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真正意义,没有“均”的正义,那么人可能会面临活不下去的结局,一时的财富,并不能够令人长久安稳有希望的生活想下去,制度正义是保障我们能够安全生产而不受他人侵害的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8
说明你根本没理解孔子讲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担心你给我分的少,只是担心分配的不公!这不是什么劣根性,而是期盼公平公正合理!
第2个回答  2020-10-01
体现了人类嫉妒的心理。人们希望别人都和自己一样,不能比自己好,否则心里面就不舒服。
第3个回答  2020-10-01
人类不劳而获的贪念,总想着能够和别人一样富有,却不想着付出努力,形容那些好吃懒做的人
第4个回答  2020-10-01
这说明人们都不想让别人比自己强,别人有的自己一定也要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