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时传祥是什么工种的工人

如题所述

属环卫工

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随后被评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1971年被污蔑为工贼。1975年去世,享年60岁。
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文革中,时传祥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一样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他被遣送回乡,放下了他热爱的事业,但他深明大义,教育子女接过他无法继续背下去的粪桶,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民服务。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再也不需要工人背粪桶了,旧北京的茅房没有了。当年迫于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在茅房里的一位现已在美国定居的小姐,正委托律师寻找孩子。而那个女婴当时被时传祥救了性命,送到福利院并为她起名为石解放,现已长大成人,时传祥勤劳朴实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她立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2
北京市东城区清洁队工人时传祥
新华网客户端
新华网客户端
2019年09月23日 · 新华网官方账号
关注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市东城区清洁队工人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最美奋斗者)

北京市东城区清洁队工人时传祥
时传祥(见图中,新华社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曾经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他“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流传至今。

1915年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在粪霸手下干了20年,受尽了欺凌。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八年里,时传祥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右肩磨出了老茧。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亲切接见时传祥。刘少奇还对时传祥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

获得的荣誉再多,时传祥仍然每天默默地背着粪桶,在大街小巷里走着。有记者在他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去采访他,他也只是说:“俺们就是给大伙掏掏粪呗。再说,还有很多该干的都没干哩。”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传祥惨遭迫害,1971年被遣送回原籍。1973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他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生活上照顾安排。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病逝于北京,终年60岁。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2
时传祥(1915年9月20日-1975年5月19日),男,汉族,山东齐河人,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当掏粪工人,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2][3]。
2019年9月,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4]。
中文名
时传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山东齐河
出生日期
1915年9月20日
快速
导航
人物事迹人物语录家庭情况所获荣誉人物评价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1915年9月20日,时传祥出生在山东德州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
1929年,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厂,受生活所迫当起了掏粪工。
新中国成立后,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
1952年,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6]。
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
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
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迫害,被诬为“工贼”。
1971年秋,被赶回山东齐河县赵官公社老家。
1973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他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生活上照顾安排[6]。
1975年5月19日,逝世,享年60岁[3]。
人物事迹
忘我工作
从一个旧社会受人压迫剥削的“粪花子”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清洁工人,时传祥感到无比幸福,并把这种幸福感化作无穷的力量,投入到首都环卫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八年里,时传祥无冬无夏地、挨家挨户地给北京群众掏粪扫污;他几乎没有闲暇时间,稍有空闲就到处问问闻闻,走走看看。
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他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他常说: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1]。
心怀感恩
时传祥带着对党和人民报恩的朴素感情,努力劳动,苦干加巧干,还进行技术革新,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在掏粪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工友们推选为前门粪业工人工会委员兼工会小组长。当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的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常年肿胀,被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时传祥干工作从不分份内份外,谁家的墙头倒了,他就主动给砌好,谁家的厕所没有挖坑,他就带上工具给挖好,时间一长,他不仅成了百姓尊敬和信赖的朋友,还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1]。
关心青年
时传祥不仅自己一生投身于首都的环卫事业,还非常关心环卫事业的后继与发展。在他提议下,自1962年开始,清洁队陆续分来一批初高中毕业生,时传祥担任原崇文区清洁队“青年班”班长,担负起这些年轻人的传帮带任务。他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人树立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出了一个思想过硬、业务一流的青年班,为环卫三队日后不断涌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共5张
时传祥和他的新伙伴
人物语录
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去世。去世前他曾将4个子女叫到身边对孩子们说:我掏了一辈子大粪,旧社会被人看不起,但我对掏粪是有感情的。我向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接班,我唯一的一个愿望是你们接好我的班,这个班不是我个人的班,这是党和国家的班[1]!
第3个回答  2021-05-22
时传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人。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在旧社会的“下九流”里,掏粪工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时传祥感到了尊重与平等,对党充满感激。他竭尽全力带领环卫工人为市民服务,提出“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口号。1955年,时传祥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握着他的手,说道:“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也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从此,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还是赞赏像时传祥这样的劳模,为全国各行各业所尊重和奉行。
第4个回答  2021-05-27

全国劳模时传祥:这个掏粪工,是共和国人民最忠实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