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正常值是多少?

如题所述

正常值为30~45mmHg。
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ETCO2)的监测能反映肺通气情况,同时也能反映肺血流状况。在无明显心肺疾患且V/Q比值正常的情况下,ETCO2可反映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ETCO2为5%,相当于5kPa(38mmHg)。
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曲线的出现,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又一重要进展。这使得在床边能够连续、定量地监测病人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麻醉病人、ICU和呼吸科进行呼吸支持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标。在呼吸过程中,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相应的时间一一对应并描绘出来,就能得到所谓的二氧化碳曲线。标准曲线分为四部分:上升支、肺泡平台、下降支和基线。
呼气从上升支的P点开始,经过Q点直至R点,QR区间代表肺泡平台(也称为峰相)。R点是肺泡平台的峰值,这一点代表呼气末(也称为潮气末)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支的开始意味着吸气开始,随着新鲜气体的吸入,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回到基线。因此,P、Q、R点属于呼气相,而R、S、P点属于吸气相。曲线与基线之间的面积可以类比为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红外线吸收光谱技术,该技术基于红外光通过检测气样时,其吸收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的原理(CO2主要吸收波长为4260nm的红外光)。这种方法反应迅速,测定方便。其他方法还包括质谱分析法、罗曼光谱法、光声光谱法和二氧化碳化学电极法等。
根据传感器在气流中的位置不同,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两种:主流取样和侧孔取样。主流取样将传感器连接在病人的气道内,优点是直接与气流接触,识别反应快;气道内分泌物或水蒸气对监测效果影响小;不丢失气体。缺点是传感器重量较大,增加额外死腔量(大约20ml);不适用于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侧孔取样则是通过取样管从气道内持续吸出部分气体进行测定,传感器并不直接连接在通气回路中,且不增加回路的死腔量;不增加部件的重量;对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改装后的取样管经鼻腔仍可作出精确的测定。不足之处是识别反应稍慢;因水蒸汽或气道内分泌物而影响取样;在行低流量麻醉或小儿麻醉中应注意补充因取样而丢失的气体量。
目前,大部分监测仪采用侧孔取样法。
在使用呼吸机及麻醉时,根据ETCO2的测量来调节通气量,以保持ETCO2接近术前水平。监测及其波形还可以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气道内。对于正在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如发生了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等故障时,ETCO2数字及形态的改变和报警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为安全撤离机械通气提供了依据。
恶性高热、体温升高、静注大量NaHCO3等情况会导致CO2产量增加,ETCO2增高,波幅变大。休克、心跳骤停及肺空气栓塞或血栓梗死时,肺血流减少会导致CO2浓度迅速下降至零。ETCO2也有助于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性。ETCO2过低需要排除过度通气等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647326064694346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