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鱼苗鉴别

如题所述

鲻鱼人工繁殖虽然已取得成功,但由于产量有限,养殖所需的鱼苗主要依赖于沿海的野生捕捞。捕捞鲻鱼苗的最佳时机在它们体长达到1.5厘米,开始回游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港汊、闸口等浅水区觅食。捕捞时间根据各地气候有所不同,如广东、福建在12月至次年4月,浙江杭州湾在3月至5月,江苏东台则在4月至7月。


鲻鱼苗的分布有其规律:它们喜欢在藻类丰富的沙质底质滩涂和港汊处觅食,涨潮时容易被捕获。港湾中的深潭在潮落后能保持一定水深,也是鱼苗聚集的地方。咸淡水交汇处由于饵料丰富,鱼苗数量较多。此外,晴朗天气、高气温和无风时,鱼群喜欢聚集在汊区。


捕捞方法多样,包括光诱捕法,利用鱼苗趋光性捕获,成本低且成活率高。抄网采捕法操作简单但捕获量小。手拖网则适用于河口或滩涂,捕获量大,广东等地普遍使用。鉴别鱼苗时,鲻鱼苗与鲈鱼苗形态有明显区别,如鲻鱼苗体形匀称、眼小背黑腹白,而鲈鱼苗体短色淡。在广东,尖头鲻苗与鲻鱼苗混杂,可通过光滑度和颜色差异进行区分。


捕捞后,鲻鱼苗需进行暂养。刚出水的鱼苗对环境敏感,如处理不当可能大量死亡。广东沿海渔民通常使用小土池暂养,池深约80厘米,保持半咸淡水,盐度15-20,捕获的鱼苗立即放入池中,逐渐淡化的水体盐度,驯化过程一般需1-2周。


扩展资料

鲻鱼(Mugil cephalus),鲻形目,鲻科。又名:乌支、九棍、葵龙、田鱼、乌头、乌鲻、脂鱼、白眼、丁鱼、黑耳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20~40厘米,体重500~1500克。全身被圆鳞,眼大、眼睑发达。牙细小成绒毛状,生于上下颌的边缘。背鳍两个,臀鳍有8根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头部呈青灰色,腹部白色。鲻鱼外型与梭鱼相似,主要区别是鲻鱼肥短,梭鱼细长;鲻鱼眼圈大而内膜与中间带黑色,梭鱼眼圈小而眼晶液体呈红色。鲻鱼是温热带浅海中上层优质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