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最少的姓氏

如题所述

在中国众多的姓氏中,有三个非常罕见,人数极少。
第三个姓氏是“倒数第三”,这个姓氏的研究组是在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偶然发现的,大约有2000人左右。有趣的是,这些人虽然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但他们都清楚自己姓氏的来源,声称自己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因秦桧的迫害,逃亡到这些地方,将“岳”字上下颠倒,形成了这个新姓氏。研究组不仅帮助他们取得了联系,还考证了姓氏的来源,证实了他们的说法。
第二个姓氏是“倒数第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目前人数呈减少趋势。
第一个姓氏是“倒数第一”,分布在河南省,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氏发展而来,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字。由于当时人们崇尚鸟类,将其作为姓氏,称为“难”。后来,部分迁徙到了朝鲜半岛,中国已经很少存在这个姓氏了。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5%。唐姓的起源有多个,其中一些源自姬姓和祁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姓者,这是山西唐姓的来源。另外,春秋时期,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姓,这是湖北唐姓的来源。
唐姓还可能源自其他源流,如据《后汉书�6�1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6�1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6�1唐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此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也有唐姓者。
唐姓的得姓始祖是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后,又立国号唐,因此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姓者,这是陕西唐姓的来源。
唐姓在秦汉时期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迁居颖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告谈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时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王景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姓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唐姓的郡望主要有四个:
1、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石泉县);
2、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鲁国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
4、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唐姓的堂号有:“晋阳”、“晋昌”、“北海”。自立堂号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风”、“梧桐”、“梧封”等。
唐姓的宗族特征包括:
1、群英荟萃,名人辈出。
2、从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窥其姓氏特征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为:“福禄永隆昌,和良瑞世美,才智端宁聪。”又江苏一支字行为:“本立元孝,起宗节义。”
唐姓的名人包括战国时代的楚国大将唐昧、楚国辞赋家唐勒、梁国相术家唐举、南朝宋时三吴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唐寓之、宋代医药学家唐慎微、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明代散文家唐顺之、明末山东农民起义女首领唐赛儿、清初思想家唐甄、清代传奇小说家唐英、清末维新派人物唐才常、广东中山人唐廷枢、太平天国将领唐正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唐绍仪、唐宋派人物唐瑜、现代文学家、音韵学家、历史学家唐兰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