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行善”是人体最佳的治病方法?

如题所述

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于那些特别善良的人,上天一定会给他们一些特殊的待遇。很多人不相信这些事情,但是我觉得行善确实是治疗疾病最根本的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并不是作恶多端的。我们如果经常行善的话,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心安理得一些。


就像那些盗贼或者是杀人犯,如果他们杀人以后虽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一直漂流在外,他们的内心也得不到安放。

有些杀人犯在外逃窜了十几年以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自首。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外面逃窜的时候,还不如待在监狱里面来心安理得一些。他们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罪责之中。


虽然人除了一些身体上的疾病,但是还有一些心理上的疾病。经常行善的人,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满足,以致于身心健康。

我们经常说那些如果由于心情不好的人可能积郁成疾,最终造成重大的机遇。所以行善也是人们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有些人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以后,时日不多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来回报这个社会。比如有一些老年人将自己的钱财捐献给那些福利院。这样在他们看来这一生也是有意义的,走的也是心安理得了。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多多行善,让自己心安理得少生一些疾病。起码我们的精神已经得到了满足,生理上的那些疾病都是不可控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2
“行善”: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仁、义、礼、智、信而。行是行为,善是善事。做善事即是行善 。利于别人的行为与思想就是善。

行善可以改运,家族兴旺发达,你留财富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你留书本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最好的是积德,积功累德,你的后代一定有好的果报。

最好的养生,是去行善积德。你去做了善事,你再来去打坐,或者去吃饭,都觉得特别香。所以,懂不懂养生不关键,心要是走在行善积德的道路上,身体就很健康。

做个好人,心中有善念多做善事。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古人留下了很多的经验教训。

《三言两拍》记载:

唐朝晋公裴度未遇时,一贫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风鉴,以决行藏。那相士说:“足下功名事,且不必问。更有句话,如不见怪,方敢直言。”斐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岂敢见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纵理纹入口,数年之间,必致饿死沟渠。”连相钱俱不肯受。裴度是个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一日,偶至香山寺闲游。只见供桌上光华耀目,近前看时,乃是一围宝带。裴度检在手中,想道:“这寺乃冷落所在,如何却有这条宝带?”翻阅了一回,又想道:“必有甚贵人,到此礼佛更衣。祗候们不小心,遗失在此,定然转来寻觅。”乃坐在廓庑下等候。

不一时,见一女子走入寺来,慌慌张张,迳望殿上而去。向供卓上看了一看,连声叫苦,哭倒于地。裴度走向前问道:“小娘子因何恁般啼泣?”那女子道:“妾父被人陷于大辟,无门伸诉。妾日至此恳佛阴佑,近日幸得从轻赎锾。妾家贫无措,遍乞高门,昨得一贵人矜怜,助一宝带。妾以佛力所致,适携带呈于佛前,稽首叩谢。因赎父心急,竟忘收此带,仓忙而去。

行至半路方觉。急急赶来取时,已不知为何人所得。今失去这带,妾父料无出狱之期矣!”说罢又哭。裴度道:“小娘子不必过哀,是小生收得,故在此相候。”把带递还。那女子收泪拜谢:“请问姓字,他日妾父好来叩谢。”裴度道:“小娘子有此冤抑,小生因在贫乡,不能少助为愧。还人遗物,乃是常事,何足为谢!”不告姓名而去。

数日后,又遇向日相士,不觉失惊道:“足下曾作何好事来?”裴度答云:“无有。”相士道:“足下今日之相,比先大不相牟。阴德纹大见,定当位极人臣,寿登耄耋,富贵不可胜言。”斐度当时犹以为戏语。后来果然出将入相,历事四朝,封为晋国公,年享上寿。

细说十大行善方法:

善是一种修为。行善积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明。行善积德,功德无量。见他人善,当如己善,必助成之;视他人物,当如己物,必爱护之。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
第2个回答  2020-01-22
老子《道德经》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从生命的精神层面人手的,关心的不是身体的生理现象,而是法乎自然的运行规律。

以精神内守的方式解消外在物欲的追求,不是采用物质的医疗的方式,是透过精神对形体的积极作用,达到除疾康复的医疗目的。

《道德经》第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又有何患?”认为造成众多疾病和苦难的根源乃是来自于身体的存在。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 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先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则更进一步指出:身体之外形的保养,需要实腹,需要强骨,而精神的保养,却要使心灵虚静,使心志柔弱。
第3个回答  2020-01-22
“善”是人体最佳的医疗方法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善”是人体最佳的医疗方法。老子以“水”来比喻“善”的作用,如谓“上 善若水”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人生命的保存之道在于善用水德,效法水灌溉 万物而无取于万物的德性。水德的“善”最大的特征在于“不争”,就是不自以为 主,随着自然的作用来滋润万物。人对身体也该如此,有如水般的自生自长,不沽名 钓誉也不炫耀己功,更不会执著于外在善恶的形式,所谓“处众人之所恶”,即要求 人不要自命清高,在众人所讨厌的低下与污臭之地也能忍辱负重,以相应于道的造化 之功。
第4个回答  2020-01-22
你好,行善的人大多都是内心善良,秉着要为别人做一些好事,还会做一些善事,也相信善有善报,所以行善的人有的病就会痊愈的,有句话说得好:在家敬父母,不用远烧香,这也是行善积德的好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