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崔颢《黄鹤楼》,多处重复又格式不对,还被称为七律第一?

如题所述

崔颢《黄鹤楼》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唐诗之一。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意即崔颢的《黄鹤楼》,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绝唱。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在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了一份唐诗TOP100的排行榜,而崔颢的《黄鹤楼》,毫不例外地排在了第一名。

不过,这首《黄鹤楼》之所以名气这么大,背后最大的功臣却是诗仙李白。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来大发诗兴,准备作诗,但当他准备挥笔题壁时,却看到了壁上崔颢的诗,顿时大为叹服,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还有人将其演绎成:“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生动形象还带点诙谐,李白因为崔颢一首诗要拳打黄鹤楼,脚踢鹦鹉洲,想想还是有些好笑,不过当不得真。

但李白确实很喜欢崔颢这两首诗,他后来的两首诗就明显模仿崔颢。一是《鹦鹉洲》中“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两联,二是《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联。李白两度“致敬”崔颢的这首诗,可见他对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很佩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1

大家在上小学的时候一定学过《黄鹤楼》这首诗,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被称为七律第一吗?很多人会觉得这首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为它有很多地方都重复了,然后也没有律诗的那种格式,都会很疑惑,为什么这首诗能被称为七律第一?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首诗比较好的,因为我觉得这首诗不仅讲了黄鹤楼的风景,还寄托了一种对家乡的想念的感情。而且这首诗当时是李白在去黄鹤楼的时候看见的。其实当时李白去黄鹤楼的时候也是想写诗的,但是他看到了这首诗刻在黄鹤楼上的石头上,他觉得诗写得非常的好,然后就没有写了,并且还夸了这首诗。

而且大家都知道李白在那个时候是特别的有地位的,所以如果他说好的话,大家就像现在的明星效应一样,都会觉得这首诗写得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默认这首诗是一首好诗。所以这首诗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七律第一。

我自己觉得这首诗是写得还不错的,它作为七律的第一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好的诗不应该是根据格式,重复这些来判定,而是要根据他对事物的描述准不准确,然后传达的情感,是不是能够引起大家的共情,很显然,《黄鹤楼》这首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所以大家会觉得他写得很好。就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当时的七律第一了。

第2个回答  2019-09-21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黄鹤楼》这一首诗是非常熟悉的,毕竟在小学的时候就会背诵这一首诗。不过,有很多的人对于这一首诗有着很多的疑问,因为在阅读这一首诗的时候就会发现,在里面有着很多处重复的地方,而且格式也并不是十分的正确,但为什么这样的一首诗却能够被称为是七律第一呢?


其实之所以有着这样的称呼,是有着很多的因素的。这一首《黄鹤楼》在当时可以说是名气非常的大,从很多的诗书记载之中都可以发现黄鹤楼在当时的唐诗之中地位是非常高的,很多的人都将其称之为是唐代七律的第一,更是将他认作是千古绝唱。

甚至有人做了一份唐诗的排行榜,而《黄鹤楼》这一首唐诗更是毫不例外的排在了第一名,从这些数据调查之中,你也可以发现黄鹤楼它的名气是非常大的,而之所以黄鹤楼这一首唐诗有着如此大的名气,和诗仙李白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实根据古书之中的记载,当时李白在登黄鹤楼的时候其实是准备作诗的,但是当他正准备作诗的时候就看到了在墙壁之上崔颢写的诗,在看了崔颢写的诗之后,他就觉得写得非常的好,并且大加赞叹。

其实最后的这一首《黄鹤楼》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名气,也是由于李白对于他的赞叹和欣赏,才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一首诗。不过,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和最开始记载的时候是有着一些差异的。



第3个回答  2020-09-16

      唐诗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我们爱唐诗,品唐诗,在唐诗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而洋洋近五万首的《全唐诗》,让我们目不暇接,读之不尽。可你知道,在古今唐诗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是哪一首诗吗?是崔颢的《黄鹤楼》。南宋 严羽 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吴昌祺在《删定唐诗解》里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他说,崔颢的《 黄鹤楼 》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更是千古绝唱。近年来,无论是中华书局,还是王兆鹏先生根据大数据分析所做的唐诗排行榜,荣登榜首的都是这首《黄鹤楼》。那么,这首《黄鹤楼》到底有多好呢?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严羽和吴昌祺都说是“唐人七律第一”,那就是说它是一首七言 律诗 。那我们就先看一下前四句,看它是否符合七律的格式。前四句中,除了第二句外,都不合律。其中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中,七个字有六个是仄声;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最后三字都是平声,谓之“三平尾”,况且前三句都有“黄鹤”,一个词重复连用,这些可都是律诗的大忌,更别说它的颔联根本就没有对仗了!

      而后四句呢?又是标准的律诗形式。那这首前四句不是律诗,后四句又是规范律诗的组合体,为什么还被称作“唐人七律第一”呢?其实崔颢的《黄鹤楼》是古律参半的变体七律,它的前四句是古体诗,以古体作律诗,这样才显出古调的高亢。诗评家们说,在盛唐,这种写法确实有,但到了中唐以后,时代变化,环境变化,诗歌的格调见悲,这种变体的古律就越来越少,即便有人写,气势、笔力远不及盛唐,所以这种古律参半的写法就渐渐绝迹了。这种古体与律诗体相结合的变体律诗,诗史上,很少有人能够驾驭得好。而崔颢却把二者完美糅合到一起,且达到了极致,让后人难以逾越。

      我们知道,唐诗在 七言律诗 上,尤其在格律上,无人能超过杜甫。而崔颢别出机杼,所谓“古律相配,浑然天成,难以超越”!但是,这首《黄鹤楼》绝不仅仅因为它是变体律诗,因为这种形式的少见而得此“唐人七律第一”的殊荣,而是因为它的“气”和“情”。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举目四望,看着仙人驾鹤登仙之地,他也有一种“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但诗人做不到乘风而去,他看到的是仙去楼空,是那千载不变的悠悠白云。此时,他会生发出时间流逝而不复返之感慨,生发出仙人已去而不可见之遗憾。

     诗的前四句,虽然三个“黄鹤”连用,却一点也不觉得沉闷拖沓,三个“黄鹤”一气直下,一气贯穿,仿佛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读着一点都不拗口。金圣叹说,这首诗好就好在“正以浩浩大笔连续出现了三个‘黄鹤’字为奇耳”。赵臣瑗更说:“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起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也?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远之而已矣”。这种无拘无束的写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尤其是时间的局限,把时间长河勾连了起来。时间是永恒的,时间也是飞逝的。接着,诗人把思绪从过去拉回现在,把目光从天际投向眼前。对面的汉阳原绿树历历,前方的鹦鹉洲芳草萋萋。而无论面对怎样的时空,在浩渺时空的对面,永远都是诗人鲜活的灵魂,所以诗的最后,还是回到诗人的心灵上来——“日暮先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的眼前,只有那汉阳树,只有那鹦鹉洲,他看不到故乡。此时此刻,他在这日暮时分,在这黄鹤楼上,他自然而然地遥望远方,遥望那隔着重重雾霭的故乡,他的情感也就自然落在那沉甸甸的乡愁上。

    面对着时空的辽阔和悠远,面对着眼前的草木葱茏和浩渺烟波,人的无所依托,人的孤独寂寞感随之涌起。所以,这首诗的情感指向绝不仅仅是乡愁,那种时空的苍茫感与人心的孤独感的交织,才让这首诗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以气为主,文以情动人,崔颢的《黄鹤楼》做到了,不愧为千古夺魁之诗。

第4个回答  2019-08-18
它的格式有点不同,但是又是在七律之中,这正是精妙之处,所以被称之为七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