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前两句诗的画面和诗意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如题所述

芙蓉楼送辛渐: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衬托了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因即将要与友人分别,所以有这样的心情。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原文为: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白话译文:


其一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其二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寂静清凉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洁的明月就是我最真挚的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时。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以七绝见长,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1
芙蓉楼送辛渐: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衬托了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因即将要与友人分别,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9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