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宗室侍卫公恒斌"这句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如题所述

1、【译文】

清宗室侍卫恒斌,字絅文,爱新觉罗·皇太极第十子辅国公韬塞的后裔。任三等侍卫。父亲萨喇善在吉林做将军,因某个原因被贬到伊犁,正卧病不起(很难前往伊犁),恒斌奋然说:“古人有代父从军的,我为什么不这样做?”于是就向大臣陈述理由,希望代为启奏皇上(同意自己顶替父亲去伊犁)。皇上下旨谴责他沽名钓誉,撤销了他的职务,并命令他跟父亲一起去伊犁。
(路上)恒斌昼夜伺候有病的父亲,甚至废寝忘食,没有一点怨言。抵达伊犁,父亲的病逐渐好了。阿文成公桂(阿桂,人名)当时是伊犁的将军,认为恒斌的行为很值得推荐,正赶上哈萨克新近归附,要派遣使者进京朝贡,按皇上旨意需要选择品质好的官员伴送,阿桂就让恒斌充任伴送官。入京途中,对待陪臣的礼节很得体,乾隆皇帝亲自召见并予以抚慰,恢复了他原来的三等侍卫职务,留在京城任职,这是特别的恩惠了。但恒斌请求事情办完后仍去伊犁事俸父亲,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提升为二等侍卫。
乙酉年,乌什的回人反叛,恒斌随明忠烈公瑞(人名),由伊犁日夜兼程赶赴乌什,几次作战都取得了胜利。三月初,率领左翼部队,设阵在城南山下与敌人接战。贼兵成群扑来,恒斌奋勇杀敌,所向披靡。贼军害怕了,藏在城濠里引诱恒斌进攻,然后万箭齐发,恒斌在阵中牺牲。事情报到京城,皇帝悼惜,于是免了他父亲的罪准许回京,按惯例给予赏赐抚恤,并让其后代享受“云骑尉”世爵待遇。

2、【原文】
宗室侍卫公恒斌,字絅文,太宗第十子辅国公韬塞裔也。任三等侍卫。父萨喇善官吉林将军,以事谪伊犁,方卧病不起,恒奋然曰:“古人有身代父役者,吾何不为?”遂陈情当道,乞代奏。有旨责其沽名,褫职,仍命从父行。
恒昼夜侍父疾,至废寝食,无几微怨。抵伊犁,父疾瘳。阿文成公桂时为伊犁将军,贤其行,会哈萨克新附,遣使入贡,奉旨择贤员伴送,阿因命恒充伴送官。入京途次,待陪臣忠信得大体,高宗召见慰藉,仍授三等侍卫,皆京供职,盖特恩也。恒请事毕仍往伊犁侍父,上允之,擢二等侍卫。
乙酉,乌什回人叛,恒随明忠烈公瑞由伊犁倍道进抵乌什,战屡捷。三月朔,领左翼兵,阵城南山下接战。贼麕至,奋勇邀击,所向披靡。贼惧,隐城濠诱之,万镞齐发,殁于阵。事闻,上轸惜,因宥其父罪还京,赐恤如例,荫云骑尉。

3、【原文节选】节选自《啸亭杂录》

    《啸亭杂录》涉及民俗、人物、宗教、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个人生活琐事、读后感……范围很广。有些文章还有独家报道性质,能补正史之不足。全书虽为文言,但文笔简练而不晦涩。而且昭梿治学严谨,凡涉及历史事件多为亲历,如系道听途说则注明来源,因此错误不多。更为可贵的是,昭梿在文中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刻画出许多满洲亲贵勾心斗角、凶残暴虐(可惜他也未能免俗)、不学无术、无知愚蠢的嘴脸,尤其在宋、金、明、清历史上,考虑到他所处的位置,更表现出难得的客观。

    4、【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昭梿(1776年-1833年),字汲修,自号汲修主人,另说号檀樽主人。满清贵族。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昭梿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第六世孙,父名永恩,原封康亲王。爱好文史,精通满洲民俗和清朝典章制度,与魏源、龚自珍、纪昀、袁枚等名士有往来。嘉庆二十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圈禁三年。半年后释放,但未复其爵。道光时病故,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啸亭杂录》十五卷。《清史稿》卷三十礼烈亲王代善传附昭梿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