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什么是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如题所述

(本文摘自《老梁说天下2:犀利的民生反映,睿智的文人担当》,梁宏达 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在历史课本里,只要一讲到晚清的章节,曾国藩的名字是绕不过去的。而且,我们经常会在书店、书摊上看到有关曾国藩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是很厚的精装本,隔着层塑封,有个曾国藩头像,书名不是叫《曾国藩为官之道》就是叫《曾国藩逆境成功学》,等等。总而言之,在这些书中,曾国藩就是中国的“成功学教父”,他的著作就是中国最经典的成功学教材。然而,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就会发现这里面并没有这么“捧”曾国藩。在历史课本里,一提曾国藩就说他是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的刽子手,人称“曾剃头”。虽然肯定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但是对于他镇压农民起义,历史课本上明显是贬的地方多,褒的地方少。可是呢,你再看看民间的评价,就大不一样了!
仔细研读《曾国藩传》你就会发现,很多名人,甚至一些伟人,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而且曾国藩死后,后人还为其拟了一副挽联,怎么写的呢?上联: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下联: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什么叫“完人”?也就是完美的人,这人一点儿缺点都没有。实事求是地说,历史课本里边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些过于苛刻了。然而,说曾国藩是一“完人”,又仿佛有点儿抬高了他。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为官、成功之道,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曾国藩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普天之下,但凡是有一定功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坚持不懈。曾国藩能获得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曾国藩并非十分聪明之人,在这一点上,他遗传了他的父亲曾麟书。曾麟书当年考学十分费事。当时是乡试、会试、殿试,一级一级往上考,曾麟书光考秀才一考就是16次,直到第17次才考上,而那时他已43岁了。曾国藩也是从十来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直到23岁那年,才考上秀才。由此看见,曾国藩的成功靠的是努力,而绝非天分。
有一个典籍里记载的一件事颇为有趣,当然这个记载有点儿夸张。曾国藩十八九岁的时候,在家里读书。过去不像现在这样人人都有夜生活,大家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曾国藩每晚是挑灯夜读。有一天,他在挑灯夜读的时候,家里进来个小偷。这小偷翻墙进院后,一看四下的情况,心想蹲窗户根儿下吧!等人都睡了,我再把门撬开,进去偷东西。然而曾国藩一直在挑灯读书,小偷就一直等着。而曾国藩那晚读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一会儿背一会儿,可是无论怎么背就是背不下来。翻来覆去地背第一段,记第一句忘第二句,第二句记住第一句又忘了,来回倒腾。小偷在窗子底下越等越着急,心中不停地默念:我的亲爷爷呦,你倒是赶紧背完呀,背完了,灯熄了,我好进去偷东西。结果,曾国藩一直磨磨叽叽,就是背不下来。最后,小偷实在没招了,从窗户底下愤然站起,猛砸窗户,骂道:“你这个笨蛋,这个破文章都背不下来,我给你背一遍: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小偷都背下来了,曾国藩都没有背下来,可见他有多笨。当然这个故事在如今看来,肯定有夸张的成分,但这样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曾国藩绝非是天资聪颖之人。而且曾国藩后来位高权重,应该不会有人故意编出这么一则故事来诋毁他的名誉。不过,我们也从这则故事中,感受到了曾国藩坚持不懈的努力。
但是话说回来,光坚持不懈,能行吗?那当然不行。它只不过是成功的基础条件。你看曾国藩在当官以后,十年间连升了十级,最后升到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官至封侯这种级别,就说明他并非只靠坚持不懈——当然也不是靠金钱贿赂,他靠的是“识时务”,知道因时而化。除此之外,他还对大时局把握得特别准。
1852年,曾国藩刚刚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就赶上了母亲病逝。在过去,为官之人,若碰到父母病逝就得回乡守孝,且一守就得三年,人称“丁忧”。所以,曾国藩必须回湖南老家守三年孝。不过,有一件事帮了曾国藩一把。当年恰逢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太平天国起义,而且眨眼之间星火燎原,国内好多地方都闹起了起义。清政府闻讯,立即出兵镇压,但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光靠八旗、绿营兵是不够的。这么着,清政府开始号召各地组织武装团练,打太平军,为国分忧。
曾国藩本是个文官,不擅打仗,但他一琢磨,觉得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虽说我是在家给母亲守孝,可我也要给国家分忧,不能闲着啊!于是,1853年起,曾国藩以礼部侍郎的身份组织身边亲戚、朋友、同乡,紧锣密鼓地办起了团练。不过打仗可不是全靠一腔热血就能成事的,开始时曾国藩被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
曾国藩虽然知人善任,但自个儿上阵打仗不行。有一回带兵打仗打输了,他自己想我活着有啥意思?死了得了!要自杀。幸亏被部下劝下。那阵儿很多地方打仗打输了就不再组建地方团练了,但曾国藩不是,打败了继续坚持,再发展一批兵力。他这一坚持,很多人一看,要想打仗获得功名,要想发财,就得跟着他。所以他打了那么多败仗,反而越打败仗势力越大,最后组建了天下闻名的“湘军”。1864年,曾国藩带着弟弟曾国荃攻灭了太平天国,成为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功臣。
这是曾国藩成功的第一条道——善于敏锐地把握时局。包括后来他提倡洋务运动,也是这样。当然,做官做得越大,往往盯着的你人就越多,你身上一点儿毛病就容易被放大。所以曾国藩到这个位置上,这么多人盯着他,还能够持续地升官,而且官位很稳,非常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曾国藩本人不贪不占。怎么叫不贪不占?既不贪这个权位也不贪钱财。
镇压完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手握兵权,权力大得吓人。这让当朝皇帝和太后很焦虑。毕竟曾国藩战功显赫,不升官无法向天下人交代;曾国藩本就自拥湘军,升官后更是拥兵自重,威胁到皇权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朝廷最后决定,派满八旗重兵在长江中下游驻防。万一曾国藩发动叛乱,随时可以收拾他。
曾国藩看明白了,这不就是针对自己的吗?他自认为是忠臣良将,整日为国担忧,到头来反倒让皇帝防范了起来。曾国藩手底下的人可气坏了,堂堂大帅,为大清的天下辛苦操劳,换来的居然是猜疑!甚至竟然还有人怀疑曾国藩把太平天国的天京攻陷之后,独占了钱财。
其实,曾国藩根本就不贪,从太平天国那里没收的钱财并不多,且全部上缴国库。此外,据野史记载,当年太平天国领袖之一——忠王李秀成,在兵败被捕之后提出要亲自见曾国藩。曾国藩就见他了,说你想说什么就说吧!李秀成对曾国藩说:我不怕死,我敢造反就证明我绝非贪生怕死之徒。我见你,是替你可惜。我们都错了!我拼死拼活保的,是一个注定长不大的婴儿;你拼死拼活保的,是一个行将就木的朝廷。我如今已经脱离了那个长不大的孩子,若是振臂一呼,不出江浙两省,拉出二十万人马不在话下;清妖在全国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五十万,而且是一触即溃的军队。如果我们两个人联手,何愁清妖不灭?何愁不能恢复汉家江山?
李秀成的话,对一般人而言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曾国藩却断然拒绝了忠王李秀成。回到了自己的大营,他下边三十多个下级军官劝其答应李秀成参与造反,说皇上这么猜疑,咱们没好果子吃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大清是要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咱不能再干了。
曾国藩说万万不能。他做了一个特别明智的举动——上报朝廷,把湘军解散,让自己的九弟曾国荃回湖南老家。不管你怎么猜疑我,根本原因是我手里握着军队呢!我把湘军解散了,然后剩下的这些辎重让皇上派人来接收了,这一下子朝廷所有的疑心都没了。为啥?朝廷最担心的就是军队,你把军队都解散了,还能对朝廷有什么威胁?所以皇上和太后一看,曾爱卿果然忠心耿耿!曾国藩首先是不贪权位,再一个不贪钱财,在这点上,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有的人说,历史上但凡当大官的,都贪,其实不是。这里边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力求在人格上完整,第二种是天生对钱就不感兴趣。曾国藩是第一种,他力求人格的完整。训练湘军时,他时刻不忘“不贪财、不怕死”这六字。当然,这六个字不是他创造的,岳飞在训练岳家军时就提了出来。那句原话是:“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何愁天下不太平?”曾国藩不爱财到什么程度呢?自己的小女儿在家穿的裤子一般都是旧的,通常是姐姐穿完转给妹妹穿,嫂子穿完转给小姑子穿。曾国藩在家书中还告诫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有人听了这个觉得是笑话,说曾国藩当这么大官儿,还在乎这么点儿钱?这不是笑话,而是真事。
相对来讲,曾国藩对下级是很优厚的,而且只要是他能想得到的,他都尽量照顾到。有这么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曾国藩要提拔下级,一个是彭玉麟,一个是李鸿章。提拔这俩人时,他让大家推举。有人说彭玉麟最厉害,有人说李鸿章最厉害,曾国藩说,你们说说,他们俩为什么厉害?一幕僚说:“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一听,说既然一个威猛人不敢欺,一个精明人不能欺,那我呢?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不一会儿,曾国藩身后的小书记员说了一句:“曾帅,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而曾帅仁德人不忍欺。”这马屁拍得!曾国藩听后挺高兴。后来那书记员去了扬州,专门负责管理盐务,发财了。所以说,这叫“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过这也说明,曾国藩一方面对下级很了解,另一方面还是很有仁德之心的。
除上述所及之外,曾国藩成功的奥秘还有一点,即时刻反省自己。曾国藩给自己列了几条戒规,第一条就是戒色。人都有七情六欲,大多数的男人见了漂亮女性都会喜欢。那么,曾国藩是怎么约束自己的呢?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从29岁那年起就开始记日记,一直记到死。所以,后人研究曾国藩,一个是读《曾国藩家书》,再一个就是曾国藩自己的日记。他在日记里曾多次提到怎么修身。
1842年,曾国藩的好朋友陈源衮纳了一房小妾,曾国藩应邀到他家喝酒。席间,陈源衮令其小妾出来会客,曾国藩一看陈源衮金屋藏娇,就忍不住跟她搭讪两句,一聊还聊出两人竟是湖南老乡。聊了一会儿,曾国藩回头看,突然发现陈源衮脸上一脸的不悦。正所谓朋友妻不可戏,曾国藩一看心里一惊,回家后就将此事写在了日记里:“今日我见色起意,真禽兽也。”总之,在日记里,总能看到曾国藩对于自身的反省。
孔子的弟子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就是按照圣人之道所教诲的,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而他的反省亦影响了后世人,比如蒋介石。蒋介石年轻时私生活也挺乱,先后娶过好几个老婆。根据解密的日记,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就写了这么一段,说我今天到哪儿哪儿,见到有漂亮女子,忍不住心动了,戒之戒之。总之蒋介石对曾国藩非常推崇。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曾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由此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