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的第十一篇,意思是要看一个人的品行,首先要看他父亲在世时,他的志向是什么,其次要看他在他父亲去世之后,他的行为,如果在他父亲过世的多年里,他的行为还能够向他父亲在世时一样符合德行,那他就算做到了孝。

这句话主要阐述的是孔子对于孝道的看法。具体解释这句话中的字词意思,“其”实代指,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行的读音是xìng,指行为举止等;三年在这里并不是三年的意思,而是指多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多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

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对这话要辩证地对待。

参考资料

第一文库网.第一文库网[引用时间2018-4-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意思是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章经主要是讲孝道,第一句说,父在观其志,就是要看一个孝子,就看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什么呢?观他的志向。父没观其行,父亲不在世的时候,没就是死亡,死了以后。就是说,要观察这个孝子,就看他的行为。这两句话,古人孔安国的注解,为什么父在观其志呢?就是父在世的时候,父亲是家长,作一个孝子的人,要做什么事情,都要禀承父亲的意思,自己不能作主。所以孔安国注,父在子不得自专,自专就是自己作主,应该要由父亲作主。所以观其志而已,既是自己不能作主的话,那么他就没有什么表现,他所做的事情,都是由他父亲吩咐他做的,这个时候只能看他的志向,志向就是他没有做出事情来,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表现而已。父没呢?父亲不在世,自己可以作主了,可以独当一面作主了。这个时候观其行,就看他的行为。

再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是讲父亲死了以后,按照那个时候的礼。父亲死了以后,孝子要守丧三年,在这个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就是父亲在世的时候办的事情,以及家里一切的规距,都不能改变。这个可算是孝矣,可谓孝矣,可以说是个孝子了。

三年,这前面也说过了,父母之丧,作为孝子,一定要守丧期三年,表示报答父母恩德的一个期限。在别处也讲过,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一个小孩子生下来,自己不能说,一生下来自己会走路,所以生下来以后,由父母怀抱,然后逐渐逐渐教他学习着走路,所以三年之内都离不开父母的怀抱。三年之后免于父母之怀,可以自己行走了,所以父母不在世,死的时候,要居丧三年。实际上讲这孝道,大孝终身慕父母,真正讲孝道岂只三年。终身,只要自己还是活在这个世间,对于父母,随时都是想到父母的恩德。

因此在这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什么不改呢?父母在世的时候,他所办的事情,他有他的道理,就算是在家里。比如说,父亲家里他的书房里面,怎么样的摆设,什么书放在那里,这个在三年之内不要变更,这样子。为什么呢?保存原来父母在世的那一切,不要变更,表示对于父母一种思念,心理一直保持。这是根据汉儒注解,是这个解法。另外有一种讲法,父在观其志,观谁的志,观父亲的志,父没观其行,是观父亲的行为,这种讲法也有人这种注解,但是没有前面那种讲法好。因为这章经书是讲究孝道的,讲究孝道那就是观察孝子,他的志向,他的行为,按照前面那种讲法比较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19
意思就是当他在世的时候要关父亲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了以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三年以内,他对父亲合理部分的内容没有加一点。那么这样的人可会说已经尽到了孝。
第3个回答  2020-08-26
意思是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