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乐队的夏天中》提到的音乐圈鄙视链?

爱奇艺打造的《乐队的夏天》中谈到的音乐圈鄙视链,对此你怎么看?

臧鸿飞在某个娱乐节目曾说过音乐圈的鄙视链,大致就是古典看不起爵士,爵士看不起电音,电音又看不起摇滚,摇滚觉得民谣太假,民谣又觉得流行太俗,而流行又觉得说唱能算歌吗……没西方的说唱音乐还是很发达的,还有很多的说唱明星,这种说唱形式也是从欧美那里引进来的,为什么说唱形式就是一卷的底端了,非要莫扎特级别的音乐是顶端的吗?可见中国的音乐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单纯,还有这么强烈的鄙视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鄙视链?是不是因为社会环境不好?难道古典音乐是不是因为曲高合寡才如此清高?因为这种高雅没有市场?肯定不是的。但我觉得京东大鼓也挺好听的,那就不是音乐了吗?只是这就非得算戏曲啊?音乐和戏曲非要区分得那么清楚吗?说唱脸谱上音乐还算戏曲啊?当然,我也是没有资格评论音乐和音乐人的,因为我是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我甚至跟那些说唱歌手一样不懂五线谱,但初中毕业生vava好歹是说唱歌手,人家还有节奏,我是五音既不全,节奏感又差。我处于鄙视链的最底端,就是韭菜!所以,这里面的鄙视链只能是音乐人之间的相轻行为。这跟古代的那样文人相轻是一样的!希望以后的音乐圈不要有鄙视链这样的潜规则,这样给我们带一个好头,让社会上更多的展示正能量,好不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单纯就音乐性而言应该不存在鄙视链,可玩儿音乐的人深信这套鄙视链。

很多人说“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摇滚的,玩摇滚的看不起玩民谣的,玩民谣的看不起玩流行的。而这些人都看不起玩说唱的。”

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总结起来就是高级二字。因为人类本身就存在鄙视链,不是音乐圈存在,而是骨子里本身自带。

玩古典的穿的整整齐齐,在安静高雅的地方给一群高雅人士表演,估计能听懂的没几个,大家就觉得,哇,真的好高级啊。玩儿爵士的呢,就是与世无争的样子,老子就是浪,你爱咋地咋地。玩儿摇滚的就是愤怒啊,造起来啊,虽然这些年这帮唱摇滚的年纪大了,总想给人营造出一种,不愤怒也能摇滚的样子,哦,呵呵。

至于唱民谣的那就是多愁善感啊,惆怅啊,忧伤啊,穷啊,自然就被上述鄙视了。那嘻哈呢,单纯的土吧,一堆飙脏话代替diss的人来代表嘻哈,想不被鄙视都难啊。

其实也没什么不合理的,这种鄙视链的存在也是喜欢这些音乐的“粉丝”们带来的,毕竟对然我不懂音乐,但感觉上就是喜欢古典的高级啊,所以音乐本身没那么重要,主宰这一切的反而是我们这群不那么懂音乐的人。
第2个回答  2019-07-18

因为人类本身就存在鄙视链,不是音乐圈存在,而是骨子里本身自带。音乐圈的鄙视链无处不在。
无论是音乐地区、流派、乐器、唱法,都存在鄙视链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东西。今天,音乐帝就给大家奉上史上最全音乐圈鄙视链。
首先,众所周知的是
一、音乐地区鄙视:
欧美 > 日本 > 韩国 > 港台 > 内地 > 东南亚及其他地区
音乐帝对鄙视链极其反感,特别是这个。
我会告诉你,作为欧美音乐博主,我每天哭着喊着求着我会日语的好朋友教我这个歌名怎么读,会韩语的朋友教我那句歌词怎么唱吗?
音乐无国界,真的不想再重申了。

第3个回答  2019-07-18
“鄙视链”是人们在音乐消费中寻求身份认同,却因认知偏见而产生优越感的结果。“高雅艺术”捍卫者对大众流行的批判不仅仅是学术与艺术上的,更是一种对自身话语权不断被消解的不安。小众圈层对主流的反抗,也因自身的局限性被消费文化所反噬。

一、一方面,乐迷对某种音乐类型的痴迷归根到底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文化解构,音乐符号、风格的背后,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特征、态度和感受。

但在另一方面,这种对符号的追捧也在商业化进程中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亚文化逐渐被异化为一种消费文化。Andrew Potter、Joseph Heath在著作《Rebel Sell: Why the Culture Can't Be Jammed》(《叛逆国度:为何反主流文化变成消费文化》)中揭示,人们因追求特立独行而进行消费,唯一结果就是强化了消费主义,反主流思潮不再是对消费社会的对抗而成为另一种推动。

二、回到音乐圈,乐迷们可能不再执着于通过音乐表达对主流文化的抵制,而是被这种“反对力量”所收编,成为主流文化的一种。我们今天的摇滚、朋克,不再意味着它们在萌芽初期所处年代的经济、社会变革,而是一点点与流行趋同,因此,当我们鄙视Green Day的时候,我们想要表达的其实是,它不过是披着朋克外衣的流行罢了。

三、当然,“鄙视链”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之物,批评家们的论调向来如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法兰克福学派的Theodor Adorno了。有人热衷于他的批判理论,也有人认为,他的观点早已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流行文化。

阿多诺的思想可以说代表了一部分学院派,他对高雅艺术(High Art)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与大众流行格格不入。受马克思理论影响,阿多诺指出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创作者的劳动被剥离了主体性表达,经流水线生产的音乐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唯有歌剧、古典乐才值得推崇。

四、诚如阿多诺所言,今天的流行乐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作词、作曲、编曲、录音、后期等经过分工,一首歌完全可以是多人协作的结果。

另外,流量为王也导致了创作的定向。不可否认,在整个音乐产业中,几乎90%的收益来源于10%的歌曲。为使作品在短期内迅速蹿红,音乐创作者不得不利用一些心理学、神经科学技巧,通过设定的勾人编曲捕获听众。流媒体时代,听众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在音乐作品中嵌入重复片段,印入听众的记忆变得尤为重要。
第4个回答  2019-07-18

这种鄙视链不光是音乐圈吧,各个圈子都有,
大家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越小众的越高级,
古时不是就有词了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这是我们国家千年来的,根深蒂固废想法
之前臧鸿飞在吐槽大会上也说过,音乐圈最高层是古典乐,最底层是说唱



还有,像影视圈的鄙视链排话剧的告于拍电影的高于拍电视的
好多电影圈转战电视圈,大家不都觉得掉档次了吗
张艺谋不是还说过,不让巩俐拍电视

这种鄙视链想要改变,还要走很长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