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是关于行人的规定,是关于行人过马路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关于行人的其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1、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2、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3、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8
【原文】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解读】
本条是关于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进行抢救以及抢救费用的支付的规定。
1、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抢救,是医疗机构必须履行的义务,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或拖延履行该项义务。
由于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的抢救要求迅速、及时,而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或者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要经过一定的程序,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医疗机构因未及时收费用而拖延抢救,对保障伤员得到及时抢救是十分不利的。在本法制定以前,确实曾经发生过有些医疗机构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抢救的情况,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本条特别规定了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的及时抢救义务,本法施行后,任何拖延救治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肇事车辆已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支付抢救费用。
《道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被保险人的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人受到人身伤亡而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的法律制度。建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通过保险机制转移和分散风险,不仅可以使交通事故受害者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赔偿,减少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事故与保费挂钩的经济杠杆作用也可以强化驾驶人安全意识。应当注意的是,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仅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为限。
3、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抢救费用。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用于垫付未参保的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和肇事逃逸机动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抢救费用以及交通事故中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的抢救费用。事后,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27
发生交通事故应该怎么处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