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礼仪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5、接受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

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种距离感。

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

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

1.介绍自己

以简洁得体又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做自我介绍。无论是在何种社交场合,想扩展人际关系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自我介绍。要设法出奇制胜。让对方牢牢地记得你,而且是记得正面的形象。

2.愉悦风格

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让对方觉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3.幽默风趣

培养幽默风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风趣而不显轻浮,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尊重他人,否则事与愿违。

4.寻找话题

为什么我们经常错过了许多广结人缘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常把那些黄金时段用来绞尽脑汁,却还是挤不出一句合适的开场白。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去打开话匣子都能得心应手。一旦你能达到这个境界,那无论把你丢在任何一个场合中,必都能迅速进入状况,随心所欲地去扩展人缘,为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营造一个又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5.记住别人

记住别人的姓或名,主动与人打招呼,称呼要得当,让别人觉得礼貌相待、倍受重视,给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6.心平气和

不管有什么样的争论,要做到心平气和、不乱发牢骚,这样不仅自己快乐、涵养性高,别人也会心情愉悦。

7.完善自己

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对他人有有利影响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0
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5、接受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
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9、分手告别时,应招呼“再见”或“慢走”。
第2个回答  2020-12-09

家庭教育礼仪有:

1、向陌生人或者长辈问话的时候先说“您好,请问”。

2、别人给了自己什么东西,要说“谢谢”。

3、不要随便打断长辈们的谈话,除非真的有急事。

4、跟长辈或不熟悉的人说话前,最好先说一句“打扰了”或叫出称谓。

5、如果在做一件事前拿不定主意,先去征求父母或老师的意见。

6、一些批评言论最好只是跟朋友们说说。

7、不要对别人评头论足,当然称赞他人是必要的。

8、当别人向你问好时,记得礼貌回应,并且也问候他们。

9、在朋友家做客时要向朋友的父母表达感谢。

10、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11、打电话时先礼貌地讲明自己是谁,然后再找自己想要找的人。而不是一开口就问某某某在吗。

12、收到礼物后要表达感谢。

13、不要说脏话。

14、不要对人口出恶言。

15、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嘲笑别人。

16、看演出时要保持安静。家庭教育,首先是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请教给孩子这些基本礼仪

17、不小心撞到他人要说抱歉。

18、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要挡住口鼻,公共场合不要抠鼻孔。

19、进出一扇门的时候记得停一小会,帮后面的人把门开着。

20、看到父母、老师或者邻居在忙什么的时候,问一句能不能帮手。

21、帮助大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也可以从中学会一些知识。

22、得到别人的帮助,记得说谢谢,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23、餐厅、电影院、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合,不要大声交谈。

24、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关爱他人。

25、知道最基本的餐桌礼仪、食物要大家一起分享,不剩菜剩饭,养成节约的习惯。

26、要知道“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到哪里去”。

27、喜欢阅读,并养成习惯。

28、信守承诺,自己说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

29、建立与他人的界限,“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拿,自己的东西合理支配”。

30、不要撒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09
一孝敬父母
  1、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与长辈见面要主动问候。
  2、每日起床后向父母问“早安”。
  3、上学前梳头、整装,离开家时,向父母道别。
  4、放学回家向父母打招呼。
  5、在家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6、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不与父母长辈顶嘴。
  二家庭书信
  1、与家人通信,信的内容要讲究礼貌。
  2、书写规范,正确填写邮政编码。
  3、正确使用祝颂问安语。
  4、信封缄启书写要用尊称。
  三家庭应酬
  1、迎客。客人进门后,主动打招呼、接待。
  2、主动让座、倒茶,敬茶要用双手端稳。
  3、客人与父母交谈时,要主动回避。
  4、当老师家访时,如果老师要自己听情况,自己应站在老师身旁,静听老师与家长的谈话内容。
  5、送客。当客人提出要告别时,待客人先起身后,自己再起身相送。
  6、探视病人。亲友、老师或同学患病,应去探望,保持轻松、无虑的气氛,给病人心灵上的最大安慰。
  7、庆贺。同学、朋友、亲戚在学习、工作上取得好成绩时,要主动庆贺。
  8、凭吊。亲朋戚友去世,前往吊唁要注意穿素装,忌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进入吊唁场以后,态度要沉重,不能大声谈笑。
  9、电话
  ⑴向外人打电话时,不拨错电话号码。
  ⑵自报姓名,使用礼貌称呼。
  ⑶通话时语调柔和,吐字清楚,切忌哆嗦。
  ⑷通话结束时应说“再见”。
  ⑸自己接电话时先说“您好”,后说“这是某某家(或某某单位)”,再请问对方应找的人。
  ⑹礼貌使用“请稍等,我去叫他”,“他不在,我能帮你什么忙吗”等语言。
  10、探亲访友。逢年过节或休息时,探望亲戚朋友要注意礼节。
第4个回答  2020-12-11
人的社会化起始于家庭,人的文明礼貌的养成,也必然是从家庭开始。每个家庭都要重视构建家庭礼仪文化,使家庭成员在礼仪文化的熏陶中,成为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什么是家庭?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是适应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人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的形式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它有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家庭是从群居杂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而来的,其最初阶段是血缘家庭,它按辈份区分血缘婚姻,以群婚制为基础,这血缘家庭是原始人群向氏族共同体过渡的重要环节。然后发展到对偶家庭,这是成为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同居现象,还不是十分牢固的家庭形式。从对偶家庭中产生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为适应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形成各自独立的经济单位的情况下建立的。在私有制的阶级社会中,对在经济上或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的人来说,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实质上是建立在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和奴役的基础上的。社会上的卖淫制和男性的多妻生活是这种家庭的补充。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同整个社会的联系十分密切,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能制约、渗透、影响各个家庭的存在和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但是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它为人们提供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环境,如果家庭的存在和发展是健康的、稳定的,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就能起到促进和稳定作用。反之,家庭的存在和发展是不稳定的,不健康的,甚至遭到破坏,那么,对社会生活和发展就会起破坏作用。

    家庭是具有多功能的小型社会群体。一般来说,家庭具有生产、消费、抚育和赡养、教育、社会交往等各种功能。家庭的生产功能是指在个体经济存在前提下,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的,这样的个体家庭具有生产功能。家庭的消费功能是家庭也是一个消费单位,生活资料的消费,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家庭抚育和赡养功能,是指人口的再生产,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形式不能代替的,家庭成员有抚育子女和赡养父母的义务。家庭的教育功能是指家庭是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场所。除学校来承担教育任务外,家庭是教育后代的重要阵地。家庭的社会交往功能,是指作为一个家庭,必然存在着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组织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家庭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家庭,每天都离不开对于这些关系的处理。

    社会主义制度为建立平等、团结、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创造了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男女在经济上、政治上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处于平等地位,一夫一妻平等的家庭对于男女双方才成为现实。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推动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

  家庭礼仪

    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却一样幸福。”这里所说的幸福是建立在礼仪的基础上的。“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阐明的就是夫妻间也要有礼节才能幸福一辈子的道理。“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可见“和”是关键。这个“和”用今天的话来解释,也就是相互谦恭有礼的意思。家庭礼仪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单地说,家庭礼仪是维持家庭生存和实现幸福的基础,家庭礼仪能调节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和谐的关系,家庭礼仪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