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平的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孙和平,男,1954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99年1月浙江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1995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历史系留学进修,同时,获德国歌德学院德语文凭;2003-2004年浙江大学哲学系STS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6月被浙江大学接受申请哲学专业同等学历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院学院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专职教师,浙江省哲学学会会员、湖州市哲学学会副会长。
在教学方面,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和《科技哲学》等课程的讲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质量综合测评中多次被评为优秀,得到同行和同学们的好评。目前正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建设工作。
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原理和科技哲学。已完成的论文有:《论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完整理解》(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教研究》1996年第1期);《诺思关于技术与经济结构变迁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高等教育论丛·社科卷1997年第4辑);《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实践概念的教学改进----兼与现行教材《原理》作者商榷》(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教育与研究文选》全文收录);《论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原初领域》(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1999年第8期全文收录);《克里普克可能世界语义学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必然判断用法》(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钱威主编教材《高师素质教育引论·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社会主义的目的、自觉意识和主体性》(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本质评述》(《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1期
第一作者(共2人));《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独立)《论“虚拟实在”对“科学实在”的内在化》(《哲学研究》2006年第4期
第一作者);《信息空间中“恶”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第3期
第一作者);〈信息哲学视阈下的工程伦理媒介基础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1期
第一作者);〈传媒哲学与科学研究的虚拟交互关系〉(《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 独立,《人大复印资料》(B6
科技哲学)2007年12月全文转载);〈“风险社会”的传媒哲学阐释〉(《哲学研究》2009年4期);译著《传媒、计算机、实在性》([德]克莱默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主体间性问题及科学与道德关系研究》,其成果专著《科学与道德关系的先验阐释》,并得到浙江省社联省级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主持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信息阈中的灾害伦理性质研究》(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