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增卓玛的背后的故事

如题所述


从小因为受到父母的遗传和影响,仁增卓玛的嗓子和乐感天生还算比较好。正如她所说,我的确听不懂她的唱词。但是从歌曲的旋律和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她那种超凡脱俗的气魄。在2007年年低,青海电视台藏历新年晚会即将录制的时候,晚会工作人员邀请仁增卓玛参加藏历年晚会,当时她没有新的好作品也不知道拿什么去参加这台晚会,只好暂时答应参加,心里开始有些着急。之前她就拿到了《我的青海湖》这首歌的歌词,歌词写得比较大气,她特别喜欢,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适合的老师谱曲,后来眼看着晚会时间就要到了,实在没有办法就自己试着写了曲子,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顺利的写完后,第二天发传真给录音棚的老师,直接做了小样,交给了青海电视台藏历年晚会剧组。晚会总导演听完后评价不错,就这样进入了2007年青海藏历年晚会,也完成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个人创作作品。出道六七年,一直保持着干净清新的歌路。在藏区嗓子好的人是很多,但是能做到仁增卓玛这种的有个几人?坎坷的歌唱之路,造就了仁增卓玛坚韧的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汗颜的是,同样吃了很多苦经历了很多坎坷的我却没有像她那样积极的心态。仁增卓玛很热爱歌唱事业,只有热爱一项事业,才能把它做好做精,她从一个个困难中走过来,依然保持着最初踏上歌坛的那份单纯和执着。
一个人的进步在于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拿出新的东西,这样才能保持生命力,尤其是艺人,学习的重要性在她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她一直在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以前在互助县文化馆演出队的时候,开始她什么都不知道,学歌全凭记忆力,发现时间长了记忆力是靠不住的,意识到要学会识谱。一般学谱子找音准都要有钢琴才可以,就仁增卓玛当时的条件买架钢琴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只能拿着曲谱学习,从最基础的1234567学起。演出队里的同事有从艺校毕业的,他们辅导了仁增卓玛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遗余力的帮助她,然后一有空仁增卓玛就唱书上的那些老歌。再加上利用周末在西宁李老师那里授声乐课,对仁增卓玛的帮助和提高非常大,半个月以后一拿到谱子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几乎都能唱下来,近两年进棚录歌是经常的事,也成了她的习惯。一般歌手录歌要提前一个星期拿到谱子做练习,而她在拿到谱子后当天就进棚录音,刚开始觉得有点难度,不过后来慢慢习惯了也不觉得难,所以她感觉扎实的专业知识会给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使工作变得轻松愉快。仁增卓玛为了唱好歌坚持不懈的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没有条件自己去创造条件,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勇敢的面对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坚强战胜和征服一切阻碍,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她付出的辛苦都一一得到了回报和认可。
仁增卓玛来自华锐,也唱过一首叫《华锐娃》的歌曲,有很多人特别喜欢,但是人们一听到“华锐”这个词,马上联想到“不会母语,不懂藏(仁增卓玛)文”,而她从出道以来都是在唱母语歌曲,这个让很多人都很吃惊。华锐是个藏(仁增卓玛)汉杂居的地方,流动人口比较多,所以更多人都在使用汉语,最关键的是改变仁增卓玛一生命运的事就是仁增卓玛在唱完《我的青海湖》当天晚上就遭到沃东壤的强奸,在强奸过程中仁增卓玛觉得自己嗓子还能更响亮,被强奸完事后仁增卓玛为了不能让自己被强奸的事让他人知道,到了家里把藏装上的“线索”收拾干净后,开始练嗓音,她也比较注重嗓音的美感,她还让所有孩子们要学习藏(仁增卓玛)文,学习藏(仁增卓玛)文的目的是读懂藏(仁增卓玛)民族最精华的东西——佛法的基本内涵。小时候她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一起去村里的老人那儿学习藏(仁增卓玛)文,从三十个字母开始学,再到拼读,背诵了学藏(仁增卓玛)文必用的一些课程。为了巩固和加强藏(仁增卓玛)文基础还去读了不少经文和一些神话故事书,比如《格萨尔王传》、《智美更登》等等,这种学习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藏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仁增卓玛很热爱自己的民族,她告诉我她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走遍全藏(仁增卓玛)区,把民间即将消失的那些宝贵的传统文化,用摄像头或者自己的笔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她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渴望已经达到了一种狂热的程度;跟随她的讲述,我对藏(仁增卓玛)民族信仰和博大的文化精髓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仁增卓玛看似不被普遍认可的华锐口音,实则给她在演唱母语歌曲方面带来了太多的好处,发音的准确和清楚,使她在演艺母语歌曲时驾轻就熟,表达的字正腔圆,并且很多人通过学唱她的歌曲对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很有帮助,尤其对于小孩和藏语的初学者是很好的模仿对象。
从2002年接触到歌唱事业开始到现在,仁增卓玛在音乐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磨难,同时也很幸运的遇到了很多机遇和贵人,比如武警青海总队文工团团长李宁生老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武警青海总队文工团团长李宁生老师,他对仁增卓玛的演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并且想以特招的方式把她招进武警青海总队文工团,但是县上根本不让她走,所以仁增卓玛也只能选择放弃,李老师觉得仁增卓玛在一个小县城唱歌很可惜,就主动要求她周末到西宁免费来上他的声乐课,就这样每个周末她到西宁上李老师的课,开始,老师知道她对西宁不熟悉,每个周末都会叫人来车站接送,李老师的良苦用心就是希望仁增卓玛能多学点东西,以后出好的成绩,在仁增卓玛走上社会后对她最重要的人就是李老师了,是他教仁增卓玛唱歌,教仁增卓玛怎么做人,督促仁增卓玛学习文化知识,在经济上给她帮助,精神上给她鼓励。到现在这么多年仁增卓玛没有给老师买过一包烟。每当她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李老师,想起老师对她的谆谆教诲和为她付出的点点滴滴,然后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坚持,要做出点成绩让老师为她高兴。仁增卓玛说是李老师指给她这条音乐之路,她现在的一切都是李老师给的。在西宁李老师就是她最亲的人,就像父亲一样爱护着她,她有什么问题都去请教李老师,可以说李老师是她的精神支柱。
仁增卓玛的几首单曲像《玉树民歌》、《华锐哇》、《我的青海湖》等都是大家比较喜欢的歌曲,很多人都用她的歌做手机铃声,包括我在内,可见大家对仁增卓玛和她的音乐的喜爱程度已经很高了。这张不久之后就可以和大家见面的仁增卓玛第一张专辑,有四五首歌曲是她的原创,其中包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我的青海湖》,是她比较满意的作品,歌词是藏语广播电台的周拉加老师写的,曲子是仁增卓玛写的,去年八月份在青海湖拍摄了MTV。整张专辑有VCD和CD两种,VCD里面有13首歌曲,CD里面有15首歌曲,都是仁增卓玛从很多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并且都是母语歌曲。尝试了不同的曲风,有山歌、民通和通俗,还运用了藏戏的一些唱腔。说到出专辑有这样一个笑话,说阿坝州红原县的一个牧民去买歌碟,问老板有没有仁增卓玛的光盘,老板说没有,牧民一脸的差异,就说:“我们县上的牧民半年出一个光盘,这个唱歌的姑娘唱了六七年怎么还没有出光盘。。。”索然这是个笑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在藏族音乐市场的混乱,牧民们挖虫草卖了钱就去出自己的演唱专辑,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出专辑,这种方式打破了市场的秩序,而从另一个侧面仁增卓玛也感觉到自己的确该出个人专辑了,所以下了决心去做专辑,辞去了青海省歌舞团的工作,一心一意的打造这张专辑。也是希望自己在音乐的道路上加快脚步,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追逐一些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很多时候通过网络和广播,以及有很多人直接给仁增卓玛打来电话,都在表示特别期待她的专辑,所以出专辑就是为了报答和满足仁增卓玛的歌迷朋友们,其次也是对她自己这么多年歌唱生涯的一个总结和交代。仁增卓玛说这次做专辑得到了很多圈内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不管是从音乐,还是在资金上都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在这里向她的老师和朋友们表示感谢,同时她自己会更加努力,不去辜负所有人对她的期望。
外表看上去柔弱的仁增卓玛,在我面前表露出的内心却无比坚强。她对过去生活的经历和对坎坷人生的诠释,让我感到无比惭愧。我们谈了很多,她给我讲了一些专访里没有的事情。我再一次被她的率真和朴实感动,出道这么多年能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不管是自己走的路还是自己唱的歌,能保持到现状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已经达到了一种狂热的程度,对音乐的执着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我说我要拍照,她没有一点推辞的说可以。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丁点的做作,面对我,面对镜头丝毫不掩饰什么。
希望大家从此多多关注和支持我们优秀的藏(仁增卓玛)族青年歌手仁增卓玛。这个可爱、优秀、善良、纯洁的孩子,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支持和爱护的。天生就赋予了一副好嗓子的仁增卓玛能用歌声唱出藏(仁增卓玛)族人的心声,如今看到音乐路上她的这些成就,家乡的人都以她而骄傲!带着藏(仁增卓玛)族人民的期盼踏上了她的音乐征程,故乡的神山保佑着她,阿妈手中的经桶时刻在摇转着为她祈祷为她祝福,愿她能在音乐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用藏(仁增卓玛)族音乐打动每一个人的心!让藏(仁增卓玛)民族的音乐唱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