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哪些战役

如题所述

1、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参战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约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3、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又名马恩河奇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或称雷姆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发生于1918年7月15日至8月6日的战役,是西方战线中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因为由法国军队领导的联盟军队反击,制服了德军,而德军遭受严重的伤亡。



扩展资料:

1、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2、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凡尔登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恩河会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索姆河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6
1. 巴雪戴尔战役
加拿大人:15,600人 英国人: 275,000人 德国人: 220,000人
巴雪戴尔战役还有一个名字叫伊普尔第三次战役。它始于1917年7月,一直持续到1917年11月。经过三个月的浴血奋战,英国人赢得了距伊普尔仅5英里的村庄巴雪戴尔,但是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次战役,天气的影响非常的大,一场30年来最大的降雨,将这片土地变成了泥潭,由于都是烂泥地。加上天气的影响,导致步枪被堵塞,坦克陷入泥潭,还有一些人与马被淹死。到了8月,9月和10月的进一步进攻已经收不到效果。最终,巴雪戴尔战役停止进攻。
2凡尔登战役(800,000多伤亡)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上最长的战役,也是代价最高的战役。它由1916年2至12月。德国将军”埃里希“计划在这场战斗中沉重的打击法国军队。凡尔登镇在地理位置上对法国人相当重要。双方在在凡尔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共投入了100个师的兵力。德国人起初战役打的非常顺利,但是法国人抵抗让他们没有任何的得逞。并且后来由于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国人再也无法负担两线作战,凡尔登战役的进攻随之停止。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在此战的损失巨大,是导致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