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闽越文化石福建历史文化的一个高峰?

从历史角度看~

  秦汉时期闽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当时日常生活所用陶器所体现出的文化特性。她们的文化面貌特征鲜明。闽越陶器的器形、装饰和品种是与当时中原秦汉文化有明显区别的,也与周边地区的百越民族的其他分支有区别。而与先秦福建当地闽越先民的陶器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都是与闽越人的特定的生活习俗、审美和传统文化有关,是闽越物质文化中典型代表。
  闽越国文化的形成除了表现在风格一致并自成系统的日用陶器方面外,还表现在宫室建筑、城邑建设、铜、铁器生产、文字、艺术以及政权组织、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方面。其中陶器则是衡量同一文化和特定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闽越国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和特征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日用陶器方面,形成了与前、后代风格不同,与同时期他族不同的自成一体的陶器系统。
  2、大型宫殿和城邑的出现及城市建设的成熟。
  3、与城邑和大型宫室殿堂相适应的各类的砖、瓦、供排水管道系统等建筑材料的应用。
  4、精美的青铜礼乐器、生活用器和先进兵器的使用。
  5、铁器的出现以及大量制造,铁器普遍应用于军事、农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6、文字的应用和流行。
  从这几个重要因素中,可以看出除第1点外,其余5个特点是福建地区古闽越族人建立了闽越国以后,才产生的前所未有的文化因素。它们共同组成了西汉闽越国文化基本要素。闽越国文化虽然是闽越族在秦汉时代创造的自成一体、独具特殊的方国文化,但又与先秦的闽越文化有着许多继承和内在的联系,特别是日用陶器类(上述第1点)。也就是说闽越国文化是在先秦闽越文化的发展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内地先进文化诸因素而产生的,是闽越族文化的发展高峰。
  闽越文化的衰落是因为到西汉中期,中央王朝不能容忍在中国东南方仍存在一个割据政权,汉武帝发兵消灭了闽越国,命军队将闽越人举国迁置江、淮地区,将闽中故地和闽越人城邑、村落烧为废墟。迄今为止,在全省范围内几乎没有发现西汉晚期的文化遗址。
  秦汉闽越国文化的历史意义
  闽越国文化,是2000多年前福建古文化发展达到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城邑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大量先进铁农具的引进和应用,农业生产的大幅度进步;铁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发达;文字的推广和普及等,在福建经济文化史上,已达到空前的程度。
  统一的王国政权,对于福建闽越人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当时的闽越王国必须图强,才能自保,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在主观上,闽越国统治者必然倡导发展国家的社会的经济,并与中原内地和周边较强、较富庶的诸侯国加强交往与联系。另一方面,闽越也侵略或吞并周邻小国、弱国,甚至发展到攻击南越等强国,武装抗汉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客观上这些兼并、侵掠也从某种方面促进了国势并刺激了一些生产部门的发展。如为了征战的需要,闽越国要进一步扩大屯垦、聚积粮草、伐材造船等,正如文献记载:闽“越人欲为变,必先田馀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前面所示的出土文物资料都印证了这个问题。另外,从军事装备的生产和引进方面也说明了许多问题,众多锻铸精良的铁兵器:矛、戟、刀、剑、矢镞等,普遍装备军队,杀伤力很强的铜弩机也已成为闽越军的基本装备。在闽越铁矛中,矛头多长而锋利,其中最长的矛头达81.5厘米,是我国所发现的汉代铁矛头中最长的,在我国兵器制造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基础。闽越国的农业经济与先秦时期闽越农业相比,无疑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和变革。其中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是农业革命的前提。闽越国时期,较大规模的聚落、封邑和城市的出现,都是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从出土的犁、锄、锸、钅矍(镢)、镰、五齿耙等各种类铁制农具考察,可知当时闽越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已被闽越人民接受和掌握。这必然在农业生产中产生深远影响和重大变革。尤其是发现有巨大的铁犁和先进的五齿耙,就是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它们也属于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闽越国城址中出土的铁犁铧重15公斤,系国内目前已知西汉前期最重的铁犁。同样,城址中出土的铁五齿耙,也是目前国内西汉遗址中仅见之物。在汉代农业考古中,意义重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