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啊毛邓三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家乡建设

最好给个范文啊

  关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难点调查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利用寒假对家乡界首市光武镇关胡村的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状做了调查,形成本调查报告。

  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及意义
  调查研究家乡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状,深刻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增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理解。
  2、调查对象
  位于安徽省西北地区(与河南交界)的界首市光武镇关胡村。
  3、调查方法方式
  (1) 调查方式:以实地考察为主,咨询行政部门为辅。
  (2) 调查方法:以深度访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3) 调查人员: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05级刘桓宇同学。
  (4) 调查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007年1月1日——1月31日,收集资料,设计问卷等。
  调查阶段:2007年2月1日——2月25日,访谈与实地考察等。
  总结成文阶段:2007年2月26日——2月28日。问卷分析,资料汇总,撰写报告。

  一、关胡村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现状描述.

  关胡村是界首市十八个行政村之一,共196户,610口人,人均年收入均约为2886元。(摘自光武镇统计局)
  1、生产
  关胡村是界首市最早铺好柏油路的少数行政村之一,界首河洒厂村子里建了一个厂房,用来造酒、装酒、最后包装成箱。为我村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为村里经济带来一定活力。我村直接从界首化肥厂买肥料,运费便宜。但是我村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每家农户有五六亩地,甚至有的只要一二亩,土地细碎分割,经济规模狭小,不能采用机械化种植,效率很低。我村有部分农户以回收塑料为业,然后以家庭作坊为单位,对废塑料进行融化重塑。由于此产业为政府微薄的税收做出一定的贡献,至今依然存在。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却不可小视。
  2、生活
  关胡村的生活 在十八个行政村里,可以说是中上水平。过去那简陋的土房已不复存在,屋里的家当也逐渐改朝换代,菜园里的菜除了能满足自家需要,还能拿到集市上去换别的东西。关于教育。村子里没有学校,孩子读书要到五里外的镇上去。校舍简陋,每年学生根本不可能免交学杂费,要不然,镇上仅有的几位老教职工的工资都没有了保障。关于医疗。我村只有一间简陋的医务室,而里面的药品只能应付平日里的头疼脑热发烧感冒。要是哪家真的有人病了,都是送到镇上的卫生所,卫生所要是应付不来,就直接送到县医院。

  3、乡风
  关胡村和别的行政村一样,没有任何可供借阅读书或音像的地方。但是近两年,网吧和游戏室倒是开了两三就,而且生意还不错,目前我村部分村民封建迷信的现象有所抬头,而且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由于精神空虚,加之无所事事,平日里除了看电视外,喜欢大牌的人也很多。打牌易学,老少皆宜,不限时间,不择地点,婚丧嫁取,逢年过节,劳动间隙,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开战。小赌怡情成为部分人饭后茶余的主要消遣,而家庭红白大事攀成了部分人竞相模仿的时尚。
  4、村容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猪窝”,关胡村保持了那种传统的民风民情,村子里爱串门寒暄。各家各户把自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尤其是年跟儿的时候,全家大扫除,那场面温馨壮观。所以,在我们村,领导搞“五改四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今年,村儿里每户收了100元钱,给村子添了几个路灯,这样夜里出行的人也不用摸黑了,也就是说,淳朴的民风使村容整洁成为一种需要。
  5、管理
  在村子活了十余载,我至今也没有见过村委会干成过啥事儿,只有上级来检查,或者要收个什么钱,才能瞅见那些人的影子。农民有三怕,一怕收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农民不求他们需要什么干部就解决什么,只求干部们别乱折腾。民主管理在我村,罕见。

  三、关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分析

  关于关胡村的生产发展。首先我对政策多污染严重的塑料回收在重塑的听之任之,表示强烈愤慨。第一,塑料回收在重塑,由于是家庭作坊式工作,设备和工艺都不过关,有毒有害的物质根本没有清除。第二,次产业污染严重。只要闻到刺鼻的气味,我就知道离家不远了,就知道我快回到关胡村了。其次,我个人不对濒临倒闭的小酒厂抱有太大的希望,它在我村设厂房,解决部分人就业,我对此作出肯定表示,但我不认为这家企业有能力成为我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最后,我想说,关胡村可以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作为。第一,我村交通状况良好,农产品何以很快运出去。第二,我村还处于低端产业,还没有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包装全方位的合作组织,获利微薄。所以,我认为,关于生产发展,我村可以尝试走农村合作组织道路,将农业产业化。
  关于关胡村的生活宽裕建设。比起过去,可以说关胡村有很大的发展,至少现在能吃饱穿暖了。然而人均2886元的年收入仅能维持日常开支而已。教育支出占了一户农家总收入的70%左右。在我们村儿,因学致贫、因病致贫不在少数。
  关于关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我村对传统风俗保持良好,我对上述不良的乡风表示不满,但是对于村民见淳朴的民风,我认为是难能可贵的。在村里没有城里的世故与世态凄凉,有的是亲人般的关怀与帮助。回到村里,就有种家的温暖。
  关于关胡村的管理民主建设。自从农业税取消以来,村委会正常运作要靠上一级政府支持。这样一来,村委会与本村村民的联系自然疏远。另外一方面,在我村,单门独户的小农家庭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大多村民的精力都关注到外部经济生活了,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不太关注或基本不关心现象逐渐突显。即使是一些事关全村福祉的事业,大家往往也是搭便车的心态,希望别人付出,自己得到实惠。

  三、胡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分析

  1、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0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但是我在村里,感觉处于主体地位的农民对这事的表现的“事不关己”和“袖手旁观”。我认真的阅读了中央的一号文件,知道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强调的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强调给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是以广大农民需求为指导的民心工程,而非给官员应付上头的政绩工程。所以,农民应在建设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但是主体地位能够确立吗?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教授说,我们国家
  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制,很多专项资金是通过垂直管理体系往下走的。如果下级机构精简撤消后,上面下来的资金就失去了承载主体,专项资金就给不到下级了。这就是逼着下级围着上级转。因此,国家宏观体制不改革,综合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如果真正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政府从执行型转向服务型。必须要发育出农民
  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以便接手政府退出以后一些相应职能。农民只有自己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建设新农村,新农村才能得以持续,新农村建设成果才能得到巩固。
  2、如何走合作化道路。
  我村土地细碎分割,经济规模狭小,缺乏组织制度的安排,所以村民的市场竞争力低下,收入也很低。我认为我村村民走合作化道路,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为自己谋利益的需要。
  界首市八十年代有十多家企业,现如今都已破产倒闭,因此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城市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有限。在发展关胡村经济方面,加快我村的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现代农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认为,首先政府应该努力推动和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由新华网了解,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起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农民自己兴办;二是依托政府有关经济技术部门引导农民兴办或联合兴办;三是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引导农民兴办的。对于关胡村,村民每户拥有的土地足以解决吃用的问题,若非必要,村民很难自发形成合作组织。另外,我村也没有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此,只有通过政府推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农民合作的经验与习惯,才能加快合作进程。
  至于如何去推动。我建议,政府要加大对经济落后的关胡村农民合作组织的项目推动和财政支持,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税收优惠。其次,若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良好,应规范合作组织一部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
  利益分配关系。我深刻的了解农民的想法,农民不是根据自己实际得到的好处计算,而是根据与他人收益的比较来权蘅自己的行动,不在乎自己得到多少或者是失去多少,而在于其他人不能白白从我的行动中额外得到好处。所以要从既促进公平有促进效率出发确立分配制度。在合作组织内,确定按要素分配和按股分配的理念,既保证资本投资者的收益,又要保证劳动者的合理收入。只有建立合理的内部分配制度,才能使合作组织具有生存和发展的“粘合力”。
  再次,应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培养现代农民,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本,我村村民过着自己自足的小农生活,习惯于分散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习惯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合作,而不习惯以利益给纽带的现代合作。在农村,村民的利益短期行为、法律和信用意识淡薄,使他们缺乏对合作规则的遵从。因此,必须向村民灌输合作意识,进行合作教育培训。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而它主要取决于合作组织成员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 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强化组织成员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运用多种渠道筹措培训资金,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较快的完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大农业转变。
  3、如何解决村委会权威弱化问题
  村民自治以后,村委会干部作为国家权利在地方的代理,又作为村庄利益代表的矛盾角色。而税改的进行,更使得村干部的双重角色发生冲突,使其权威性趋于弱化。首先体现在村庄的公共资源的缺乏上,很多村委会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以往由于税费的收缴工作,基层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比较紧密,乡镇干部下乡的频率也高。税改后,基层政府也就缺乏了主动下乡的动力,村委会职能也呈现萎缩的局面。突出表现在如何筹措基础设施和日常公共管理的资金上。由于村干部基本是凭借自己在地方的个人威望来处理这些社会事务,一旦涉及资金投入,一旦村干部又失去了个人威望,其结果便是村干部寸步难行,村委会形同虚设。
  第二,由于村干部也是地方社会成员,他的行为只有纳入地方社会的文化网络才能被认可,但是一些干部大吃大喝,以权谋私的行为却常常成为农民的道德攻击点。村干部认为吃喝的主要是对上级的招待,是一种合作,因为招待的好坏会影响乡镇政府各项资金的倾斜
  与否。但大吃大喝对乡村社会而言,显然是种叛逆行为。干部的道德权威倍受质疑。
  第三,村干部收入低,个人积极性受挫,误工严重。可以说,税改后的村委会在动机,道德,资源三种条件的制约下,其权威的合法受到挑战。
  我建议国家应重新审视现阶段的村治模式,我相信连中学教师都能想得到的道理,上级领导应更清楚当前的状况,在此我就不多说了。
  4、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要引导村民破除不文明的风俗,改变不卫生的习惯,转变落后的观念,取缔不健康的娱乐。广泛的进行文明常识和科学生活方式教育,革除各种生活陋习,增强文明生活意识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移风移俗,厚养薄葬”活动,对正常的红白喜事在规模上予以限定,不准大操大办,对嫌老,虐老的现象予以揭露和谴责。
  乡风文明建设中,加强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加强农民间组织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充分发挥这些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在农村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环境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集中搞好“五改四建”创建活动,使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观,使环境更卫生。

  调查后的感想:

  历经一月有余的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长期的历史任务。调查中,我访问了乡村教师、政府工作人员、村民以及务工返乡的乡亲,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了如今的新农村建设,深刻的体会到其中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新农村建设绝非一朝一夕的事。例如,对于村干部来说,为村民办事可以双赢,他们不会不愿办事。问题是在现有的制度下,村儿里的人事、财政、发展的成本问题以及为谁发展的问题,都不是他们能自身解决的,基本上都由上级说了算的(这也是我在走合作化道路的建议中,提出要政府扶植的原因)。每一级都向上一级负责,离群众最远的中央都要向群众直接负责。这样,乡村干部大多的精力和掌握的少量资源都在围绕上级的考核中展开。我感觉,不光村干部很无奈,可能乡干部也很无奈。他们确实有心为民,但是手里的权力和资源太少。我们关胡村总体来说,经济还算可以,不会挨冻受饿,但是要想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确实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附录: 深度访谈

  07年2月,为了深入了解我村现状,调查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难点,我利用寒假回家的机会,走访了家乡的常住村民,返乡务工的村民、村干部、乡村知识分子等,从不同角度对我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走访村民大伯
  我: 大伯,你觉得咱村儿现在日子舒坦吗?
  村民:舒坦!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比过去强太多了!在加上国家政策好啊,不用缴税了,家家种一二亩地,不光自家口粮不愁了,还能赚俩钱儿。到了年根儿,哪家不剥个万八千的?
  我: 那现在咱村儿还乱收费吗?
  村民:也不是乱收!反正这费那费挺多的。像水费、电费、租地费、保险费、燃料费、教育集资啥的,他现在不打白条了,收得明白。
  我: 你看咱现在的土地政策咋样儿?
  村民:承包责任制嘛!不错!要是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就更好了!
  我: 大伯,现在我弟我妹上学还要交钱吗?
  村民:要!在咱这和别处一样,初中小学一直在缴费。没办法,小地方,人家老师能来就并不错了,别委屈了人家!反正花也不多!除非娃娃长大上大学,那个钱肯定不够花!
  我: 万一家里要有人生病咋弄呢?
  村民:不看小病看大病呗!小病能扛也就扛过去了。咱这没个象样的医疗室。药贵,还品种太少!真有大病就去县医院了。
  我: 这么说还是县城里生活好喽?
  村民:那是!城里交通方便,就业高、生活条件好、工资高、教育好!不过,还是在村里自由。如果不愁没钱花,在咱农村生活还舒坦些哩!

  2、走访乡村知识分子
  我:于老师你好!你看国家新农村建设提出一年多时间了,咱这咋还老样子呢?
  于:老样子也比其他地方搞形象工程好啊!劳民伤财瞎折腾!你都上大学了,应该明白新农村建设他不是一朝一夕能搞成功的。就现在的国情,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我:都有哪些制约因素呢?
  于:这在中央的几个一号文件里说的都有!比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消除,农业与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城乡收入和各方面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改变等等。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具体给我说说呗!
  于:咱现在是在中国现有的经济、政治、行政管理体制下搞新农村建设。因此,很多怪现象都能从整个社会的一些体制弊端找答案。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垂直管理体系,很多专项资金都是垂直下来的,这就逼着下级围着上级转。整个体制也是这个理儿。所以说,国家宏观体制不改革,综合改革很难有实质性的效果。过去咱村儿搞的订报,建文化室啥的面子工程都不是咱最需要的。村民很多切实的需求像修路、修水渠等因为没钱而搞不足。所以,现在虽然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但体制仍旧那样儿,各种怪现象都会存在。
  我:那么说很有道理,咱村儿的建设工作哦咋做呢?
  于:咋村没山没水没资源,要想发展除非全球人拧成一股绳,一块儿干,走合作化道路!但是地也太散了,要走现代化农业确实太难了。
  (注:酌情增减)

参考资料:googl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9
我敢说,你也被逼交论文!汗啊~!大二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