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解比例0.4:X=1.2:2

计算出的答案止题能成比例吗?
请那位提供详细点的
怎么变形的

第十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复习内容:
比例的意义、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课本第27页的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3题,练习六中的第1――3题。)
复习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进一步区别比和比例的意义。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反比例的判断。
复习过程
一、复习比、比例的概念
1、什么叫做比?什么叫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小结。
二、复习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
2、解下面的比例:
5/X=10/3 4/21=0.4/X 2/3:5/9=X:6
1/3:1/20=17/9:X 12/25=5/X 5.5:X=3.25:8
3、小结 解比例方法和验算方法。
三、复习正、反比例的概念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的量和比例关系?
2、比较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指名回答,师板书如下:(填表)
不同点 相同点
意义 用字母表示 变化规律 有三种量,其中一种量是一定的,另外两种量,一种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正比例 (略) Y/x=r(一定) 同扩同缩比值一定
反比例 (略) X×y=r(一定) 一扩一缩积一定
四、复习正、反比例量的判断
1、根据下表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 4 6 12 32
所用的天数 24 16 8 3
三角形的底边(分米) 1 2 5 9
三角形的面积(平方分米) 2.5 5 12.5 22.5
2、小结
判断方法和步骤:“一想、二找、三判断”

3、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师小结:因为除法是乘法是逆运处,除数和商相当于乘法处式中的因数,所以判断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可以列成统一的乘法关系式,当积一定时,两个因数成反比例;当一个因数一定时,积与另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五、课内外作业
完成练习六中的第1――3题。

第十二课时:比例应用题

复习内容:
比例应用题。(课本第27页的整理和复习的第4、5题,完成练习六中的第4――8题。)
复习目的:
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复习过程
一、解题思路训练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1)又行了120千米到达乙地。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150/3=( )/X,(1)如果X指又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2)如果X指一共的小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2)一共行了5小时到达乙地。(1)出示150/3=X/5,问:如果这样列等式,X表示什么?(2)出示150/3=X/5-3,问这样列式,X表示什么?
二、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用比例解答下列应用题。
(1)安装一条下水管道,计划每天安装120米,15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
(2)安装一条下水管道,15天安装了120米,照这样计算,10天能安装多少米?
全班练习,指名个别板演,后集体订正。
(1) 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2、小结对比上面的第(1)、(2)题。
3、总结。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的第4、5题。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后评讲。
2、一题多解练习。
运一堆煤,计划每天运150吨,20天运。实际2天就运了400吨,照这样计算,实际几天运完?
3、深化练习。
练习六的第7题:这段铁路长一定,每天铺路长度与天数成反比例,把原计划每天铺的路看作“1”则实际每天铺的路为(1+25%)可列出反比例式。答案是15天。
第8题:可先求A、B分别是重叠部分面积的几倍,再列出比例式解答,答案是6平方厘米。
四、课内外作业。
完成练习六的第4、5、6题。

第二单元 圆柱、圆锥
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球的认识共三小节。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这部分知识,教材通过直观手段,对常见的几何形体实物的观察,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特征,使学生的认识建立在直观形象的感知基础上,而后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演示掌握它的特征。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时,教材通过实验推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并介绍“进一法”。教材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通过拼的方法推异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圆面积公式的推异方法引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本单元教材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也是通过对常见的圆锥的观察,引异学生认识并掌握圆锥体的特征,通过制作一个圆锥,进一步巩固、深化。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实验的方法,推异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本单元第三小节是球的认识。它是新的知识,也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实际例子引异学生观察,认识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再通过实际认识“球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等。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计算赤道的长度,初步了解球的一些实际应用。教学球的认识时,最好要利用直观手段进和教学。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中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重点是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量,要充分利用教具、电教媒体,通过反复演示、实验、操作,揭示公式推异的过程,展示知识间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2、难点:(1)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解答有关圆柱体实物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3、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拼板演示和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黍以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课时划分
1、圆柱…………………………………………………………………5课时
2、圆锥…………………………………………………………………3课时
3、球……………………………………………………………………1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特征、底面、直径、半径、高、侧面及展开图。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出示名种实物和模型。问:这些形体中,哪些是我们已学过的?我们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开始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圆形――圆柱。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
二、 新授
1、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见到的圆柱体。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 教师指着一个圆柱模型,边引导学生观察边板书:
(2) 面: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再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3) 高:圆柱两个底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高在哪里?(师出示图说明)高有几条?(无数条)
提问几个学生复述圆柱体各部分名称。
3、认识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1)底面:师将圆柱两个度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让这生进一步明确第一个特征: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板书)
(2)让这生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沿着它们的一条高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让学生观察发现圆柱的第二个特征;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师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第三个特征:同一个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板书)
4、练习:“做一做”第1、2题。
5、指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立体并学会画图。
(1)教师出示一个圆体模型,让学生由正面看底面,逐渐移动,(使学生看到底面由圆型变成扁圆形,)教师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视线的关系。有时,我们看到的圆柱底面不是圆形的而是扁圆形的。根据美术上的透视原理,圆柱的两个底面画在平面图上,一般都画成扁圆形的。
(2)教师画立体图,请学生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教师板书各部分名称,强调高有几种不同表示方法,有时也叫长、厚、深。
(1) 让学生练习画各种位置的圆柱体立体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三、 全课总结
1、提问: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圆柱有哪些特征?
2、指导看书第31、32页的内容。
3、思考: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还会出现其他什么图形吗?如果会,那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的有关部分关系怎样?
四、 课内外作业:
完成第32页的“做一做”的第3题,及练习七的第1题。

第二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表面展开圆模型,学生自作一个圆柱体纸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d=4厘米 C=? S=?
R=5分米 C=? S=?
3、口答: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二、新授
1、引导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以及圆柱体的特征,还制作了圆柱体纸筒,现在请大家拿出来看看谁做的最好。今天我们就是要研究圆柱体表面保个部分大小的计算。
2、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师手拿教具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先来看圆柱的侧面,如果我们都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大家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呢?这个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面积与圆柱侧面的面积的关系怎样呢?那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只要求谁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宽相当于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侧面积应当怎样求?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两个关系,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边问边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面积=长×高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最后请几个学生口述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1) 请同学运用刚才学到的计算公式解答下题:
例1: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8
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0.4:X=1.2:2
X=0.4*2/1.2
X=0.8/1.2
X=2/3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29
0.4:X=1.2:2
解1.2x=0.8
x=三分之二
第3个回答  2009-03-26
0.4:X=1.2:2
解:1.2x=2*0.4
x =2*0.4除1.2
x=3/2
第4个回答  2009-03-25
0.4:Ⅹ=1.2:2
解: 1.2Ⅹ=0.4×2
Ⅹ=2/3(二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