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常识总结

快要高考了,我需要大家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高中政治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政治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9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2.3.4复习提纲 2009-04-25 16:43
分类:有关学习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高 中 政 治 复 习 提 纲

★☆★经济常识

第一课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一、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 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货币

纸币

区别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金、银



产生时间





最后

本质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注意:

(1)等价交换并不是存在于每一个场合,而从整体上,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说的。

(2)价格波动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这是因为价格波动是以价值为中心的,从较长时间看,商品平均价格还是与价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和不理解,还望回到课本上来)

重点知识综合:

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 )

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

3.物价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

(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

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弛,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 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 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第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抑制。

区别: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参考上述)

第二,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时,各类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降。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第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

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措施:(参考上述)

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参考上述)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

重要问题分析

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2)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3)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4)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应加强法制性;

(5)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

(6)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也是属于不当竞争。

(7)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

2、什么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

对党和国家来说,产品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社会效益。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表现在所提供商品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产品的质量上。只有不断以质量高、数量足而且又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社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此外,质量低劣的产品不仅不能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既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

因此,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问题。

3、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重视商品质量,就是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生产、经营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价值,为此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如果商品的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销售不出去,就无法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而实现价值,就亏本。高质量的产品信誉高,销售快,获利就多,经济效益就高。

4、消费者为什么重视产品的质量?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如果所买的商品质量差,或者是伪劣产品,这就不仅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会在经济上受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所以,消费者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Wto名词: 什么是“黄箱”和“绿箱”

1.必须削减的国内政策措施——“黄箱”政策措施。

《农业协议》将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措施,要求成员方必须进行削减。“黄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价格补贴,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部分有补贴的贷款项目。

2.免于削减的国内支持政策——“绿箱”政策措施。

“绿箱”政策措施是指对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没有扭曲作用,或者最多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作用,而实行的支持措施。“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农业一般服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储备而提供的补贴,国内粮食补贴,单亲家庭的收入补贴,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的政府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产补助等。

第二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地位——其表现有二:一、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二、 。

2.国有经济是主导作用——其表现有二:一、对 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讯、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 金、化工等。 第二:国有经济要 ,引导和影响 并在 。

3.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家庭承包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十六大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观点:

(1)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2)发展规模经营;(3)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1、一切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2、这也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3、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各种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经济形式或组成部分)。

注意一个易错的说法: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经济形式。

(四)我国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所有制结构)

1.这项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是,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也不平衡,生产力呈现多层次性)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

2.十六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分配制度

(一)内容及原因

1)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等多种所有者)

(二)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个体劳动成果所得——个体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福利性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分配及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什么?)

(四)十六大在分配制度上的发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1.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为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劳动收入:公有制经济里按劳分配收入、非公有制经济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管理收入……

3.非劳动收入:资本(包括个体户因出资而应列的收入?)、技术、信息、土地……

4.新的提法并没有否定我国的分配制度,而是有了发展。

三.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一)市场、市场经济的含义

(二)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三)宏观调控含义、必要性、手段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其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引起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盲目性------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分散的,各自独立,信息不全,结果必然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滞后性----由于事后调节,有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2.宏观调控—“有形的手”,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均可)— “无形的手”

3.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四)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

要求—当事人身份平等;交易平等。

2.竞争性: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者广泛的竞争。

原因—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作用—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总之,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如何正确开展—公平竞争

负面效应—社会资源的浪费、垄断。

3.法制性: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法规进行。

作用—健全的法制是处理矛盾、体现公平的依据和准则。

要求—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4.开放性: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与世界市场联在一起。

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特点决定,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要求。

作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要求—-对外开放。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本身没有姓资姓社之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

(六)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2)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高效率。

3)市场有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企业

股份公司和股票的基本含义、股息计算公式

二、国有企业

(一)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改革重要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革必要性:机制不活、能力不强、债务过重、人员过多、经营艰难、效益下降。

(四)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改革总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布局调整: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七)战略改组:抓大放小。

(八)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课本P73-74)

三、提高企业济效益

(一)含义: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注意与利润率区别)

(二)重要性:

1)对企业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对国民来说—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对社会来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三)方法和途径:(1)依靠科技,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利润与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的综合指针,是指经济活动中有用劳动成果同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收入与支出”、“所得与所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3.经济效益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离不开生产成本。

(1)当生产成本不变时,可以分三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增加时,那么经济效益肯定提高。

第二.若利润不变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不变。

第三.若利润下降时,那么经济效益也下降。

(2)当生产成本提高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提高时,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提高,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③利润提高的幅度比生产成本提高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第二.若利润不变或下降时,经济效益均下降。

(3)当生产成本下降时,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第一.若利润不变或提高时,此两种情况下,经济效益均在提高。

第二.若利润也下降时,同样也有三种情况。

①利润与生产成本同幅度下降,此时经济效益不变。

②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大,那么经济效益下降。

③利润下降的幅度比生产成本下降的幅度小,那么经济效益提高。

思考: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是否就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

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利润总量,二是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全部资金。因此,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能否提高经济效益有三种可能:①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比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增长快,包括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不变;企业利润总量增加,而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反而下降,这两种可能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②如果利润总量增加与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一样快,则说明经济效益没有变化。③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不如产品成本总量或企业资金总量的增长的速度快,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了。

贴不了了,自己去http://h82433935.blog.163.com/blog/static/115276608200932544311105/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22
这是答题思路,要实在看不明白,给我你邮箱发给你
政治启发语 2009-2
一、 经济生活
三农

1、 遇到“食品”→农业 遇到“能源”→资源→节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节能减排”→环保→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2、 经济常识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经济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 宏观调控
①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针对高污染,高能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化道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停止……(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问责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政策、体制上的保障
→运用……的方法→运用法律手段,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4、 科技—农业—三农
①科技对农民的影响→收入提高→素质提高→减轻农民负担
②科技对农业的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③科技对农村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5能耗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型工业化→调整产业结构
6、 党和政府“两只手”
①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②生产力→民生→物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业
③政府职能→权威政府
7、 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方针→科学发展观
依赖进口→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树立世界眼光→(运用世贸解决贸易摩擦)

(1)审设问 ①审名称 横看 看趋势
(2)审内容 ②审表格
8、表格题 ③审表注 纵看 看差距

(3)综合材料答题
9、回答“对一种经济现象的看法”
⑴此现象是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⑵为什么正确或错误→危害
★ ⑶如何做
10、提高居民/农民收入→民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调动人民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①根: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理顺分配关系→缩小差距、实现公平
②直接:稳定物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提高质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③本身:树立科学发展观
11、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政府→运用“两只手”
●科技→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型国家
●环保→两个社会→一个战略→一个观念
●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树立节能意识
●开门→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经济全球化
提高科技因素
●企业→提高商品生产率 加强企业管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诚信经营,扩大企业规模→兼并、联合
A调节生产
价值决定价格 对生产的影响 B提高劳动生产率
12、价值规律 价格变动的影响→ C适销对路
供求影响价格 对生活的影响 A购买力
B需求量
C消费支出
1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见学案)
①根本:发展经济 Ⅰ当前、未来收入预期→建立完善社保制度
②收入是前提和基础
14、影响消费的因素 ③物价水平→支出 Ⅱ总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相关
宏观调控
④消费心理、消费观→树立正确消费观
⑤商品本身、广告
15、辨析题解题思路
①一分为二,指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
②论述合理的→回归课本
③否定错误的→回归课本→正确做法
④结论,即正确观点
16、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详见学案)
17、面向市场→市场经济→体现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

二、政治生活
1、 政治生活答题模版 理论依据—课本语言
1、确定答题方向,即答题模块
依据
现实依据—时政热点
2、确定题型(为什么,体现类,辨析类) (1)课本上的意义
审设问 (2)材料中的意义
意义 (3)时政
(4)根据理论知识改编

3、 找关键词,确定主体与客体

2、主体为公民、政府、社会
●公民:国家→国体→公民→广泛性、真实性→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力和自由→维护合法权益、提升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政治文明提高
●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效率提高→权威政府
●社会:民主建设→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①摆理论
3、
用已知理论分析说明材料 ②看设问→eg:如何做→想措施
③找材料概括、对应

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政治学原理
①将材料分层次
②找每一层的关键词→回归课本
③理论材料结合
4、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广泛性、真实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文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人民→人代会→人代会制→民主集中制
6、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管理→自治机构→参与政治→人民当家作主→国体
7、政府尊重公民合法权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

三个权力、三个原则、四种方式 性质
8、 党和政府 宗旨
含义 地位
宗旨 执政方式
原则 执政目的
政府 职能 党 执政实质
依法行政 领导方式
接受监督 根本工作路线
权威政府 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指导思想
党的作风

9、 外交问题
①我国的外交政策→②我国国体→③国家利益→④国家力量→⑤符合我国的、世界人民的利益→⑥国际主题:和平与发展
如何做:对外开放→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三、 哲学
(一)、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根据具体情况立法、调整思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 2、环保、环境效益、研制……成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依照“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理论)→尊重规律(自然灾害)的体现(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将受处罚)→并不代表无能为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eg:面向市场,改革开放)
3、在……思想指导下解决了问题→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决定、根源、根本出发→一般不是意识
4、不弄虚作假→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
(二)、认识论→认识、实践、真理
1、真理的相关知识(详见学案)
2、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 实践与认识具有统一性√
↓ ↓
有共同点 不可分割的、相关联的
4、 经过长期观测、调查、分析……→人类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永无止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5、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客观存在 主观映像
↑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不超出认识范围,人们无法判定自身认识是否与客观相符→实践:是将客观主观相结合的桥梁,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
1、哲学选择题
①……这说明→排除说法错误选项
②从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
③根据关键词找选项
④模棱两可时刻将选项带入,然后读,若不顺,排除
2、 分成……个步骤、稳中求进→同一事物的量变质变
3、 善于抓重点、突出任务、核心问题、将……放在首要地位、抓中心、抓关键→主要矛盾
4、 谈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次要矛盾统筹兼顾
5、 识大局、总趋势,……占主体、判断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
6、 解剖麻雀、试点→矛普矛特
7、 自主……、靠自己→内因 别国支援、其他组织、他人→外因
8、 团结协作→整体与部分
9、 合作、交流、继承、用……引领经济发展→联系
10、立足国情、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矛盾的特殊性
11、用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2、既……又……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社会历史观
1、很多群众、科学家、工作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开展工作
2、名人事迹→价值观,价值实现、价值观导向作用→获奖了→社会认同
第3个回答  2009-05-08
我觉得你可以去买那种已经总结好了的小册子 书店都有
第4个回答  2009-05-08
不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