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皮肤有多厚?

有多少mm厚

人的脸皮到底有多厚?人类不只是身高会长,其实人的脸皮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3

人的皮肤厚度在0. 4 5毫米之 间,皮肤的薄厚在不同位有明显的不同。

皮肤包括表皮、真皮、皮下脂肪层三层结构。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它坚固而有韧性,能抵抗外来的摩擦。第2层是真皮,有结缔 组织,富有弹性。皮下肪层非常松软,可以起到缓冲的作难。

一般真皮的厚度为0.4~2.4mm不等,背部的真皮有表皮的30~40倍厚。皮肤的整个厚度,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国成人男性皮肤平均厚度为1.15mm,可因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如躯干背部及臀部较厚,约2.23mm,眼脸,耳后皮肤较薄,约0.5mm。

扩展资料:

尽管各处皮肤厚度不同,但都可分为表皮与真皮两层,并借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连接。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皮肤上有很密的各种走向的凹下沟汶,称为皮沟。皮沟间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为皮嵴,它们在指腹构成指纹。

个体之间的指纹形态是不同的,因而指纹具有个体差异。皮肤上有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毛发。

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

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若有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   

2、透明层 :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   

3、颗粒层 :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细胞层 :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5、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

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

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皮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上,在生理上起着重要的保护功能,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皮肤有几种颜色(白、黄、红、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一、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
  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若有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
  2.透明层 :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
  3.颗粒层 :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细胞层 :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5.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
  二、真皮 来源于中胚叶,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又称真皮浅层;其下称为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两者无严格界限。
  1.纤维: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为真皮的主要成分,约占95%,集合组成束状。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织。在网状层纤维束较粗,排列较疏松,交织成网状,与皮肤表面平行者较多。由于纤维束呈螺旋状,故有一定伸缩性。
  (2).弹力纤维:在网状层下部较多,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除赋予皮肤弹性外,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3).网状纤维:被认为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
  2.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
  3.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
  (2).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和异物的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3).肥大细胞 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织胺及肝素等。
  表皮和真皮区分的意义举例:痤疮之类的如果用手去抓,就容易继发感染。一般来讲,咱们的皮肤感染,感染到表皮层,什么疤都不落,得一个皮肤病很厉害,它不落疤,它在表皮。如果说感染到真皮了,一定要落疤了。皮肤是一个屏障,你不要破坏它的屏障。
  三、皮下组织 来源于中胚叶,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
  四、附属器官
  1.汗腺:
  (1).小汗腺:即一般所说的汗腺。位于皮下组织的真皮网状层。除唇部、龟头、包皮内面和阴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窝、腹股沟等处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调节体温。
  (2).大汗腺:主要位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后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
  2.皮脂腺:位于真皮内,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以头皮、面部、胸部、肩胛间和阴阜等处较多。唇部、乳头、龟头、小阴唇等处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其余开口于毛囊上1/3处。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青春期以后分泌旺盛。
  3.毛发:分长毛,短毛和毫毛三种。毛发在皮肤表面以上的部分称为毛干,在毛囊内部分称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称为毛球,突入毛球底部的部分称为毛乳头。毛乳头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以维持毛发的营养和生成,如发生萎缩,则发生毛发脱落。毛发呈周期性地生长与休止,但全部毛发并不处在同一周期,故人体的头发是随时脱落和生长的。不同类型毛发的周期长短不一,头发的生长期约为5~7年,接着进入退行期,约为2~4周,再进入休止期,约为数个月,最后毛发脱落。此后再过度到新的生长期,长出新发。故平时洗头或梳发时,发现有少量头发脱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五、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1.血管:表皮无血管。动脉进入皮下组织后分支,上行至皮下组织与真皮交界处形成深部血管网,给毛乳头、汗腺、神经和肌肉供给营养。
  2.淋巴管:起于真皮乳头层内的毛细淋巴管盲端,沿血管走行,在浅部和深部血管网处形成淋巴管网,逐渐汇合成较粗的淋巴管,流入所属的淋巴结。淋巴管是辅助循环系统,可阻止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7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皮肤的厚度定义为表皮的厚度,即大约0.1~ 0.3毫米之间。所以脸皮的厚度也在此区间内。

第4个回答  2020-12-28
皮肤的厚度因人、因性别、因年龄、因职业等而异,一般为0.5~4.0mm(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儿童的皮肤比成人薄得多,同龄女性皮肤比男性略薄,脑力劳动者皮肤比体力劳动者略薄。
皮肤覆盖于人体的表面,在眼睑、口唇、鼻腔、肛门、阴道及尿道等腔孔周围,逐渐移行为黏膜,共同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从重量和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占体重的14%~16%,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皮肤约重8.5kg,一个3kg重的新生儿约重0.5kg,一个成年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5~2.2m²,新生儿约为0.21m²,面积的大小与身高、体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