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哪来的? 三

如题所述

宗教一词,源自拉丁文religio,本辞典尝试将宗教界定为六个种类:
1)国际宗教(international religion):指跨越国界,普及于世界各地的宗教。「基督宗教」-- 包括天主教及新教、「伊斯兰教」--回教以及泛亚洲性的「佛教」为其典型教门。
2)民族宗教(ethic religion):指种族性极强的宗教,虽然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却难以普世化。如:「印度教」、「锡克教」、「犹太教」、中国的「儒教」、「道教」和日本的「神道教」均属此类。
3)国家宗教(state religion):指一国政府所法定的宗教。如欧洲诸国以「基督宗教」为国教。阿拉伯世界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泰国与斯里兰卡以「佛教」为国教等。
4)民间宗教(folk religion):指由民间基层人口,所共同信奉的传统信仰与礼俗。所以世界各地都有「民间宗教」的存在。它的特征是民族性与文化性很浓厚,守旧与宗教的混合性也很强。更加上现代化潮流的冲击,新神格不断地出现,礼俗也不断创新。这些情况,可从全中国人的民间宗教的表现看出来。
5)新兴宗教(new religion):指由某一宗教组织家所号召,而成立的教团。由于社会危机、价值的否定、安全感的追求,使得某些原有教团的反动者,或自命神人的发明者创立一些新兴的宗教。像印度的「超觉静坐」、「基士拿精神会」;日本的「创价学会」、「天理教」;台湾的「新儒教」、「轩辕教」、「天地教」等。
6)类似宗教(quasi religion):就是将某些「主义」的意识形态绝对化,以致产生十足世俗化宗教的现象。例如: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的希特勒政权,它的意识形态已被绝对化,成为党员的信仰,甚至具备教主、经典、信条、礼仪、信徒(党员)、神观(英明领袖)及世界观的条件,故称为类似宗教。

思想家运用康德(I. Kant, 1724-1804)的哲学超验法,描述人(道的聆听者)为完全趋向超越实在界。不过人的这种特性并非仅仅来自超验哲学,虽然人的思想致力超过「多」以到达「一」,并且发现到在自己之内不能达到这个完整的整体,因而必须假定这「一」的基础是在超越神之内。然而,人的超越性却并非只来自他的思想结构,也可以从他的行为中看到,因为行为本身也常常指向它以外。可见超验法更严肃地看待整体性的问题;它动摇所有愿意满足于自我的习性。(事实上,人可以超越自己,他不仅可以走宗教的路,他还受召唤去这样做。这也是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的观点(DH 2)。)
梵二一方面承认宗教的人学基础,另一方面也注意到人在企图完全控制世界之时,早已形成了对世界事物的封闭的知识系统。这些系统是反宗教的,因为当人搜寻真理时,常常依赖他首先在他的世界中所遇到的真理,也承认他所能证实的。这种可证实的世界观,一方面制造了非宗教的现象(神的不临在),另一方面也促成了宗教的劣质代用品:唯物主义。
人面对「绝对将来」的超越路向清楚指明宗教的本质。如果人不肯停下来,如果他不甘愿作封闭的系统之囚徒(在其中人是无能后悔的),他必须重新发现悔改的能力:罪咎感。这罪咎感可能成为主体内的改变,而这样的改变会带往宗教。罪的意识不指向它自己,而指向它以外的真理,这种真理就是:在个体以外有一种力量,它显示出:当人成为现在的他时,他已经不是昨日的他了。而这种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的力量正是天主的力量。
换言之,如果人不封闭自己,如果他不仅仅意识到罪咎,在宗教中找到离开自我、趋向天主的自由,这种导向天主的途径就是人素称所谓的「宗教」。宗教就是人走向天主的行动,而天主也走近人,并且以各种助力牵引人走向他。在宗教中,人说,「主,把父显示给我们」(若十四8),因为只有如此,人才能获得满足。
摘自光启出版社《神学辞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9
从众生而来
第2个回答  2009-05-10
有人的那天起就有了
第3个回答  2021-05-30

三大宗教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