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间天气小故事吗???跪求!!!!!!!!!!!!!!!!!!!!!!!!!!!!!!!!!!!

1、草船借箭中的气象知识
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都很重视气象气候知识,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充分展示了诸葛亮丰富的气象知识。
  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联合攻打曹操。当时东吴都督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决定用计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不久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弓箭是最好的武器。请您在十天之内监管制造10万枝箭。”诸葛亮不以为然地说:“10天时间太长了,会误了大事,我可在3天之内完成任务。”周瑜以为他在说大话,暗自高兴,特意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然后周瑜一面命令造箭的工匠到时候故意拖延时间,材料也不给准备充分,一面又让他手下人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就对他说:“3天之内怎么能造得出10万枝箭啊!请您救救我吧。”鲁肃说:“您自取其祸,我怎么救您?”诸葛亮乘机说:“请您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士兵30人,船上都用青布罩着,每船扎满草人,分立两边。我自有安排,包管第三天有10万枝箭。不过您不能让周瑜知道件事,否则我的计谋就失败了。”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却猜不透他的用意,回报周瑜也没提借船的事,只是说诸葛亮不用箭竹、翎毛、胶漆这些东西,他自有安排。周瑜很是疑惑。  再说鲁肃私下准备了快船20只,并按诸葛亮的要求在船上扎了草人,等候调用。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的动静,第二天也没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和他一同乘船取箭。那一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重,面对面看不清人,那扎满草人的20只船已用长绳索连在一起,径直向北岸曹操军营进发。到五更时候已离曹军水寨不远。诸葛亮命令船队头西尾东一字排开,让士兵擂鼓呐喊。诸葛亮笑着安慰鲁肃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兵。我们只管喝酒就是了,待雾散了就回去。”果然,曹操接到报信后说:“大雾迷江,敌军突然来临,一定有埋伏,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命令弓箭手用乱箭射退敌人。”于是曹军1万多名弓箭手一齐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诸葛亮看到草人一侧已扎满箭枝,便命令船队掉头,头东尾西,逼近曹军,让船的另一侧接受箭射,同时继续擂鼓呐喊。待到日高雾散,20只船两边的草人上扎满了箭枝。诸葛亮命令赶紧收船回营,并让士兵齐声高喊:“感谢曹丞相送箭!”等曹操发觉上当,欲发兵时已经追赶不上诸葛亮了。  诸葛亮乘着大雾用草船“借”来了10万多枝箭,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笑着说:“我在3天前就算定今天会有大雾,因而敢认3天之限。周瑜怎么能害得到我呢?”  诸葛亮是如何算定这场大雾会在3天后出现的呢?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变小的物理现象,雾的形成过程就是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凝结的过程。形成雾的基本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凝结核的存在,同时要求风力微弱,大气层较稳定。  诸葛亮接受命令时,正处在晴朗少云的深秋季节,日温差大,夜间气温下降很多,空气极易达到过饱和而使多余水汽凝结,长江又为大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诸葛亮见那几天天气单调,少有变化,风力微弱,凭着他对天气变化的规律性认识,他料定三日之后会出现大雾,因为完全俱备了形成大雾的条件。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是军事家必备的素质,诸葛亮以其丰富的气象气候知识,化险为夷,躲过了别人的陷害,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2、商汤“人工”求雨的故事
去冬以来,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中国中部和北部,波及15个省市。近段时间,各地纷纷采取人工增雨降雨缓解旱情。由此,不禁让人联想起商朝建立之初的那场大旱,以及商汤在桑林的那次动天地、泣鬼神的“人工”求雨。
据古籍记载,商朝建立不久,国内便发生一场罕见旱灾,旱情持续长达七年之久。《管子·轻重篇》说:“汤七年旱,民有无粮卖子者。”《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甲骨文及《竹书纪年》等也均有这场大旱灾的记载。
连续七年的大旱,对立足未稳的商王朝来说,无疑是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当时的商王朝境内,烈日暴虐,河干井涸,草木枯萎,禾苗不生。百姓四处逃荒,饿殍遍野。旱情发生之初,商朝还组织人力物力抗旱,如打井开沟、引水灌水等。但随着旱情的日益加重,这些原始的抗旱之策已无济于事。
商代信占卜,当时的卜辞中便有“不雨,是天遣”之意。商朝统治者笃信神灵,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故自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3、
唐宋气象小故事
那夜,张继到底看到什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唐朝张继大作『枫桥夜泊』开头的两句,也是流传久远几乎人人均可上口的诗篇。不少人探究过张先生创作时的心景,也有人想知道他是否真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可就没谁问过,他到底看到了什麼而激起文思? 依文观之,他应是看到了『霜』。所谓霜就是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环境中,水汽直接冷却至饱和而成的结晶体,简单地说就是由水汽升华而成的固态水。如果气温在冰点以上则上述过程所形成的就是露。实验显示,纯净水汽很不易凝结(成露)或升华(成霜),但只要有附著物就很容易,加以落日後日出前地表散热降温快,因而露与霜都在地面的小草或花木上生成,而不含在空中形成,也就无由形成满天飘霜的情景,因而张先生的『霜』应别有所指,不大可能真是霜满天。
有几种天气现象倒颇像张先生文中的霜:(一)霰:即四周『花』的部分已融化只剩下中间小小核心部分的雪。(二)雪子:霰中成圆形小颗粒的一种。(三)冰针:比雪子还小的结晶体,降速极缓,似在空中飘浮的微小冰粒。有时被称为『霜雪』,仅在强光下可见。在气象观测中,此三者都是『降水』中的成员,也都是雪的变种。在唐朝天气观测的专业水准不够,当然是分不出来的,张先生自亦难以分辨,所以他看到的到底是什麼,很难说!不过,为了韵也只有用霜。 霜由水汽形成中会放出『升华热』,因而在低温时对植物有保护作用。如果天冷而乾,无霜形成,植物的叶与嫩芽会由表皮下结起冰来,跟看会变成暗灰色,进而枯死,此现象称为『黑霜』。台湾中西部寒流来的霜害都是这一种。 逆温层使寒山寺钟声传到枫桥 枫桥在江西省吴县,原名封桥,因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而更名并为人熟知。很多人曾评论这首诗,我们也站在气象的立场讨论过有关其中『霜满天』的问题。现在我们探讨另一个问题,就是寒山寺的钟声是否传得到张先生的耳中? 声音是一种压缩波所造成,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又称『纵波』。当某地空气受到突然的挤压时,其分子就会随其振汤而向四周传播,当压力传进我们的耳朵时耳膜即发生同频率的振动并由而形成声音。一般来说,声速与绝对温度的开方根成正比,而正常状况下气温上低下高(平均每升高一公里约降低摄氏六度半),因而地面上的声音向周围传播中都会愈传愈向上扬,水平传播距离因而有限。但当有逆温层时,层内气温随高度是增加的,所以声波遇到逆温层即会慢慢呈曲线弯向地面,这一来由声源发出的波动就会传到较远的地方。如逆温层高度适当,声音在源地起的某距离内听得见,而後会出现一宁静区,超过该区後又弯回至人们可听到的高度,这就像长波无线电广播可藉电离层折射而传到很远的地方一般,是波动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人说枫桥距寒山寺太远,钟声传不到,一般状况也许对,但有逆温时可就另当别论了,所以不能因自己没听见而否定古人。 当空气下沈时,有锋面在附近时,以及地面特冷时,都会有明显的逆温层形成。张继在『霜』满天的寒夜听到钟声是很合理的,因为那种天气不但气温低,而且可能有锋面在上空,正是有逆温层最佳时机。 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字元晦,晚年改字仲晦,号晦翁,为宋代理学大师,亦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彩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不但描述了一景,更点出了源远流长与川流不息的重要。大自然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天空是充满可见现象的所在。首先它有一个巨大的天球苍穹,这是由大气的分子散射(又称雷莱散射)所形成的。原来光色的不同来自它有不同的波长,像太阳光由红到紫光所组成,它们的波长,就在0.七至0.四微米(即百万分之一公尺)之间。当七色合成的白色阳光进入大气层後就会受到氮、氧等气体分子的散射,其中波长较短的紫、蓝、绿三色散射强度比较大,而我们的视网膜对四面各方散射来的蓝光反应又较强,於是原本无色的天就变成蓝色的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独行 词家论词多以婉约与豪放两派概括风格,评量作者。婉约的词不脱男女离合春愁秋恨的臼穴,豪放之词则如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入物』,乃作者天人一体的胸襟见识之流露,属触景而发自然形成的咏唱。然而就气象观点而言,词中充满了天气则两者并无二致。 苏东坡的『定风坡』完成於被眨黄州(汉口附近)和家人清苦度日期间某一个『中途遇雨』的日子。那天他在雨中穿著蓑衣、草鞋,持竹杖而疾速而行,就像有些人郊游遇雨一般,有股突发的亢奋,似乎一切都想通了,因而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景。对於这首著作的点点滴滴,文人墨客落笔者甚多,用不著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弄斧,此地要说的是原词第一句中的『穿林打叶声』。 能造成穿林打叶声,以气象观点而言,约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小雨,雨滴直径约一千微米(百万分之一公尺),它们的下降速率约每秒四公尺:会形成『沙沙』之声。一是正常或较大的雨,雨滴直径二千至五千微米,下降速率每秒六.五至九公尺,所造成的声音就会愈来愈像『打叶』了。值得注意的是雨滴愈大,代表上升气流愈强,发生雷雨的机率亦增大,因而您如果在山林中行走,转到雨滴打叶声应移至路中央(不靠树),并迅速进入室内或低洼处躲避以免遭遇雷击。如果附近没有房屋,那就在低洼处等一下,学学苏东坡的『且徐行』,因为这是最安全的措施,而且,形成大雨滴的对流雨是一阵阵的,一阵通常只会持续二、三十分钟,用不著冒雨疾行。 莫把羊皮筏子当军舰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可是往日的情景,因为今日的他在山东境内每年夏秋都会断流,原来的奔流一因源头入冬积雪减少,二因沿途分流引水增多,已失去诗仙所见的雄风了,此无他,只因环境与气候都在变,难怪参与全球气候公约商讨的人士会大声疾呼『想想公二0一0年』吧。 实际上,黄河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条大河:它在兰州以西,自源头青海星宿海以下,纳流了谷地两侧的雪水与许多有名(如白河、洮河、大通河)无名的河,因子水量渐增而成巨流。在上述地区黄河穿流在山区中,湍急而又多浅滩,十分难渡,因而当地人以加工的全羊皮充气後,再扎在一起(通常十四只一组),上铺木条而成渡河的工具,叫做羊皮筏(也有用牛皮做的),十分方便,亦甚好用因而在大西北就有这麼个说法: 『半边房(西北的房子多只有一面)内一土坑,坑上铺毛毯,毯上睡老汉,老汉吃的是洋芋蛋,来到河边去对岸,拿著羊皮筏子当军舰。』您说有多夸张! 就以兰州而言,年雨量只有三百廿八公厘,不到台湾地区的七分之一,加以土质不佳,粮食生产少,洋芋就成了很重要的主食,家家都少不了,何况是睡坑头的老汉呢?二百多公厘雨水中五分之四下在每年的五月至九月间,当是时也原本是尘土飞扬的热天,一旦雨来就会带著大量泥沙,随成『泥雨』,如果在路上遇到,一定是灰头土脸。有些细细黄土微尘在盛行西风上能一路吹到本省北部,因而虽绿草如茵,仍 偶受泥雨之害,全球环境的不可分真的一如皮筏当不得军舰一样真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2
2011-04-21 19:37123孙颖| 二级黄河一路奔流,至河南兰考突然打个急弯,向东北面折去。急驰85公里后,渐趋平缓,,来到个叫做“郝家湾”的僻静村庄。村庄隶属山东曹州府东明县。梁山女英雄孙二娘当年便嫁在离此北面一里外的大张庄。出郝家湾村口不足百米,有一处栽满楝树的十字慢坡,便是孙二娘夫妇当年开店的十字坡。十字坡下,有一条延绵一里的田间小路,慑于女英雄的煞气,至今草叶不生露水,而两侧麦田则长势奇好,浓密茂盛,足有一人多高
第2个回答  2011-04-21
黄河一路奔流,至河南兰考突然打个急弯,向东北面折去。急驰85公里后,渐趋平缓,,来到个叫做“郝家湾”的僻静村庄。村庄隶属山东曹州府东明县。梁山女英雄孙二娘当年便嫁在离此北面一里外的大张庄。出郝家湾村口不足百米,有一处栽满楝树的十字慢坡,便是孙二娘夫妇当年开店的十字坡。十字坡下,有一条延绵一里的田间小路,慑于女英雄的煞气,至今草叶不生露水,而两侧麦田则长势奇好,浓密茂盛,足有一人多高。

郝家湾固名“郝家”,自是全村姓“郝”。这支郝姓,乃明朝永乐年间自山西平遥迁来,至郝步云,已有十八代。与人谈起先祖,郝步云便颇有些自豪,与族中他人相比,其祖上可也算得上名门旺族。其曾祖郝永清创业经商,富冠县南一方,开设了乡里第一间私塾;祖爷郝德淼自小赴梁山学武,光绪年间考取殿武进士,受职御前侍卫,封武功将军,变法失败后回乡教武为生;其父郝玉琴文武双全,科举秀才,擅长书法,又得名医真传,年纪轻轻便名扬一方,且医德高尚,凡有贫苦急患,从不收费。独郝步云自小对习武从医丝毫不感兴趣,十五岁那年一场令黄河决堤的特大洪灾,却使他突然迷上了天文气象,从此整日里钻到田间野外,观察动物、植物以及太阳、月亮和云层的变化,又遍访附近州县有经验的老农,收集气象民谚。他还在黄河边插上一根标尺,随时注意水位的深浅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郝步云四十岁的时候,已是远近闻名的气象先生,东明一带的天气情况尽在其掌握之中,尤其预测三日之内天气,更是精准之至。乡亲们凡有远路出门,打场晒麦、春收秋种,都会前来请教一下,方才放心进行农事安排。甚至县里的农事官员,也时常下乡来向郝步云悉心请教。这年岁末,他完成了呕尽数十年心血写就的《东明农事气象》一书。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倘若没有后来的变故,郝步云很有可能在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气象工作者。然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却打破了郝步云原本还算平静的生活,甚至使他人生的最后时刻,抹上了一层悲壮绚丽的色彩。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八路军在罗荣桓率领下,在沂蒙山创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1940年的7月,虽是盛暑时节,却连日雷雨不断,黄河水位开始上涨,似乎又会有汛情发生。这日一早,一小队日本兵在伪保长的引领下,开进了郝家湾。与我们料想的不同,这回日本兵却并没有扰民,而是径直朝郝步云家开去。郝步云正在家中教小儿子习文练字,见来了一帮日本鬼子,心想躲是躲不过去了,干脆陪着笑脸迎了上去。带路的伪保长指着旁边一个满脸横肉的日本军官道:“郝先生不用害怕,这位是日本宪兵队队长山本先生,是有事专程来请您帮忙的。”

山本道:“郝先生是东明县的名人,我是早有耳闻,今日特来拜访,同时有一事要请先生帮忙。”

郝步云道:“山本队长太客气了,您有什么吩咐,我自当尽力。”嘴里这么说,心里却寻思着:这鬼子到底是唱的哪一出?

山本道:“自我皇军入驻山东,得到南京的汪主席大力的配合。皇军建造东亚共荣圈,与两国皆有大大的好处。只是驻扎在沂蒙山的共军,时常在我后方捣蛋,令皇军甚感不悦。近日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又潜到东明一带活动,皇军准备将其一网打尽。只是近月来连连雨水,给皇军剿共造成诸多不便。听说郝先生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气象专家,因此特来向先生请教近日的天气情况,皇军好安排剿共时机。又听说先生著有《东明农事气象》一书,能否送一本给皇军做为军事参考,皇军绝不会亏待了先生。”

郝步云听山本这么一说,方知道山本此行的用意。自己呕心呖血研究天文气象,本是为造福一方百姓,怎能为虎作伥让鬼子利用了去。但若一口回绝,自己性命倒可置之度外,恐怕连累了一家老小。郝步云思忖片刻,道:“坊间传闻我著有《东明农事气象》一书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然这仅是在下酝酿良久的想法而已,并未有片字成文,待我成书之时,定会赠与皇军一本,自不待言。至于预测天气,乃在下专长,虽算不上准确无误,但也八九不离个十,待我细细观察天象,明日托保长给您送去个准信便是。”山本对郝步云的回答甚为满意,当下一拨人等打道回府只等郝步云的天气情况。

当日夜里,郝步云彻夜未眠,时而到院里观测一下天象。想到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一个大胆的计划终于浮现出脑海。

次日一早,郝步云疾书一封快信,连同《东明农事气象》一书,交到十岁的儿子牛娃手中,道:“儿子,你马上把这封信和这本书交给住在县南的刘叔叔,送完信你不要回来,让刘叔叔把你送到沂蒙山去,爸爸会去找你。”这“刘叔叔”乃是郝步云念私塾时的同窗好友,后来加入共产党,由罗荣桓安排回东明从事敌后工作。“刘叔叔”得信后又火速把信件送达铁道游击队手中。

儿子走后,郝步云又把另一封信到乡里交给了伪保长。伪保长连忙到县城把信交给山本。山本打开一看,上书 “三日后天空放晴,正是皇军行动的大好时机” 。此时宪兵来报: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大部人马正潜藏在东明往曹州四十里外的松树林中。山本大喜过望,准备三日后进军松树林。

三日过后的第四日清晨,连下半月的雨水说停就停,云层渐散,天空明亮起来,甚至透下了久违的阳光。山本连称“郝步云果神算也”,当下结集兵马,浩浩荡荡往松树林开去。

临近中午,行至松树林外。前方来报:发现游击队身影。山本下令开枪射击,游击队作了一番零星的抵抗之后似乎不堪一击,朝松树林外撤去。山本马刀一挥:“全速前进,一举歼灭游击队!”数百名日军喊声震天,往树林外追去。这中原地界,本是平原居多,出得树林,便是一马平川的田地。此时突然狂风骤起,一大片积雨云从西面移将过来,天色顿时黯淡下来,紧接着雷声大作,先是斗大的雨点稀拉落下,顷刻间暴雨便成了倾盆之势。又一声极低的巨雷震天响过,雨势竟然减缓,却未等日军缓过神来,成千上万颗拳头般大小的冰雹凭借着重力加速度砸将下来。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山本忙令回撤,怎奈北方田地粘性极强,被暴雨浸透后便成了天然的粘胶剂,日本兵的大皮靴踩到上面,当真是举步维艰。冰雹方下了十数分钟,日军便死伤过半。山本带领着残兵败将挣扎着逃回树林,此时方才按兵不动的游击队主力仿似神兵天降,从树林子里四面杀出,山本哪里还敢恋战,在数十名日兵护卫下,拼死杀出条血路,落荒逃回东明县城。这边惊魂未定,却听城南方向传来一声巨响。原来从沂蒙山赶来增援的游击队,趁着日军倾巢而出,城内守防空虚之际,奇袭了东明火车站,引爆了日军的军火车皮。待山本赶去之时,游击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役,大大削弱了东明县日军的势力,为共产党在山东的敌后工作的开展,扫除了一大障碍。

故事到这里并不算完。山本吃了这一败仗,气急败坏,知道中了郝步云的诡计。当下不顾舟车劳顿,带了十几名日兵,往郝家湾抓捕郝步云。此时的郝步云在家中听得城南一声巨响,知道游击队已经取得胜利,忙收拾细软,准备同家人一起投奔沂蒙山根据地。正欲出门,听得外面有兵马响动,忙关紧大门,从门缝望出,屋子已被山本的宪兵队包围了。郝步云知道这一劫是过不去了,叫妻子、女儿躲到里屋。自己则从墙上取下祖传的黑铁大刀,跃上后院墙头,正见山本骑在马上,喊叫着让士兵砸门。郝步云大喝一声,从墙头腾身跃起,一式“开天辟地”,大刀径直朝山本面门劈去。这郝步云虽从小不好习武,但少时在父亲逼迫下亦曾学得三拳两脚,加上这一刀夹杂着所有的国仇家恨,抱定与敌人同归于尽,因此拼尽全身气力。山本马刀还未出鞘,脑门已从中劈作两半,一头栽倒马下。郝步云又挺身冲向日兵,欲再杀他几个,乱枪响处,郝步云身体向前趔趄几步,仆然倒地,大刀在空中抛出个弧线,跌落尘埃。一代民间气象学家,运用一生的智慧和胆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