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由增资时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由增资时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例如2007年1月A公司购入B公司10%股权,购买支付400万,当期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500万,2007年发放现金股利100万,2007年末实现净利润500万,2008年初,增资1500万购入B公司20%股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000万,请问调整分录?

07年买入
借: 长期股权投资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收到的股利属投资以前年度,100*10%=10,应冲减投资
借:应收股利 1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
07年末不分配也不确认投资收益

08年增资,按按权益法调整初次取得10%的投资,400<4500*10%=450,少付的50在当时应当贷记营业外收入,但现在调整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50
贷:留存收益(盈余和未分配利润) 50
原投资时公允价值4500与新增投资6000两个时点之间企业价值变动1500,10%股权享有变动150,其中在此期间享有的利润为500*10%=50,剩下的100属于其他原因调整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0
贷: 资本公积 100
留存收益 50(因为这是调07年的)
这样就把10%的投资调整为了新增投资当天按权益法核算的状态
然后确认新增投资,
取得成本1500>6000*20%=1200,多出的300万是商誉,但这个要和之前取得投资综合考虑。初始投资调整了留存收益50,与新增商誉300综合考虑,应把原来的留存收益冲掉,同时确认250的商誉。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450
留存收益 50
贷:银行存款 1500
至此全部调整完毕。追问

首先感谢你的回答,我想问一下
“2007年发放现金股利100万,
原投资时公允价值4500与新增投资6000两个时点之间企业价值变动1500,10%股权享有变动150
其中在此期间享有的利润为500*10%=50”,难道不扣除发放的股利(500-100)*10%=40,资本公积调整为150-40=110 ?

追答

成本法变为权益法采用的是追溯调整,就是按取得10%的投资时本身就按照权益法的处理来算。
收到07的股利,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者的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冲减投资成本,所在在调整的时候不需要动。
这个股利属于被投资企业投资前实现的盈利,你的买价中已经包含了。

追问

你好,A公司于2008年1月1日以9000万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时,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4000万。B公司2008年支付现金股利3000万,B公司实现净利润5000万;2009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万,2009年实现净利润6000万
2010年1月1日,A公司又以3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此时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1000万。期间留存收益的变动额= -3000+5000+6000=8000万元
这道题就扣除了,为什么?

追答

这个和那道题基本一样啊

追问

上个题答案是:这是期初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0【(91000-84000)×1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8000×10%-700,此为借贷差额)
贷:盈余公积 80(8000×10%×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20(800-80)
能解释一下吗,谢谢

追答

这一步是调整第一次投资的,就是按首次取得即按权益法核算得来的,如果按权益法核算,08年实现的利润,用权益法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价值,但成本法不调,所以转为权益法要把这个补出来。但补出来这个收益应调整08年和09年的,在10报表上就是留存收益了。
另外,10%的股权投资从08——10年公允价值变动了700,这700中的800是可以归属于被投资企业这两年的利润,但还有700-800=-100的原因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举个例子资产跌价了)。
在权益法中这些除利润变动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外,其他变动都要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记了借方资本公积 1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