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设计中,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遵循什么原则?

问卷设计中,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遵循什么原则?

问卷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又与设计原则有关,其主要的设计原则有下面六点:

1、合理性

合理性指的是问卷必须紧密与调查主题相关。违背了这样一点,再漂亮或精美的问卷都是无益的。而所谓问卷体现调查主题其实质是在问卷设计之初要找出与“调查主题相关的要素”。

2、一般性

一般性,即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应该说,这是问卷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果我们仍然能够在问卷中发现带有一定常识性的错误。这一错误不仅不利于调查成果的整理分析,而且会使调查委托方轻视调查者的水平。

3、逻辑性

问卷的设计要有整体感,这种整体感即是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具有逻辑性,独立的问题本身也不能出现逻辑上的谬误。问题设置紧密相关,因而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信息。调查对象也会感到问题集中、提问有章法。

4、明确性

所谓明确性,事实上是问题设置的规范性。这一原则具体是指:命题是否准确?提问是否清晰明确、便于回答 ;被访者是否能够对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等等。

5、非诱导性

不成功的记者经常会在采访中使用诱导性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如果不是刻意地要得出某种结论而甘愿放弃客观性的原则,就是彻头彻尾的职业素质的缺乏。在问卷调查中,因为有充分的时间作提前准备,这种错误大大地减少了。但这一原则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在于高度竞争的市场对调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非诱导性指的是问题要设置在中性位置、不参与提示或主观臆断,完全将被访问者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摆在问卷操作的限制条件的位置上。 如果设置具有了诱导和提示性,就会在不自觉中掩盖了事物的真实性。

6、便于整理、分析

成功的问卷设计除了考虑到紧密结合调查主题与方便信息收集外,还要考虑到调查结果的容易得出和调查结果的说服力。这就需要考虑到问卷在调查后的整理与分析工作。

首先,这要求调查指标是能够累加和便于累加的;其次,指标的累计与相对数的计算是有意义的;再次,能够通过数据清楚明了地说明所要调查的问题。 只有这样,调查工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扩展资料

问卷功能

1、能正确反映调查目的,具体问题,突出重点,能使被访者乐意合作,协助达到调查目的。

2、能正确记录和反映被访者回答的事实,提供正确的情报。

3、统一的问卷还便于资料的统计和整理。

问卷的设计是市场调查的重要一环。要得到对你有益的信息,需要提问确切的问题。最好通过提问来确定一个问题的价值:你将如何使用调查结果?这样做可使你避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或不恰当的问题上。

要设计一份完美的问卷,不能闭门造车,而应事先做一些访问,拟订一个初稿,经过事前实验性调查,再修改成正式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原则

1、有明确的主题。从实际出发拟题,问题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

2、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题的排列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符合应答者的思维程序。一般是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具体后抽象。

3、通俗易懂。问卷应使应答者一目了然,并愿意如实回答。问卷中语气要亲切,符合应答者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对敏感性问题采取一定的技巧调查,使问卷具有合理性和可答性,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答案失真。

4、控制问卷的长度。回答问卷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问卷中既不浪费一个问句,也不遗漏一个问句。

5、便于资料的校验、整理和统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问卷设计

百度百科——调查问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在将诸问题最后连成问卷时,研究人员必须决定问卷上包括多少问题和用什么次序(顺序)去提出它们。问题次序的一般规则有如下几个:
□敏感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放在问卷的后面
若敏感性问题诸如性行为、收入之类放在前面,受访者会对它们引起反感,因而拒绝继续答下去。若这些问题在后面才碰到,则即便受访者拒绝回答敏感性问题,已答过的所有非敏感性问题的信息还是保留住了。开放性问题也应置后,即使它们所涉及的是非敏感性问题,因为它们一般需要受访者作较多的考虑和访问员书写,因此作答所需时间要比封闭性问题更长。如果受访者花15分钟才能答完100个问题中的第一个,或发现第一个问题难于回答,他就可能断定自己没有时间完成该问卷,或者断定此问卷可能需要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能拒绝继续答下去。
□先问易于回答的问题
问卷上的第一个问题应易于回答。它们应该不对受访者形成威胁,而且应该清楚,有性质截然不同的回答选项。第一个问题一般应是关于一件事实而非一个看法或一个信仰的,而且应不需什么考虑。一个关于性别或年龄的问题比一个关于生活哲学的问题更好些。开放性问题一般涉及诸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程度之类的事实(但不涉及收入等)。如果可能,开放性问题应是使受访者感兴趣的问题,它能激励受访者答完问卷。
□先问为后面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
如首先取得诸如家庭成员姓名之类的信息,这有助于使受访者动脑筋回忆涉及家庭其他成员的问题。
□按逻辑次序排列问题
一般人大体是按某种常见的顺序,如时间顺序,安排其对问题的回答的。因此,研究人员在设计一份问卷时应遵循这一做法。不言而喻,当问卷问受访者的就职史时,如按时间先后答,即或从第一个职业到目前的职业,或从目前的职业追溯到第一个职业,受访者便会感到容易回答。问卷不应先问第二个职业,接着问第五个职业,然后又问第四个职业。除时间顺序外,大多数问卷有某种构成或“参考框架”,一般根据所研究的题目而定。在一个特定的问卷中,常有几个参考分框架。比如,一个参考框架可以是职业史,另一个是婚姻史,再一个是孩子们的出生年月日,又一个是避孕法,所有这些都可用在同一个生育调查中。一般而论,最好先处理完一个参考框架,再处理下一个。例如,先问完所有关于受访者职业的问题,然后再转而问关于避孕法的问题。如果有人先向受访者问第一个职业,接着问一个性问题,然后再回头问第二个职业,那么,受访者的注意力和思维序列就可能遭到破坏。
□避免建立反应倾向
刚才论及的规则主张建立一个诸如时间顺序之类的逻辑次序,并主张慎防问题或参考框架之混乱,慎防从一个参考框架陡然跳到另一个。然而这并不是一条不可能变通的硬性规则;任何时候,只要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逻辑次序或就同一问题问许多连续的问题时,就可能建立一个反应倾向。“反应倾向”就是以特定的方法,不管问题的内容或正确的答案如何就来回答各项问题的倾向。前面已提到过的“社会赞许性”就是一个反应倾向,它赞同社会所愿望和由规范所支持的说法。这种反应倾向通过问题措辞比通过问题次序更易得到纠正。另一个主要通过问题措辞加以纠正的反应倾向是“默认”,这是个回答“是”而不是回答“不是”、回答“同意”而不是回答“不同意”的倾向。还有一个通过问题措辞加以纠正的反应倾向是“喜欢强烈的表述而不喜欢温和的或踌躇的表述”。
另一些反应倾向则可能由问题次序引起。例如,有一种倾向是完全可能的,即当问到从第一个到目前为止的每一个职业收入时,受访者会挨个儿提高后来每一个职业的收入数,而不管实际上收入是否真的提高了。
如果在一次试访中就怀疑或看出问题次序引起了反应倾向,那么研究人员除改变次序外就别无他途了。他可使问题次序随机化,或者使问题“和/或”回答的形式题有所不同。这样做的缺点是:受访者的思维序列可能被打断。他可能被弄糊涂了,因为他必须从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而且需要标上多得多的回答选项。不过,如果反应倾向能加以打破,则这样做是值得的。将问题形式和次序混合起来的另一个优点是形式的多样化可使问卷不那么使受访者厌烦,从而有助于使之把表答完。
□将可信度检验问题分成对
成对的问题——肯定/否定,常用于检验可信度。例如,我们可在问卷的一处问“因工作关系收取一定礼物应该绝对禁止(同意/不同意)”,而在后面一点的地方问“因工作关系收取一定礼物应该可以允许(同意/不同意)”。如果问题由于含糊不清或某种其他原因而不可信,受访者就会对两个问题都不同意或都同意(上面提到过的默认反应倾向可能导致对两个问题都同意)。使用这种问题配对法,不会解决默认反应倾向的问题,但会使研究人员发现不可信的问题,并从这个受访者或整个样本的资料分析中把这个问题去掉。
显然,人们不会将这样的两个问题成对地放在一起,因为如果那样做,所有的受访者最终都会明白,他们的回答必须是前后一致的(这样才可不显得“愚蠢”),因而使用重复问题的初衷就会化为乌有。而且,如果这种对很多,就不应该先后排列有序,例如,不应总把肯定的形式放在前面,第一个问题的选择就应该是随机的。即使问题被分散列在问卷中,它们也常会被发现,尤其如果有许多这样的对,或者如果受访者已答过很多问卷,事先已知道会有这种“肯定/否定”的对。被受访者发觉有对是不好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应予以避免,理由至少有三:(1)受访者会故意对两个问题都作前后一致的回答,从而目的不能达到。(2)受访者为了查看自己是如何回答对中的前一个问题的,从而花过多时间回头翻看问卷。这可能使他感到为难,以致还没有答完问卷就不耐烦答了。(3)对于把问题分成对,访问员可能理解为那是存心抓他作弊的把柄的诡计。字串9
□按照回答的需要安排量度项目
问卷中有若干问题是量度项目,这是很常见的。研究人员必须决定是将量度项目集中成为一组,还是将它们分开。如果能将它们编成一组,研究人员就可用例如“同意/不同意”作为整个组的题目,而不必重复每个问题的回答选项。如果非量度项目也有相同的回答选项,那也没有问题。主张将量度项目分散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如果它们全被列在一起,受访者就会寻求一个回答的形式,或会猜测所测量的是什么,并据之作答。
□使问题有多种不同的长度和形式
如在上面讨论反应倾向时曾简要提过的,研究人员可能希望在问题形式、回答形式、长度、开放性和封闭性等方面使问题具有多样性。这有助于保持受访者的兴趣,但也可能使问卷更难于回答。
□确定“漏斗形技术”是否适用
某些社会研究人员主张按漏斗形排列问题顺序。根据漏斗形技术,要先问范围广的、一般的、甚至开放性的问题,接着间较具体的问题,这样,漏斗就越来越窄了。这一技术,由于先问非威胁性(甚至不相干)的问题,而使受访者不感拘束。通过使用漏斗技术加上“筛选”问题,研究人员就能确定具体问题是否适宜于受访者,从而可避免问不宜问的问题。由一个经过过滤的或筛选的问题来确定后来的问题是否适于受访者。例如,研究人员不是首先问受访者抽多少烟或抽什么牌子的烟,而是先问是否抽烟。如果回答是“不”,则抽烟的具体问题就跳过不提了,如果先问的一般性的或开放性的问题是易于回答的,那样漏斗形技术就能行得通。但更可取的是先问易于回答的、封闭性的关于事实的问题,尔后再问特别敏感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无论如何,一致的看法是,问卷的开头应该有助于使回答者不感拘束

参考资料:http://www.1000tj.com/OTDetail.aspx?id=32804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12

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是设计调查问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问卷调查的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律和步骤,问卷的设计程序是保证问卷的合理性的有力保证,忽略问卷设计程序会容易导致问卷调查缺乏较高信度和效度。下面是问卷设计的几个步骤。  

1、确定调查问卷的主题     

确定调查问卷的主题是在设计调查问卷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只有确定了调查问卷的主题才能够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确定主题是问卷设计的前提条件,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调查者必须要弄清楚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要把握一个大的方向,这一步骤的实质其实是规定了设计问卷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在进行问卷设计的时候,首要工作就是要先充分了解所需要调查的目的和主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研究调查者再认真的讨论确定调查问卷的目的、主题和理论假设以及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然后将所需要的资料化成问题,使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如果主题过于宽泛,就可以适当的查阅一些资料,从较大的主题中选取一个比较合理的主题,例如:“高校毕业生择业情况调查”。这个主题就过于宽泛,不容易说明问题,高校的择业情况是和什么样的高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诸如这样的主题,就一定要缩小范围再确定主题。  

2、选取调查对象的范围  

在确定了调查主题后,就要根据调查主题选取调查对象,不同的调查主题,我们要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例如“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师范生择业情况调查”这个主题,根据这个主题,很明显的要选取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内的师范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所以在确定主题后,我们一定要明确调查对象,不能盲目的对各种各样的人都进行问卷调查,只有选择正确的调查对象,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才是有效的。在选取调查对象时,还要考虑调查对象的特征,并且在了解这些特征的基础进行设计题目和问卷的形式。所以选取调查对象对于合理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是十分重要的。       

3、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方式的不同,调查问卷可分为派访员访问调查问卷、电话调查问卷、邮寄调查问卷、  网上调查问卷和座谈会调查问卷等。而不同的调查方法所对应的问卷调查题目和问卷调查类型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不同的调查主题也适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果是对某件事情或者事件的满意度调查,一般采用电话调查问卷,例如“武汉市路况出行情况调查”,这是针对全武汉市市民进行的,就需要采用电话调查比较合理,但是大部分的问卷调查都是采用的派单式的问卷调查,就是做一个书面的调查问卷,然后发放给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而在实际应用中,座谈会调查问卷和邮寄调查问卷是最不经常使用的,因为邮寄调查问卷时间周期太长,不易于操作,网络调查问卷可以涵盖邮寄式调查问卷。所以,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对于合理的设计调查问卷是十分有必要的。     

4、 设计问卷题目      

问卷调查是主要通过问题的回答来进行调查的,所以设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问卷调查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和调查的主题密切相关,不能偏离主题,一定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既要做到能够通过问题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又要减少不必要的问题,而且在编制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被调查对象人群的知识水平,问题切忌过于抽象或者专业,提问方式一定要符合我国社会的特点,易于被人们接受。一份合理的问卷,一定要有一定有效回收率的保证,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节奏比较快,很多人不乐于去做问卷调查,或者觉得太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心理,一定要主题鲜明,能够吸引被调查者的眼光,要命题明确、提问直观、才能使被访者对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而且不会使被调查者感到厌烦,其次问题一定不要设计的太多,过多的问题会使被调查者感到厌烦,从而影响问题的有  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设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整个设计问卷调查过程的灵魂,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  

5、确定整体的格式并制版      

前面几项工作都完成之后,一定不要忘记确定整体的格式,不同的问卷调查有不同的格式和样式,这也是整个设计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也包括问题相互间的顺序、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位置等等。大多数的问卷调查既包括封闭性的问题,又包括开放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放置这些不同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是封闭性问题在前面,开放性问题在最后,因为大家做完封闭性问题后,对所要调查的方向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再做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思路。所以在设计调查问卷的最后,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最后的格式并进行印刷。51调查网,让调查更简单方便!

第3个回答  2013-09-29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其问题排列原则如下:个人背景一般居首;客观题在前、主观题在后;熟悉、简单、对方感兴趣、封闭式问题置于前面;行为、态度、敏感问题放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