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苏三方互助条约二战

疑问阿!!
请问,英法与苏联在二战中联合过吗???
英法苏三方互助条约又是怎么回事???
还有它们具体的时间,原因,结果,
谢啦.....好的有追加

英法苏莫斯科谈判
1939年4~8月英国、法国和苏联为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在莫斯科举行的谈判1939年3月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和平受到严重威胁3月18日,苏联建议召开苏、英、法、波、罗、土6国参加的国际会议,讨论采取共同行动制止德国侵略的问题,为英国所拒绝。4月15日,英国要求苏联单方面发表声明,许诺一旦与苏相邻的欧洲国家遭受德国侵略而请求援助时给予援助,但不规定苏联遭受德国侵略时英国应负的义务。苏联未予接受4月17日,苏联向英、法建议缔结英法苏互助条约,条约内容包括:缔约一方受到德国侵略时,其他缔约国应提供军事援助;3国共同保障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与苏联相邻各国的安全;3国应尽快确定在上述情况下进行军事援助的规模方式;3国应同时签订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抗德战争开始后,任何一方不得与德国单独媾和A.N.张伯伦政府被迫于5月27日同意就此举行谈判6月14日,英国外交部司长W.斯特朗抵莫斯科,与以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举行会谈。 超大军事 在谈判中,英国先是不接受苏联关于签订互助条约的建议,后在英、法民主舆论压力下,表面上表示同意缔结三国互助条约,但坚持要互助条约签订后再谈判军事协定问题。在对波罗的海国家作出保证的问题上,英国先是不肯给予保证,后只同意在它们遭受直接侵略时可提供保证。这意味着英国将在德国向波罗的海各国发动侵略时保持中立,为其东侵苏联敞开大门由于英、法在这两个问题上坚持己见,谈判陷于僵局。
为了挽救濒于失败的谈判,苏联于7月9日建议先行举行军事谈判。谈判于 8月12日开始举行。苏联派出以国防人民委员K.E.伏罗希洛夫为首的代表团,提出共同抗击德国的具体计划,表示准备派出136个陆军师和大量空军参战,但因苏、德没有共同边界,故要求战时波、罗同意给予苏军过境的便利,遭波、罗拒绝。8月21日,法国同意苏联这一要求,并以废除法、波盟约为手段,要求波兰同意苏军过境。波兰政府仍拒不同意8月21日军事谈判破裂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英、法、苏莫斯科谈判的失败意味着建立反侵略战线的最后努力完全落空,这就为法西斯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6
二战中英美苏有数次会面,和数次会议
1941年3月27日 通过英美协同作战报告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声明在对德战争中英国支持苏联 6月23日 美国政府声明在战争中援助苏联
7月12日 苏英就在对德作战中协同一致问题达成协议
8月14日 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
12月24日-1942年1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对轴心过斗争的策略问题进行谈判

1942年1月29日 苏、美、伊在德黑兰签订同盟条约
2月23日 美英签订在反侵略战争中互助原则的协议
3月 英美建立联合参谋部
5月26日 苏、英签订在战争中结成同盟以及战后合作互助条约
6月11日 苏美签订在战争中互助原则的协议
7月18-25日 英美伦敦谈判

1943年1月14-26日 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谈
5月11-19日 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华盛顿会谈
8月17-25日 英美魁北克会谈
10月19-30日 苏、美、英外长莫斯科会议
11月22-26日 开罗会议
11月28-12月1日 德黑兰会议

1945年 三国2月4-11日 雅尔塔会议
7月17日-8月2日 波茨坦会议
第2个回答  2011-04-19
没有,是与德国互不侵犯条约。
第3个回答  2011-04-16
战略联合,《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同盟国首脑多次会晤,商讨有关协同作战事宜
事实上英苏两国在无形中就是一种协同关系,各自居于德军东西两线使德军左右难以兼顾,而在43年西西里登陆和44年诺曼底登陆后英美军队自西,南方向对德反攻,苏军自东,北发起反攻,后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42年26国宣言签署后,苏联正式与西方合作,成为同盟国的强大支柱之一,与美苏联合作战,当然为了胜利,为了各自国家利益,双方都会暂时放开意识形态分歧,本质上西方害怕苏联的强大,但是迫于形势需要,也只好先摆出合作的样子,做做姿态了
租借法案对盟军在二次大战取得胜利有直接影响。特别是美国于1941年12月参战前,英国、苏联等盟国在战略物资生产皆处于下风。而在美国正式参战后,租借法仍然继续为盟国提供物资,一直至1944年。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国家包括英联邦国家(占约60%,调整后约占58%),其中的英国(占约45%,调整后约占40%)、苏联(占约22%,调整后包括英联邦国家转交的约占总比例的32%)、自由法国、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五百亿美元。
租借法案是美国对盟国做出的物质支援,兑现了美国的盟约承诺
知道的很多,但是语言组织起来有难度,楼主斟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