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抓住机会的名人故事

如题所述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个勤学的人。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条蛇自己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圆环,这时他猛然醒来,回想刚才做的梦,立刻与他正在研究的苯分子的结构联想起来。经过仔细的研究与推敲,终于发现了苯分子的结构是圆环状的。凯库勒所做的梦对他来说是个机遇,而这个机遇的到来是那么的寻常和容易被人所忽视,可是凯库勒却及时发现并抓住了这个机遇,正是因为这点,使他走向了成功。
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能够成就他的人生道路,正是因为他抓住了一个千载难缝的机遇。因为卓别林在一次母亲参加演出时,由于母亲嗓子突然哑了,她只得离开舞台,舞台总监决定让卓别林上场,而仅有五岁的卓别林毫不怯场,面对着满场的观众,镇定自若,毫不拘束,迎来了全场的喝彩。正是由于他把握住了这次偶然的机会,以后才能走上艺术道路,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喜剧大师。人生成功的秘诀就是当机遇来临时,要毫不犹豫地立刻抓住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2
吴鼎民——抓住机会
小学毕业时吴鼎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一所全国有名的中学读书。可初二还没读完,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他背着行李随着高中同学走了,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劳动以外,他到处寻找精神食粮。附近鞭炮厂收了一大堆书籍准备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寻珍宝一样淘出一批大学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大多数人看不到前途,想学习又坚持不下去,他却走到哪儿都捧着一本书。有一次,同伴同他打赌:别看你今天在读书,明年的今天你还在读书,我把头砍下来送给你。他没想要同伴的头,但他确实一年后仍在读书,而且一年一年延续下来,当村里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两名知青时,他把机会让给了年长的知青。他是第一批进村的,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八年中,他不去考虑用什么办法回城,只知道看书学习。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他。这个信念来自于一位长者对他说的话:“国家不会永远乱下去,总有一天知识会有用。”他努力着,等待机会。

机会来了,1978年初,初二未读完的吴鼎民一举考上了大学外语专业,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在学习期间,他是学校允许可以不上课的两名学生中的一名,因为他还是学校中专班的先生。后来吴教授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进发,在南京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直到1988年取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

寒来暑往,吴教授已不年轻。他的心却和年轻人一样,敏锐、进取。他深知机会到来之前准备的重要。现在他正引导、帮助学生做机会到来前的准备。在他带领下搞的分级分类教学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更注意的是以人为本,激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自己的潜能。吴教授为学生选的学习内容涉及很广,从中国古代美术到伯拉图的哲学思想,从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走向,从伦理道德到宗教法律,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他不但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还让学生同时接受综合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吴教授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吴教授所学所教的专业决定了他不会像理工科那样有震惊世界或者巨额经济效益的成绩。但是吴教授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了解未来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他知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他始终处于不知疲倦的探索中,去大力帮助学生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他热切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明天。

帮助学生抓住机会的同时,吴教授自己的机会也会来临。

吴鼎民,安徽巢湖人,1951年出生,南航大人与社会科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年获得“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荣誉称号。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够了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