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实?有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史实?如没有那谁杀了华雄?清客观评价关羽其人

如题所述

历史上没有过五关斩六将,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是孙坚杀的。

但是,并非因此就说可以说关羽武艺是吹捧出来的,因为,关羽有三国正史中唯一的一场万军之中斩敌将首级之战:《三国志》记载“羽望良麋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本是演义小说中的夸张,却活生生地在历史中体现,颜良骁勇,且在万军簇拥之中,还是被关羽破阵斩首,所向披靡,其武艺高强勇猛果敢一览无余,非侥幸所能至此。

关羽斩颜良确实是彪炳千秋的辉煌,不但三国中是绝无仅有的壮举,即使是放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也极其罕见,"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 万军簇拥之中破阵斩首"并非是过誉之词。

引一下三国时人对关羽的评价:
在同时代的人中,关羽口碑甚高,曹操最著名的谋士郭嘉就称:“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魏国名臣程昱也说:“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陈寿的评价是:“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当时人常称誉武将“万人之敌”,谋臣为“万人之英”。就是说在武将言其武勇胆识、武艺超群;谋臣则言其立国安邦,文武谋略在众人之上。曹魏谋臣刘晔更说:“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孙吴名臣周瑜称关羽“皆熊虎之将”。吕蒙数称:“关羽实熊虎也”;“关羽素勇猛,既难为敌”;“关羽骁雄”。陆逊称关羽为“当世雄杰”;关羽有“骁气”。这里所谓“熊虎”,虎为百兽之王,熊乃兽中之凶猛者,以此喻关羽乃武将中之佼佼者。所谓“雄杰”、“骁雄”、“骁气”,都是指关羽具有名将的英气、骁勇和风度。

以上是在下在某文中所见,全文地址如参考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19172072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7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sanguozhi/046.htm
是孙坚,三国志是正史,绝对可信
除了<三国演义>里说是关羽杀的,其他所有史书包括<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华雄为小霸王孙坚所杀!

千百年来,关羽被传唱为武艺超群、忠义耿直、不近女色的一个真英雄、真豪杰。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刮骨疗毒等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

但是演义和传说毕竟不能构成正史。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关公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先生的一篇论文《正史中的关羽与演义里的关公》引起争议,他把一个与演义中的形象迥然不同的关羽展现在人们眼前。

关羽确实武功不弱,但是果真是武艺超群,无人匹敌吗?

传说中,关羽武艺超群,无与匹敌,这是他被奉为“武圣”的主要原因。纵观二十四史,名将辈出,只有关羽被称为帝,尊为神。关羽的武艺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出神入化,足以称“圣”、称“神”呢?

尹先生介绍,《三国志》作者陈寿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列为一卷,并评论说:“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由此可见,关羽确实有“万人之敌”。

但是尹先生通过考证发现,在三国时期和关公位居同一档次的将领也不少,甚至有水平出其右。例如,曹操的大将庞德在与关羽交战之时,曾经“射羽中额”;庞德常常骑着白马驰骋沙场,关羽的部下称其为白马将军,皆对其颇为惧怕。虽然关羽的武艺高强,居然曾两次被俘;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身经百战的关公竟败走麦城,居然还是被东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马忠所算计。尹先生认为,在演义中作者过分夸大了关羽的能力。关羽确实武艺不弱,但没有达到无人能及的神人地步。

关羽并非不好女色,曾与曹操争过美女。

在传说和演义中,大都讲关羽是一个不近女色的大英雄、伟丈夫。《三国演义》中提到曹操曾经赐予关羽十名美女,他皆毫不动心,全部送去侍奉甘、糜二夫人。但是根据尹先生的研究,关羽不但是喜欢美女,并且曾经和曹操争过美女。

《三国志》的《蜀书》和《魏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曹操与刘备带领大军在下邳围攻吕布,吕布派出秦宜禄出城向河内太守张杨求救。关羽听说秦宜禄长相非常出众的妻子还留在下邳城内,便多次请求曹操:“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就是说他的老婆没有生儿子,如果攻下城的话,请把姓秦的老婆赏赐给他。

曹操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曹操似乎并未太在意此事。到攻城之际,关羽又再三地请求曹操,谁料曹孟德见关羽迫不及待的样子,怀疑杜氏异常美貌,等到城池攻陷之后,曹操亲自召见了杜氏,果然是国色天香,“乃自纳之”,就留为己用了。关羽为此事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刘备与曹操一起打猎之机杀掉曹操,后被刘备制止。

尹先生认为,曹操送关羽美女之事,是假;曹操与关羽争美女之事,倒是真的。虽然凭着这个史实尚未能判定关羽即好色之徒,但起码可以看出,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称颂关羽不好女色其实是无稽之谈。

关羽并非忠义双全,他的品质值得怀疑。

都认为关羽忠肝义胆,侠气干云,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传为美谈,尹先生认为这些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歪曲史实、大肆渲染和美化关公所致。

尹先生引用了《三国志》中官渡之战这件史实进行了分析。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刘备失败后投奔了袁绍。关羽被擒后,曹操待之甚厚,意在挽留。关羽表示:“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为,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大意是说:他知道曹操十分厚待他,但是他已经受到刘备的大恩,誓死也得报答,不能背叛。但是也决不会辜负曹操的厚待,会立即报答曹操的。

在官渡大战初期,曹操命张辽和关羽为先锋,率军解白马之围。关羽斩了袁绍大将颜良的首级,献给了曹操。由于曹操与关羽事先订有心照不宣的君子协定,故曹操知道关羽要“黄鹤一去不复返”,即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重加赏赐,关羽却又跑到了袁绍的部队中又投奔了刘备。曹操手下欲追杀关羽,被曹操阻拦。

尹先生引用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为此事所作的评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实曹公之休美。”就是说曹操虽然知道关羽是不会留下的,但在内心中非常赞赏他。关羽逃走,而曹操不派人去追,是为了使关羽不违背兄弟义气,是曹操成就了关羽的气节。如果没有王者的气度,谁能够做到这一步呢?这确实是曹操的美德。

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过分美化了关羽,根据这个史实编造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极力描述关羽的忠勇和侠义,狠狠地丑化曹操。

尹先生认为恰好是官渡之战这件史实表露出了关羽的不忠不义:刘备和曹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仇敌,为何关羽被俘欣然接受了曹操的厚待?关羽明明知道刘备投奔了袁绍,他不但不去帮助刘备,助袁绍一臂之力打败曹操,反而帮助刘备的敌人斩杀了刘备的朋友的手下大将颜良,解救了曹军白马之围,也许关羽这样做是为了求得自我心理上的平衡,也就暂时顾不得刘备的厚恩了。

尹先生认为,“看来关羽应该是一个心机较深、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左右逢源的人,无论在敌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这是他在黑白两道都吃香的缘故了。”

民间崇拜的关公形象源于何处?

“关羽崇拜”现象如何解释呢?有人曾指出,关羽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乃是当时统治者为笼络和软化反抗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其次就是关羽的异化现象,人们在关帝庙里所见到的关公是按照后世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理想观念重新塑造和组合的关公。这位关公,担负着现实人们的希望和寄托,尤其是成为海外华人社会维系圈内社会联系和公共生活的特殊纽带以及亲情认证。“由此可见,正史中的关羽并非如人们所崇拜的那个关公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现实的一个偶像。”
参考资料:http://tech.qianlong.com/28/2004/11/19/[email protected]
第2个回答  2007-04-29
历史上没有过五关斩六将,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是孙坚杀的。
关羽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对他非常好,关羽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以后再回去找他哥哥刘备。那么关羽还有其他将领带着这支轻骑兵扑到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力斩马下。这个时候,袁绍才发现是上当了,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然后派刘备和文丑转过来拦截曹操。而曹操也很清楚,白马这个地方虽然解围了,但是这个地方不能再守,袁绍一定会反扑过来,而且我们白马一定守不住。而且袁绍一旦得到了白马以后,他一定要拿白马的老百姓出气,要屠城,因此曹操决定带着白马的老百姓沿着黄河往延津走。我们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打败仗以后走的时候要带上老百姓的,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曹操撤退的时候也是带老百姓的。曹操带着这么多白马的老百姓往延津走,当然是走得很慢了,结果呢,撞上了刘备和文丑的军队。

当时情况是怎么样呢?是曹操有五六百个骑兵,来到了延津东南面的一个山坡上,正准备休息。哨兵向曹操报告,说报告,前面来了几百个骑兵,曹操说知道了。过一会儿哨兵又报告,说来了一千个骑兵,步兵数都数不清。曹操说别报了,然后下命令,下马,原地休息。将领就不懂了,说敌人都扑过来了,我们应该上马准备啊,我们怎么下马原地休息呢?再说我们从白马运过来那些辎重,就是粮食、布匹,七七八八的东西都在路上呢,我们起码要把这些东西都运回军营去,准备迎战吧。曹操说不要管,曹操说你不要管,都给我下马,坐在地上休息。这又是曹操的一计,什么计呢?诱敌之计,果然刘备和文丑带着骑兵冲过来以后看到一地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啊,所以骑兵就开始犹豫,犹豫了一阵以后都抵挡不住诱惑,全部都下马来去捡那些东西,抢那些宝贝,这个时候曹操一声令下,上马!冲锋号吹起来,战鼓擂起来,杀声喊起来,六百铁骑从高坡上倾斜而下,顿时打得袁军满地找牙,文丑也被立斩马下。谁杀的?不知道,《三国演义》说是关羽,正史无记载,估计可能也是关羽,因为就是这次战争以后,关羽就留下了一封书信,一封感谢信,封存了曹操给他所有的赏赐,骑上他的赤兔马去寻找那个比兔子跑得还快的哥哥去了。而且文丑被杀了以后刘备是掉头就跑,刘备这人这个本事还是比较大的。这就是官渡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第3个回答  2007-04-29
华雄(?-190年),东汉末年武将,于董卓手下为都督之职。三国志中描写孙坚参与讨伐董卓之役,一度败北,但后来收拾败军,进行反击,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之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华雄这个角色有较多的发挥,描写华雄为董卓的猛将,自荐抵抗山东地区反对董卓的诸侯联军于汜水关前,他先后斩杀济北相鲍信之弟鲍忠、孙坚部将祖茂、以及袁绍部将俞涉和韩馥手下潘凤等人,最后关东联军派出关羽与之一对一决斗而被杀。《斩华雄》也成为京剧中的一出著名的剧目。

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罗贯中在演义里极度美化关羽,以达到丑化曹操拥护刘备的目的。演义里的关羽与正史里的关羽有很大的出入,与历史不符,但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于热心吹捧关羽。

关羽的特点是:武功高强、有恩必报、讲义气、豪气云天、有勇有谋等等,正因为如此,大家往往忽视了关羽性格上的问题和缺点。

第一,恃才傲慢,眼中无物。最好的例证就是刘备官拜汉中王之后,派费诗捧诰命到荆州后,关羽与费诗的一段对话: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哪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同,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随不肯受印。后来还是在费诗的开导劝说下才拜受印绶。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关羽是个非常高傲之人,虽然自己在各个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否有点太傲慢了呢?在上面的那段对话中,他已经把自己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即便是张、赵、马那也是因为或为其弟、或身出名门,要不然,也是不能与其同列的,更何况老卒黄忠呢?

第二,没有大局观。刘备初拜汉中王,关羽理应视大体、顾大局,积极辅佐刘备。但我看来,关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比如:关羽据守荆州之后,曾经有孙、刘两家联合起来,共抗曹操的大好局面。当时孙权派诸葛亮之弟诸葛瑾到荆州向关羽求亲,欲使孙、关两家结为亲家,但关羽听后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表面上看关羽的表现还是狂傲,根本没把孙权放在眼里,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大局观和整体意识。孙权即便是实力不济,没什么用处,你也大可不必出言不逊、污及人格吧?还可以好言谢绝便是,但关羽却图口语之快把事情给做绝了。更何况那时的孙权兵强马壮,雄踞江东。在他的意识里,我只要守住荆州,不出差错、不出问题也就行了,至于什么战略之类的问题由大哥和军师去考虑,把自己放在了被动的角色,这对于一个独挡一面的大将来讲,将是致命的。同时由于他缺乏长远的战略思想,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刘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不能不说是关羽人格上的缺陷和大局观的淡漠!

第三,原则性不强。“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一回说的是曹操兵败赤壁,在回逃的时候,经由华容道,关羽设伏于此。两人会面后曹操求关羽放条生路给他,关羽的回答是:“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可见,关羽还是很明辩是非的,但是就是因为关羽的原则性不强,经不起曹操的苦苦哀求,终于放弃了立场,放虎归山。这正是关羽性格上的又一大缺陷,在处理个人恩怨和公私的矛盾问题上,把个人的恩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放弃了原则立场,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刘备集团的不负责任。对于这件事情,从书中的一首诗可以看出人们对关羽这种做法的可惜:“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方开金锁走蛟龙。”

关羽虽然是一个倍受大家欢迎和喜爱的人物,但是由于在性格上的缺陷,也给刘备集团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危害,这对于刘备来讲也是一种悲哀和无奈,对于诸葛亮来说更是巨大的讽刺!即便是你有再好的治国方略,有再好的神机妙算,到最后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关羽也由此引发了败走麦城,命丧黄泉的结局。
第4个回答  2007-04-27
华雄是孙坚杀的吧,他不是江东猛虎吗?
客观评价关羽还是留给别人吧,我不是学历史的,谈不上评价。
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不能客观的评价关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