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如何形成?

如题所述

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形成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立案、审查、讨论、表决等。其中,代表的提案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后才能提交表决。在表决通过后,对议案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撤回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最终,通过的议案需要得到实施和执行。

全国人大代表议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形成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代表的提案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这是由于全国人大代表议案所反映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重大政策调整,因此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要求。- 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后才能提交表决。在立案之后,代表的提案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查和讨论,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才能提交表决。- 对议案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者撤回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如果代表在讨论表决期间,发现议案有不妥之处,需要进行修改或者撤回,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以确保其符合全国人大代表议案的程序规定。- 通过的议案需要得到实施和执行。对于通过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和执行。如果出现问题,代表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质询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议案的审查标准是什么?全国人大代表议案的审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2.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3. 遵守全国人大代表议案的程序规定;4. 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议案的形成和实施,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全国人大代表议案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各级代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确保通过的议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四十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应当在所选的全国人大代表职务期间内办理。代表因故不能办理的,应当在本次全国人大代表会议闭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说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7
从提出议案的主体来说,要具备提议案的法定资格或符合法定的代表联名人数。比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具有提议案资格的机关或部门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这些机构或部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此外,一个代表团 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在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上,大会主席团、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范围内的议案。同时,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以上联名,也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地方人大,各代表团能否提出议案,各地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不一样,比如北京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中规定,一个代表团可以向大会提出议案,河北省的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中则没有这样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