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硅锰钢生产操作要点

转炉生产方面的

1 化学成分

高锰钢按照国家标准分为5个牌号,主要区别是碳的含量,其范围是0.75%-1.45%。受冲击大,碳含量低。锰含量在11.0%-14.0%之间,一般不应低于13%。超高锰钢尚无国标,但锰含量应大于18%。硅含量的高低,对冲击韧度影响较大,故应取下限,以不大于0.5%为宜。低磷低硫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高的锰含量自然起到脱硫作用,故降磷是最要紧的,设法使磷低于0.07%。铬是提高抗磨性的,一般在2.0%左右。

2 炉料

入炉材料是由化学成分决定的。主要炉料是优质碳素钢(或钢锭)、高碳锰铁、中碳锰铁、高碳铬铁及高锰钢回炉料。这里特别提醒的是由人认为只要化学成分合适,就可以多用回炉料。这个人士是有害的。某些厂之所以产品质量不佳,皆出于此。不仅高锰钢、超高锰钢,凡是金属铸件,绝不可以过多的使用回炉料,回炉料不应超过25%。那么,回炉料过剩该如何?只要把废品降到最低,回炉料就不会过剩。

3 熔炼

这里着重讲加料顺序,无论用中频炉,还是电弧炉熔炼,总是先熔炼碳素钢,而各类锰铁和其他贵重合金材料,要分多次,每次少量入炉,贵重元素在最后加入,以减少烧损。料块应尽量小些,以50-80mm为宜。熔清后,炉温达到1580-1600℃时,要脱氧、脱氢、脱氮,可用铝丝,也可用Si-Ca合金或SiC等材料。将脱氧剂一定压到炉内深处。金属液面此时用覆盖剂盖严,隔断外界空气。还要镇静一段时间,使氧化物、夹杂物有充足时间上浮。然而,不少企业,只将铝丝甚至铝屑,撒再金属液面上,又不加覆盖,岂不白白浪费!在此期间,及时用中碳锰铁来调整锰与碳的含量。

钢液出炉前,将浇包烘烤到400℃以上是十分必要的。在出炉期间用V-Fe、Ti-Fe、稀土等多种微量元素做变质处理,是使一次结晶细化的必要手段,它对产品性能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4 炉料与造型材料

要延长炉令,当分清钢种与炉衬的属性。锰钢属碱性,炉衬当然选用镁质材料。捣打炉衬要轮番周而复始换位操作。添加炉衬材料不可过厚,每次80厘米左右为宜,捣毕要低温长时间烘烤。如提高生产效率,笔者建议采用成型坩埚(沈阳力得厂和恒丰厂均又成品出售),从拆炉捣装成,不用1小时,即可投入生产,同时成型坩埚对防穿炉大裨益。当然,炉令的长短与操作者大又关系。不少操作者像掷铅球的运动员一样,把炉料从三四米之外投入炉内,既不安全又伤炉令,应将炉料置于炉口旁预热,然后用夹子慢慢地将炉料顺炉料置于炉口旁预热,然后用夹子慢慢地将炉料顺炉壁放入。

造型材料和涂料也应与金属液属性相一致,或者用中兴材料(如铬铁矿砂、棕刚玉等)。若想获得一次结晶细化的集体,采用蓄热量大的铬铁矿砂是正确的,尤其是消失模生产厂,用它将克服散热慢的缺点。

5 铸造工艺设计

锰钢的特点是凝固收缩大,散热性差,据此,在工艺设计中铸造收缩率取2.5%-2.7%,铸件越长大、越应取上限。型砂与砂芯的退让性一定要好。浇注系统采取开放式。多个分散的内浇道从铸件的薄壁处引入,且成扁而宽的喇叭状,靠近铸件处的截面积大于与横浇道相联的截面积,使金属液快速平稳地注入铸型,防止整个铸型内的温差过大。冒口直径要大于热节直径,紧靠热节,高度是直径的2.5-3.0倍,必须采用热冒口甚至浇冒口合一,让充足的高温金属液来不足铸件在凝固收缩时之空位。将直浇道、冒口位于高处(砂箱有5-8。的斜度)也是正确的。浇注时尽可能低温快浇。一旦凝固,要及时松砂箱。聪明的设计师总是善于利用冷铁,包括内冷铁于外冷铁,它既细化一次结晶,消除缩孔、缩松,又提高工艺出品率,当然,适宜的用量和规格是应该考虑的。内冷铁要干净、易熔,用量以少为宜。外冷铁的三维尺寸与冷却物的三维尺寸为0.6-0.7倍的函数关系。过小不起作用,过大造成铸件开裂。铸件在型内要长时间保温,直到低于200℃再开箱。

6 热处理

热处理开裂,是低温阶段升温过快所致。故正确的操作是350℃以下,升温速度<80℃/h,750℃以下,<100℃/h,且有不同时期的保温。至>750℃时,铸件内呈塑性状态,可以快速升温了。至1050℃时根据铸件的厚度确定保温时间,然后再升到1100℃以上。给出炉降温留有余地然后尽快入水。高温时升温太慢,保温时间太短,出炉后到入水时间间隔过长(不应>0.5min),这一切都影响铸件质量。入水温度应<30℃,淬火后,水温<50℃,水量应不小于铸件重量的8倍。冷水从池下部进入,温水从池顶面流出。铸件在水池中要三个方向不停地一动。

7 切割与焊接

因为锰钢热传导性能差,所以在切割浇冒口时应十分注意。最好将铸件置于水中,被切割部分露在水外,切割时留一定量的茬,热处理后磨掉。

不少厂,焊接和焊补成为必然。选用奥氏体基的锰镍焊条(D256或D266型),规格细长,φ3.2mm×350mm,外层药皮为碱性。操作时采用小电流,弱电弧,小焊道多焊层、始终保持低温度少热量的操作方法。一边焊接一边击打,消除应力。重要铸件必须探伤。
生产者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降低生产成本,但更重要的是不出废品,最大限度地出优质品,进而最到限度地扩大占领市场份额。这看起来是慢而费,实际上是快而省,这个观念不仅认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3
,则生铁[Si]含量相应下降0.02%。如果锰铁高炉渣中(MnO)含量较高,则能提高炉渣氧位,在炉缸中发生SiO+(MnO)=(SiO2)+[Mn]反应,从而导致锰铁[Si]含量下降,[Mn]含量上升。
富氧能改善高炉内热量分布,缓和锰铁高炉特有的“上热下凉”矛盾,促进高炉强化冶炼进程,降低入炉焦比,提高利用系数,从而降低锰铁含硅量。据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数据,富氧率每上升1%,可增加产量6.33%~6.51%,焦比下降2.78%~2.88%,锰回收率提高1%~2%。
提高风温可增加热流比,降低软熔带高度和吨铁热耗,减少(SiO2)和气态SiO与铁滴及焦炭的接触时间和空间,可抑制[Si]生成量。杭钢冶炼低硅生铁的经验是:风温每提高100℃,生铁[Si]含量可降低0.07%~0.09%。在采用高碱度渣操作时,提高风温的降硅效果更佳。据此推断,锰铁高炉采用高风温的降硅效果好于生铁高炉。
由反应SiO2+2[C]=[Si]+2CO知,若提高炉内PCO,可抑制[Si]的还原。PCO与炉内总压和煤气中CO浓度有关。因锰铁高炉煤气中CO浓度高,是冶炼低硅锰铁的一个有利因素。因此,保持全风操作,减少临时性减风降压,有利于降低锰铁含硅量。
高炉合理的煤气分布通常应符合三条原则:1)有利于高炉稳定顺行;2)有利于改善煤气利用率,以获得低燃料比;3)有利于维护合理炉型,延长高炉寿命。
国内外先进高炉无一例外均采用“中心发展型”煤气分布。首钢采用“分装大批重,重边缘,高风速,高喷吹重负荷,实现中心开放型煤气流”。马钢的经验是“吹透中心,加重边缘”,都获得了生铁含硅量降低,增产节焦的好效果。实践证明,和生铁高炉类似,锰铁高炉合理煤气曲线应是“中心开放型”。这种煤气分布使炉缸生成的煤气优先集中于炉缸中心,炉缸工作均匀活跃,料柱疏松,炉内压差降低,形成位置较低的倒V型软熔带,对外部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有利于稳定炉况。同时使边缘气流减弱,炉墙热负荷及温度下降,炉体散热损失减少,有利于改善煤气利用率和延长高炉寿命,易于获得低硅锰铁。
获得“中心开放型”煤气分布曲线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采用类似法国SFPO锰铁公司的“上大下小,较高炉喉”高炉内型,以便充分利用煤气热量预热炉料,降低煤气流速,适当延长冶炼周期,增强中心气流,加重边缘,提高煤气利用率。据日本新日铁数据,炉内煤气流速每加快1m/s,焦比将增加约30kg/t铁。
高炉冶炼低硅锰铁的最大威胁是炉冷风险。由于炉缸热贮备处于炉况允许的最经济水平,精心操作稳定炉温,减少漏水、崩料、低料线等恶性炉况,提高炉温控制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炉温稳定的重要标志是获得最小的锰铁含硅标准偏差值。即含硅标准偏差值愈小,则炉温愈稳定,允许的平均含硅量下限愈低。
其经济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硅是高炉内难还原元素之一,由SiO2中直接还原1kgSi所需热量相当于从FeO中直接还原1kgFe的8倍,是从MnO中直接还原1kgMn的4倍。据经验数据,锰铁含硅量每增加0.1%,相应的入炉焦比增加13kg/t~20kg/t。冶炼低硅高炉锰铁有利于减少锰的高温挥发损失。同时,由于焦比降低,渣量减少,炉渣锰损失也相应下降有利于降低锰矿消耗。由于焦比降低,锰金属回收率提高,锰铁产量可相应增加。由于锰铁含硅平均水平下降,高硅废品将减少,有利于提高锰铁合格率。据经验数据,锰铁含硅量每增加0.1%,相应的高炉利用系数则降低0.04~0.06t/m3·d,锰铁含硅量每增加0.1%,锰金属回收率则下降0.4%~0.5%。锰铁含硅量每上升0.1%,相应的锰铁合格率将下降0.0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