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为何在宋代改在十月朔日进行?

如题所述

寒衣节的源起可追溯至古代,据周朝时期的文献记载,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天子会祭祀日月星辰和祖先,并颁布新的农事规定。《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暗示了天寒添衣的时节,故十月初一又称为授衣节。唐代唐玄宗的诏令明确了从九月一日开始的拜墓送衣习俗,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这一习俗在宋代逐渐固定在十月朔日,包括授衣、祭祀和开炉等活动。


宋代的习俗中,如吕希哲《岁时杂记》所述,十月朔日,官绅会获赐锦袍,边防将领和转运使也会受赏。京城中,士庶在十月一日出城祭祀先人,禁中车马出行至特定场所。宋人祭祀时用“绵球楮衣”,即后世的“寒衣”,而明朝的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详细记载了寒衣节,家家户户制作五色寒衣,以纸为材质,写上姓名辈分,夜晚焚烧以示送寒。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则提到,士民在十月朔日祭祖扫墓,晚间的仪式包括制作彩色冥衣冠带衣履,于门外焚烧,称作“送寒衣”。


总的来说,寒衣节自古以来就有,是表达对先人怀念和孝道的重要节日,通过授衣、祭祀等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冬季寒冷的准备和对祖先的深深敬意。


扩展资料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