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储藏冰块的?

如题所述

古人储藏冰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冬季储藏:在寒冷的冬天,古人将河面上的冰块切割成一定大小,然后漂浮在水面上继续冻结,当冰块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将它们搬运到预先挖掘好的地窖中。这些地窖会进行隔热处理,并在每块冰之间放置锯末等隔热材料,以防冰块冻结在一起。地窖通常会被填满冰块,这样冰块就可以安全地保存到夏天,供人使用或进行买卖。
2. 人工造冰:在唐宋时期,人们发现了硝石溶于水会降低水温并结冰的现象。硝石,即硝酸钾,在溶解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水温下降,从而使水结成冰。这一发现使得古人能够通过人工方式制造冰块。
扩展资料:
在唐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利用自然水冷却的“含凉殿”。这种殿堂靠近水源建造,内部安装了类似于水车的机械装置,通过冷水循环来转动扇轮,扇轮摇动产生风力,从而将凉气传递到殿中,营造出“水激扇车,风猎衣襟”的凉爽效果。同时,在宫殿的屋檐上安装水管,让水从屋顶流下,形成水帘,循环往复,带起凉气。
到了宋代,人们不仅在宫殿中使用风轮传递冷水凉气,还在大厅四周和蓄水池上摆放各种花卉,以花香来增加凉爽感。
到了明代,凉屋的建设已经普及到普通百姓家庭。时至今日,江浙皖一带的明清古民居中,仍可见到这种在堂屋中挖掘井的“土空调”遗迹。
参考资料来源:
- 人民网:《没有冰箱却能吃到冰镇食品 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 人民网:《古人把避暑消夏做成了诗情画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