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如题所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下滑导致中小型企业倒闭

1、疫情过后,很多企业经济都受到了严重撞击,导致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支撑不下去,从而濒临倒闭,倒闭后的员工需要再就业,对原本就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无疑是多一重竞争和打击。

2、再加上去年受政策影响,教培行业和房地产经济都受到了重创,使得失业人口愈发增多,企业的岗位空缺缩减,应届生能找到的工作就更是屈指可数了。僧多汤少的局面,对大学生就业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利。

二、高校教育体制影响

1、当前,我国高校在教育体制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导致教育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同时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也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紧密甚至产生脱节现象,举个例子:地信、测绘、遥感等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的是C和java,企业招人需要的是会gis开发的人才,能写代码,会vue框架,能做开发项目。

3、管理体制不合理。大多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与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4、就业服务体系滞后。一些高校忽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在就业指导和服务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迅速适应角色的转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用人单位的影响

1、当前,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和聘用上经常存在重学历、重经验、轻诚信等情况,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进而引发毕业生就业难。一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为快速创造价值,拒绝录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2、二是人才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盲目追求高学历,追求人才高消费,从而造成人才浪费,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难度。

3、三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依托和暗箱操作等行为,影响就业竞争中的公平性和大学生的诚信度,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过于传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首先,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经常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2、其次,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有些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价,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在就业时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些情况会对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3、还有的大学生存在盲目攀比和观望等待的态度,一味寻求好地方、大企业,最终错过就业机会。再次,诚信问题是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时弄虚作假,一方面导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