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血与火远征军在缅甸的第一次失败及其撤退

如题所述



4月20日晚,蒋介石从重庆发来紧急电报,命令远征军将原定在曼德勒与日军作战的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同时,他指出防御重点是腊戍。但日军已经看到了缅甸战事胜负的关键:趁着中国军队主力转移到西部,东线空虚,进行长途奔袭,直插云南的中国军队面临被包围和歼灭的危险,不得不从缅北开始苦战撤退。当日寇的刺刀从滇缅斜刺进来的时候,抗日战争就到了最困难的时刻。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不受亡国奴的侵略,中国军队奔赴缅甸浴血奋战。中国远征军在经历了前前后后伤亡十余万的第一次远征大败后,消灭了滇西、缅甸的日军精锐,凯旋而归。这是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和大国之魂书写的辉煌一笔!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中国北方的京津、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的主要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和几乎所有的沿海港口相继落入日本人手中。中国本已不佳的国防工业面临不堪重负的危险,海上援助通道受阻。苏联给了中国很大的帮助,向中国空军提供了400架飞机,另外500名苏联军事顾问和6个空军战斗机中队也在中国作战。开通了从苏联边境到兰州的2700公里公路。从1938年到1940年,足以装备15个师的苏联军火通过这条路进入中国。然而,在希特勒对苏联发动闪电战后,斯大林没有时间向东看。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从那以后,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停止了。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被日军破坏,运输量日益减少,规划中的滇缅公路随即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蒋介石严令滇缅公路必须按期完工。在局势空前紧张的时候,从孙氏到云南省主席龙庆秋的传家宝俞佩云,命令公路沿线地方在1937年底前开工,修建一条三个月内可以通车的简易公路。这种路只需要把路基整平,在上面铺上碎石,用压路机压平即可。沿线各族劳动力约20万人被招募到工地,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因为青壮年基本都去中原参加抗战了。由于缺乏施工机械,这些劳动者只能手脚并用,在崇山峻岭之间,用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千里之路。然而,最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疟疾。曾经的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星回忆起那令人震惊的一天:怒江、芒市等低洼地区出现了恶性疟疾。被牛和蚊子咬了之后,人发抖发烧,不到三天就会死。一群人倒下,一群人改变,代价沉重。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不懈努力,滇缅公路终于通车。因为武汉会战形势紧张,急需战略物资,道路没有举行任何通车仪式就投入使用。为此发表社论说,滇缅公路的建成,对中国来说就像是建造了一条强大的血管。在大后方,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争相报道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然而,这个奇迹的诞生是用3000条生命换来的。今天看来,徘徊在山谷间的滇缅公路可能有些落寞。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司机绝不会离开高速公路选择这条颠簸而危险的路。然而,70年前,这条路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唯一通道


12月,日本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12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了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问蒋介石,如果缅甸不能自卫,中国政府能否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蒋介石回答说:鉴于亚洲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决定过几天出兵缅甸,抗击日本侵略者。第二天,蒋介石的谈话刊登在《云南日报》的头版。国内媒体兴高采烈,世界舆论反应不一。评论员百感交集地写道:中国重返缅甸的决心是否表明曾经的白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被打破?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其战略意义仅在于对印度形成外围屏障。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缅甸是不可避免的。随着1941年泰国和香港的相继沦陷,这里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道,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全。英国人虽然无暇东顾,但也不希望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蒋介石在黄山别墅宴请英国客人时,英方代表韦弗当场宣读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备忘录,要求进入缅甸的中国军队人数不得超过一个团。英方无法理解蒋委员长的焦虑。1942年1月,日军入侵长沙。第九战区第一炮兵旅占领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炮弹用完了。第九战区电报重庆,军区司令部回复说炮弹还在仰光等着运。同月,从汉阳迁到重庆的兵工厂因缺钢被迫停工。政府仅有的十架运输机因缺油而停飞。中英之间的分歧引起了白宫的焦虑。罗斯福对英国人民的短视和自私极为不满。中国参战不仅在亚洲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面楚歌的欧洲盟国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让中国牵制日本,英美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德国。1942年1月14日,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结束。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中央日报》,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与此同时,缅甸、泰国、越南脱离了同盟国东南亚战区,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为中缅印战区,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2月的一天,当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时,一个不到6英尺高的瘦将军在美国迈阿密空军基地登上了一架银色水上飞机。前几天还是美军总司令,现在要去中国当战区参谋长。他是约瑟夫史迪威。史迪威1883年出生于佛罗里达州,1904年毕业于西点军校,一战期间加入美国远征军赴欧洲,后在西点军校担任教官。他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国牛仔风格的将军。史迪威对自己欣赏的人坦诚相待,对自己看不上的将军却怀恨在心,因此获得了酸乔的绰号。他学习中文,1935年至1939年在北京担任美国武官,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与此同时,滇缅公路尘土飞扬,浩浩荡荡的中国军队犹如一条无尽的灰龙,大规模向缅甸挺进。这是由蒋介石集团的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3月初,蒋介石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首次飞往腊戍视察。腊戍是缅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曲折。当时中国所有的援外物资都是从仰光通过铁路到达腊戍火车站,再由汽车运送到中国。3月3日,蒋介石在这里会见了他的美国参谋长。早在史迪威任驻华武官时,他就不喜欢江,


江拉拢史迪威,看重手中的美援,但史迪威对国民党将领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在美援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江意见相左。他是中印缅战区参谋长,江是总司令和上级,而史迪威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代表,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刚刚进入缅甸的中国军队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非常不利。3月8日,仰光陷落,缅甸大门大开,日军长驱直入。英缅军只有两个师。蒋介石觉得战争当然要打,而且要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要有个限度。他不想为英国人做出不必要的牺牲。在腊戍,蒋介石单独召见了200师师长戴安澜三次,指示他好好运筹。20师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摩托化炮兵师。全师配备坦克、装甲车、摩托车和大口径火炮,步炮比为三比一。被蒋介石誉为当代标准年轻将军的陆军少将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早年参加北伐。由于共产党的有效镇压,他多次被提升。路桥事件后,先后参加长城保卫战、台儿庄战争、武汉会议战,屡立战功。蒋介石问戴安澜,第200师能否在铜鼓坚持一两个星期,打个胜仗。铜鼓是缅甸下平原上的一个小镇,也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水路的枢纽。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戴立正,铿锵誓言:此番出征,是自唐明以来的一次大展宏图之举。即使戴被一兵一卒打败,他也一定会战胜敌人凶猛的火焰,坚守同古。但200师只身来到铜鼓1000多公里,就要面对日军第55师,从缅甸南部直捣而来,兵力是200师的两倍。当时仰光已经沦陷,铜鼓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能否阻止日军北上。被日军打败后,他们吓坏了。当他们仓惶北逃时,发现一支来自中国的军队朝他们的方向冲向身后的日军。他们认为这些中国人只会死去。戴安澜到达铜鼓的当天,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他去铜鼓会见英军第一师师长司各特,询问敌情。但是,他不知道敌人的战术,他也不知道。他这么不爽的时候,我军以后要负全责!铜鼓保卫战,郭威铜鼓在仰光以南250公里,曼德勒以北320公里,是杨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有柯永岗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的地方。驻扎在铜鼓的英缅第1师士气极低,既不了解敌情,也不做战斗准备,只准备安全撤退,保存实力。3月9日,蒋介石离开拉曲回国,指挥权移交给了杜。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司令部将成立,罗任司令员,杜任副司令员。在罗到达之前,杜是他的代理人。3月18日,日军向铜鼓推进,英军退守普罗米修斯。3月20日,日军第200师团和第55师团在同一座古城外发生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当天,200架日本空军飞机轰炸了缅甸南部最大的盟军机场马圭机场。英缅空军飞机除少数逃往印度外,大部分都被摧毁在地面。从那以后,盟军飞机在缅甸上空消失了两年。日军第55师团是从中国战场上撤下来的二流师团。它在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新的部门负责人,中将竹内宏,


百余架次飞机狂轰滥炸铜鼓,投掷燃烧弹甚至毒气弹。但铜鼓防线并未被攻破,城内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22日晚,日本敢死队抓获了一名地面军官。经过审讯,他们得知铜鼓守军是第200师,曼德勒前线有中国两个军,总兵力10万人。竹内宽,背寒。但很快,从空中和地面发回的侦察信息让他大大松了一口气:曼德勒的中国军主力没有南下的迹象。竹内重新坚定了信念,决心吃掉200个师,夷平铜鼓城。这时,昂山将军率领的缅甸独立志愿军也来帮助日军,加入了对中国远征军的进攻。昂山将军是当今缅甸民主斗士昂山素季的父亲。24日下午,日军在缅甸汉奸的带领下,由一条小路绕到城北,与正在破坏铁路的工程兵突遇。日军一次冲锋就把工程兵打垮了,然后进攻机场。机场守军英勇奋战,最后寡不敌众,退回城内。日军占领机场,切断200师退路,包围铜鼓。永刚机场的损失作为中国人不打仗的证据上报盟军总司令部,杜因此受到蒋介石的训斥。工程兵团长李淑铮被军事司法部门判处枪决。24日夜,日军敢死队100多人钻进了最佳位置。排长马立诚身中六弹,战斗至死。他被敌人打死了,尸体倒了好几天。26日,众议院码头位置下跌两次。五十七团三营多次与日军肉搏战,个个英勇就义。28日上午,100多名日军和缅甸汉奸乔装成当地土著,把枪和炸弹藏在牛车里,企图通过西塘河大桥进城。被598团发现,全军覆没。敌人恼羞成怒,向城里发射了数百枚毒气弹。幸运的是,旱季时,毒气大多被季风吹走,无人伤亡。29日,英军终于抛弃了在中国的盟友,在没有通知友军的情况下仓皇撤退,将铜鼓侧翼暴露在敌人面前。此时日军援军第五十六师已星夜到达铜鼓,形势急转直下。日军第56师团被称为丛林之虎。其负责人中将渡边正雄毕业于东京陆军大学,以擅长丛林作战而闻名。该师由坦克、装甲车、火炮、汽车、摩托车和步兵团组成。它行军速度快,火力强。他们在刚刚结束的马来半岛战役中率先攻占了吉隆坡。日军大本营深感进攻缅甸的第55师团力量薄弱,于是下令将第56师团和另一支精锐的第18师团紧急调往仰光增援。渡边的舰队在海上颠簸的时候,接连接到铜鼓前线的紧急电报,于是他命令部队一登陆就出发。结果,先头部队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300里行军,并于29日晚投入了对铜鼓的进攻。本来中日两军就像两个筋疲力尽的摔跤手,谁也摔不倒谁。本来日军第55师团就有被10万远征军吃掉的危险,但是随着第56师团的加入,日军的防线立刻像易碎的盘子一样分崩离析。30日,一支日军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攻入城内,将200师从南北分割开来。另一支日军占领了西塘河以东的阵地,切断了200师向东突围的最后一线希望。下午,另一支日军再次逼近师部。戴安澜指挥特务连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于当晚被击退。在上


双方舆论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国民情绪被激发起来。一战仁安羌大捷、孙立人战败后,曼德勒的存亡直接关系到整个缅甸战争的胜负。在盟军司令部署曼德勒战役的同时,蒋介石决定让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担负起守卫曼德勒的重任。孙立人,安徽巢湖人,清华大学毕业,同年赴美,后赴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在淞沪会战中,孙立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新的第38师也是从宋子文的税务警察部队改编而来的。据这位士兵回忆,孙立人不苟言笑,非常严肃,与另一位吊儿郎当的远征军将军廖耀湘形成鲜明对比。新38师进驻曼德勒后,日军兵分三路向北进犯,盟军也兵分三路迎敌。中国远征军第5军和第6军分别在正面和左侧作战,英军以伊洛瓦底江沿岸的右翼为主要驻军地区。4月14日,右翼的英缅军第1师放弃马圭,撤守北部的仁安羌。日军以两个团,约7000名特种兵,迅速在仁安羌油山区附近迂回占领,切断了英军的后路,包围了英缅军第1师,还有美国传教士和记者。然而,马圭放弃了第5军的防线。罗司令应缅甸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的请求,于14日下午命令以一个团的兵力支援英军。孙立人派出了113个团。帮助士兵,比如灭火。由团长刘率领的第113团于夜间赶到。17日黄昏,到达离江5里的碧强河北岸,进入准备进攻的阵地。当晚,它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8日拂晓,战斗愈演愈烈,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赴前线指挥。中午12时,培强河北岸敌军全军覆没,英军催促中国军队立即渡河进攻。但当时113团兵力太少,装甲渗透有什么用,南岸地形暴露。敌军在指挥,我军站在反击的位置。如果进攻稍遭挫折,敌人可能会立即暴露出我军的实力。结果不仅不能因此,孙立人决定暂停前进,命令113团在黄昏前用各种方法搞清楚敌情和地形侦察,然后在夜间进行周密部署,准备第二天拂晓进攻。尽管英国第1集团军司令斯利姆将军对孙立人的计划表示钦佩,但如何立即营救他被围困的部队却是一个令他更加焦虑的问题。因为他接到被围第1师司令斯科特将军的紧急无线电呼叫,报告被围官兵断水断粮两天,无法继续维持。如果今天不能清除它们,它们可能会崩溃。因此,斯利姆要求孙立人无论如何要立即渡河进攻和救援,而不能等到明天。孙立人一再说明利害关系,然后让斯利姆转告司各特,“既然你们师已经忍耐了两天,无论如何你们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天,而中国的军队必须负责在明天下午6点之前把你们师完全救出围城。”史林犹豫不决,因为他担心刘这个具体指挥和部署的首脑会抗拒英国人的生活。刘立即带他到营部进行涉水检查。在隆隆的炮火声中,刘上校仍然镇定自若,咧着嘴笑。斯利姆在回忆录中说:只有优秀聪明的士兵才能在枪林弹雨中无所畏惧。放心它的部署安排。19日上午,进攻开始了。据老兵查说


黎明时分,左翼部队完全攻占了敌人的一线阵地,战斗转入了山区。敌人不顾一切猛烈反击,113团三败三胜。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下,我军不得不处处提防敌人对己方兵力的侦查。于是我们用各种方法设置疑兵,虚张声势,用小部队扰乱突击,甚至让敌人无法判断我军的虚实。主攻部队用山炮、轻重迫击炮、轻重机枪掩护,反复打死。三营营长张琦流尽最后一滴血,大喊一声:兄弟们,杀了他们!声音。士兵们眼看着军官英勇倒下,眼里含着泪水,一个接一个地战斗到死。一堆堆尸体堆在地上。这场战斗,武斗中有白刃,从下午4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敌军第33师被彻底击溃,留下1200多具尸体,从地面撤退。第13团的800多名战斗士兵也遭受了超过一半的伤亡。下午五点,113团收复了仁安羌油田全境,枪炮声渐渐远去,敌人明显在加速撤退。中国先是解救了500多名被俘的英美传教士和记者,随后又向英方归还了100多辆被敌人偷走的英国辎重车。接着,英军第1师步兵、骑兵、炮兵、战车部队7000余人、1000余匹马在中国军队的安全掩护下,从左翼撤至培强河北岸。三天的艰苦劳动已经让他们心慌意乱,全中国的官兵都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许多军官不禁感激涕零,抱着中国的军官跳了起来。仁安羌战役是军事上的奇迹。中国的军队以少胜多,以客胜主,以少救众。孙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名。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孙立人在滇缅战场上看到部下带起来的日本俘虏后,皱着眉头说:“你们这些混蛋,请看。去过中国的都是就地活埋。”今后照此吩咐!仁安羌战役胜利后,英军逐渐转战印度,新38师被仁安羌调往乔克白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仁安羌的捷报惊动了英伦三岛,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受到了同盟国的称赞。孙立人成了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他后来被罗斯福授予国会勋章。乔治六世国王还授予孙立人荣誉勋章。中国授予他四级云人勋章。副团长齐学圻、113团团长刘和各营营长分别获得中英两国政府颁发的奖状。1992年4月,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时,还亲切慰问了93岁高龄、率团指挥和部署营救英军并定居美国的刘,感谢他在50年前的仁安羌战役中挽救英军的功绩。孙立人的英勇表现让史迪威非常满意,他离开了位于伊洛瓦底江沿岸西线的新38师。为了填补新38师西进造成的空缺,罗命令66军把新28师从腊戍调到曼德勒接管防务,造成了中国军队主力作战部队西进,东线空虚的危机。这时,英军司令斯利姆急切地要求史迪威给他再派一支中国部队去教导不断跟踪英军进攻的日本第33师。史迪威慷慨地答应了。在没有通知第5集团军司令杜的前提下,他直接下令将第200师向西转移,准备再次向英军示好。史迪威的低估导致了东线守军的虚弱。日军第56师团突破了远征军的第6道防线,迅速陷入了日军的后方


但日军已经看到了缅战胜负的关键:趁着中国主力西调,东线空虚,长驱直入,直捣云南。4月底,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公路,5月1日占领曼德勒。中国军队处于被包围和歼灭的危险中,所以它不得不从缅甸北部开始痛苦的撤退。本文来自《泰晤士报》|郑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