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想跟人社交?

如题所述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在和他人沟通交流时,虽然不至于像社交恐惧症那样,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但却会本能地感到疲劳与厌烦。这就是现代互联网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心理困局,社交疲劳,又称社交疲劳症。

社交疲劳的根本诱发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长期接触负面能量。
众所周知,网络就像一个大染缸一样,各种资讯井喷式爆发。就像刘慈欣在《三体》中所表达的,现在这个时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时代,而是一个信息雪崩的时代。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没有合理的筛选,没有标准的排序,一股脑地涌向了人们。
当我们面对这些纷杂的信息,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其中的负面能量感染。在树洞精看来,就和慢性中毒相似。
2)不会倾听,更不会表达。
作为一条资深网虫,树洞精发现网上的很多朋友,无论是和熟人聊天,还是跟陌生的网友沟通,许多时候根本静不下心来倾听对方想表达的真正意思。
由于网络沟通的语言简缩特性,以及无法从对方的语气以及肢体语言获得更多的信息。导致很多人在网络沟通时,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武断的理解,最后聊的驴唇不对马嘴。要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不断地询问、思索上,费时又费力。
按照树洞精的经验看,前者虽然往往跟他人沟通不畅,但自身不太容易累。而后者,可能沟通效果会好一些,但可能随着他人的观点不断改变自己的思路,大量消耗精力。
同时,有观点认为,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更容易主导沟通的走向。而我们平常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往往就会被带入对方的节奏。
树洞精就经历过几次原本自己有烦恼,找人倾诉。结果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帮助别人解忧。有时想想觉得自己有够蠢。(小声BB)
3)停不下来的自我形象管理。
按照社会心理学理论,每个人在遇到他人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性格和形象做一些调整和掩饰。这是一种绝大多数人都不由自主会做的行为。
这种形象管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在网络没有完全普及的时代,人们无论在外面如何进行形象管理,在回家后或独处时,往往都能卸下包袱,给自己一定休整的时间。
而在当下这个时代,朋友圈,私信聊天,各种动态。可以说,你只要活着,别人就能随时随地找到你。正常的社会交往,还可以以不在线为借口躲避。如果跟工作扯上关系,想必大家能躲也不敢躲。
有一位朋友就曾经跟树洞精抱怨过,他们单位的领导,整天在朋友圈发各种没营养的动态和鸡汤。他看着都打瞌睡了,还要每天坚持点赞。文字多的还得把文章全部看一遍,找到有没有可以评论的点,顺便刷一点好感。总结一个字那就是大写的累。
4)选择困难。
还记得很久以前,大家看电视也就那几个台。买东西也就周边几个商场,就算能挑挑选选,也在一定范围之内。但今时不同往日,只要连接网络,几乎有无穷无尽的选择,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对于那些有选择困难的朋友,更是一场灾难。
我们每天都将有限的精力耗在这种选择上,积少成多,久而久之,我们哪还有那么多心力去应对更为重要的事务。
以上这几点都会导致社交疲劳症的产生。

曾经有位朋友跟树洞精开玩笑说,他觉得,过去和现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以前他很喜欢呼朋唤友一起出去玩。而现在,就算是难得的假期,也更愿意窝在家睡到中午。刷刷手机,打打游戏,度过假期。正在向宅男进化。
就目前看来,应对社交疲劳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方法。无非就是,调整好正常的生活规律,多运动合理饮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亲友多进行良好的沟通。
这段时间,树洞精其实也被社交疲劳困扰着。树洞精的做法就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社交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通过学习等方法充实自己。虽然到目前为止,社交疲劳的症状还没有完全好,但已经有好转迹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