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山水画发展

如题所述

  晋唐宋元的山水画世人瞩目。“隋唐山水定乾坤”,隋唐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隋代虽然只有短暂的30个春秋,但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却奠定了开继的地位。古今画论认为,展子虔之江山远近、咫尺千里,江志之模山拟水、刻意求工,皆足以开继前人。被后人尊为“唐画之祖”的展子虔占有重要地位。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的《游春图卷》为绢本,是我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卷轴山水画,图中青山叠翠,平湖泛波,士人鉴赏,仕女游舟,熏风和煦,郊野春暖,可谓山川自然,尽收咫尺,动笔神似,画外有情。初唐山水画,承继六朝遗风。盛唐之世,浑雄正大。中唐画家多专一科,精益求精,为水墨山水画大成时期,澹远之风取代富丽之气,王维破墨山水应时而生。晚唐画家多为独善专项。五代宋金为中国山水画的成熟期。五代的荆浩、关同、董源、巨然、赵、卫贤异军突起。山水画在五代时期出现了可喜的飞跃,开创了北方和江南两大山水画体系。董源为南唐后苑副使,故称董北苑。有些美术史论把董源和巨然置于北宋时期,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北宋山水画坛影响重大。有的史论认为,董源对江南山水画派有创始之功,在元明以后的文人画中影响深远。故宫博物院藏《潇湘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夏山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笼袖骄民图轴》一般认为都是董源名迹。《潇湘图卷》为绢本设色,视角宽广,江河纵横,水墨点染山头丛林,披麻皴擦沙坡岸间,宫装女子伫立,滩头击鼓奏乐,舟中贵族端坐,渔夫拉网捕鱼,花青运墨点染山水,平淡幽深营造空,细笔重彩涂写人物,幽情远思颇具神采。两宋辽金在中国山水画成熟期中十分灿烂。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在五代基础上长驱直入。当时荆浩、董源已经谢世,关同、巨然、李成等进入宋朝。荆关山水画影响深远,在宋朝继续“流长”,其中李成、范宽最具影响。辽宁省博物馆藏李成《茂林远岫图卷》为绢本,画中主峰高耸,群山起伏,寺庙相间,云烟氤氲。中国山水画“文人化于元代”的重要标志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大家的突起。在元四家中,黄公望年龄最长,直接受到赵孟的影响,始开寄画以乐的艺径,兼收各家之长,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
  唐宋元的花鸟画满目生辉。“唐乐声声花鸟起”,墨迹轻利光色艳,勾勒与填色兼施,墨线与彩面融会。有的学者则认为,花鸟画在中国画坛的真正兴起在于五代,唐代只是动物画趋于成熟,尤其是鞍马画盛行,画马名家辈出。花鸟画至五代继为“运笔与用墨的统一”,“徐黄异体”,各趋一路。西蜀黄、黄居父子独辟“院体”,工笔重彩,尽染富贵之气。南唐徐熙另辟“野逸”之径。谢稚柳先生在《鉴馀杂稿》的《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一文,确认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雪竹图轴》为徐熙笔墨,认为“这幅《雪竹图》,完全符合徐熙‘落墨’的规律,看来也正是他仅存的画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