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害怕什么

如题所述

白骨精iMEET.cn我们总结了网络咨询心理咨询师三大怕,有兴趣的看看为什么,或者能够为彼此改善关系做一点沟通上的努力。

一是最怕一句话的人。举例如下:

“我是不是有强迫症?我好想哭”具体呢?下面呢?没了。。大家开聊吧。

“能不能帮我解一个梦啊?......”省略若干聊梦的语言。。大家展开分析。精神分析容易吗?自由联想也要在大量的交流中才能有序而又精确地铺开,还是有很多研究分量的,但是在这里,一个20帖以内的帖子可以搞定。

“我同学(或我妹妹)最近很多焦虑,我看她的确得有一点问题,请大家帮帮她!”下面跟着“大家们”七嘴八舌的指点。。我同学或妹妹从未露面,甚至我也不出现了。

“我觉得他现在对我冷淡了很多,我是不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刚说了自己的发现总结,就直接来一个自我认识的结论,从结论到结论,我们外人按理说应该完全没有认识能力,结果后面很多“专业人士”的建议,或者心理爱好者们的爱心帖,甚至不同意见的人就差呆在帖子里面打起来。你不甩我,我不甩你,最后还弄得大家看不起大家。

我现在怀疑,都谁在编题玩呢?还是心理学爱好者空前地强大起来。

二是怕一定要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互动的朋友。

比如几封信来往后无论你怎么提示,他都按自己的方式提交信息,就算你提供标准表格给他,他也似乎不是很在意,这样其实在消耗双方的时间。这个意味着,对方有预设、阻抗,有属于自己的话语结构,很坚固,也很破碎,容易陷入在自我的理解框架中,难以进行新的思考。

很积极地反应信息给访问者。如Laguna所言,但都支离破碎,不完整,使我们无法做出综合的判断。人相当于社会的一个最小细胞,过去说家庭是一个小细胞了,其实现在人人思想独立,个个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细胞,哪怕父子,夫妻,兄妹,更不用说同学朋友。因此每个细胞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这个特性需要剖析完基本信息后才能凸显出来。

充满预设的来访。如预设逻辑过强,导致一旦对话的细节或过程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甚至一旦访问者的表情、反应一瞬间可能做不到最大限度的“接纳”,马上反弹,阻抗极大,使对话过程味同嚼蜡。又比如内心追求过多的关注,或不切实际地要求你只关注他一个人,或者要求你只能正面的关注,不能有任何负面的反应。

要求控制对话进度的来访。比如急迫的要求见面的时间,或联系的方式;主动安排访问进度;以呈攻击性的各种方式发难,吸引访问人的关注,或控制、重构新的互动,等等

有些,则只是理解上的差异,比如有过于焦虑、缺乏耐心的情绪,都需要我们多一点时间去相互感受,相互接纳。

三是怕带着挑战而来的来访者

这类问题提出来,不一定是提出者关心的,也不一定属于他的,背后的目的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且不说这会不会涉及伤害、尊重的问题,往大处看,其实也能视为一种对心理学的正向关注,至少他没有对你下一个绝对定义,一切都可以讨论。

有所挑战的来访令人头痛是,他在理解上自己给自己先下了个套,按他的逻辑,如果你不迅速兜到他所认知的部分,你的话都是无效的,你的任何说辞在他那早早地打了一个折扣,他就有足够的由头挑战你的错误。不需要双方建立信任的过程,不需要相互用心体会的时间,这都是这个逻辑给咨询师带来的困扰。 (BTW咨询师如果认为在对话过程中,自己一定不能犯错,就先输了一棋,把自己往圣人位置上搁,于凡人而言,谁都很累。)

很多时候,双方建立咨询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对话关系,比如真诚的交流、完全的接纳,自由的表达意见,彻底地渲泄,这可能比较好理解,在第一次的会面中是最重要的。但是咨询本身也是系统性的,接下来,可能充满了表演性,逃避,迂回,攻击,缓和,沉默,对峙,冷漠,都有可能在一个变动的系统中进行转换,上述一切是现象,也是手段,看咨询师怎么拿捏分寸--如果你生气,你又输了一目。

还好正常沟通的比率是非常大的,李子勋说90以上的人都不需要心理咨询的意思,应该是说大部分人可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尽快达到良好的调适,真正神经症非常严重的人群是比较小的,1/15-1、1/10左右,城市则高很多。追问

晕 看不懂 不知道你在说的是什么

追答

“我是不是有强迫症?我好想哭”“能不能帮我解一个梦啊?......”省略若干聊梦的语言。。“我觉得他现在对我冷淡了很多,我是不是一个不值得爱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8
没有人心里咨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8
被人说是神经病追问

这招管用吗

第3个回答  2011-06-09
怕患者不相信他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