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承诺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违反口头承诺有怎样的后果?

去年8月份以30%(10%为公司扩建资金)干股的形式加盟一家婚庆公司(没有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但是在年底结算时财务(经理兼)将分红算错,不过仍承诺将算错情况下的多余部分进行给予,但年前只拿到60%左右的份额,年后欲向经理索要剩余分红,经理则用将分红以分期付款形式分十期(每月/期)与我结清为由进行交涉,但后为履行承诺,今年3月底因与公司未达成新的合作方式遂与公司解除合作关系,后向公司提出要求结清年终剩余分红尾款,但公司均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支付剩余尾款,经多次协商均不能达成共识,且在协商过程中,公司又多次以威胁、恐吓的口吻拒绝结清尾款支付。
备注:1、年前的合作关系以口头承诺为前提,但并未签订相关合作协议
2、解除合作关系后索要尾款的过程中均有录音素材
3、协商过程中,公司有以威胁、恐吓口吻拒绝结清尾款行为
请问:该公司是否应该履行承诺将分红予以支付?
对于与该公司在协商过程中出现的威胁、恐吓行为又怎样解决方法?

口头承诺也是有效得 跟书面协议的效力是一样的 只是举证比较困难 你有录音还是不错的 录音证据也是有效得 公司应当给你红利
对于与该公司在协商过程中出现的威胁、恐吓行为不予处理 仅仅是口头表示 也不是特别严重 是不会构成犯罪的 不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7
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该合同内容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口头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2、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但在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之前,口头约定的合同内容无效;
  3、若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则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对此,我国我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从合同法的第十条,不难看出,口头形式是合同的形式之一,一般认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虽然当事人双方的口头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对该口头约定予以否认并不履行相应的义务,那么就需要另一方提供证据来证明该口头约定的存在,否则空口无凭,很难让法律对此约定予以认定。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是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第2个回答  2011-06-10
关键是证据,所有事实都由证据来说话,有什么样的证据就可以确实什么样的事实情况,空口无凭的。
第3个回答  2011-06-10
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