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科举制有什么区别?

高考和科举制有什么区别?

一、概念不同

1、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科举制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二、目的不同

1、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是为了国家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

2、科举制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是为了给国家选拔官员的方式。

三、考试内容不同

1、高考

共5门,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文综》等。

2、科举制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2
科举与高考,分别作为传统教育与当代教育的代表,二者的对比研究,对当代教育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科举,有如古代的高考,高考,有如现代的科举。两者都是竞争性的公开选拔考试,只认成绩不认人。因此,科举和高考都可以选拔出文化素养较高的人才。另外,科举与高考都是国家考试,由国家举办。还有,两种考试都有严密的考试程序,这些都为当代高考沿用。科举调动了民间办学的积极性和士子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澄清吏治,以任人唯贤取代任人为亲 .
科举制的利弊:

利在于: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弊在于: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科举的消极作用压抑了人们的个性和求异思维。考试既成为教育的手段,也成了教育的目的,各地方和学校片面追求中举及第率。片面应试的后果是考什么就学什么,科举考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便无人问津,强化了重治术轻技术的观念,巩固了官本位体制。而现代高考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选拔人才、振兴科教、发展文化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当前关于高考的争论中,有人批评“应试教育”进而主张取消考试,于是又把对科举的认识提到了议事日程。社会风气的败坏,道德的失范,实际上是从废除考试制度开始的。当然,考试必然会有种种弊病,对此确不能忽视。高考制度是有不少局限,也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但它公正客观的选拔人才,对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还是利大于弊。1958年和“文革”中废止高考都以失败告终,充分证明高考在现代中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要解决或减少高考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不断改革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但不应幻想取消高考制度。实践一再证明推荐制受人为因素干扰太大,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出被推荐者的水平和表现。

为了有效地制衡人情与关系的困扰,客观公平地选拔人才,中国人发明了考试。当今中国普通老百姓盼望的高考改革是以公平为本,高考改革首先要改掉的就是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高考竞争的公平性和高招录取工作的公正性。

高考制度的利弊:

高考,这项中国所特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三十余年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的局限性越发明显。目前,社会上相继出现了一批“废除高考”的声音。在这种背景下,针对中国高考制度利与弊的调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在很久以前,高考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国家的认可,你就是本事再大也没有人会承认你的能耐。文有文状元,武有武状元,一朝高考榜上名,全家老少齐上天。寒窗苦读的学子,闻鸡起舞的武士,都是想要借高考来达到锦衣玉食、飞黄腾达、光耀门楣、金屋满堂的美好明天。
高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看看当今的学子们都在干什么就知道了!高考本来是学子们的战场,而现在的家长们都太过操心了,恨不能亲自替孩子们去考,也好减轻一点孩子们肩上的压力。看一下今天的高考队伍,车接车送、好吃好喝不说,就单单是对孩子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就让他们有些吃不消!当代的孩子们比任何时候的都脆弱、娇气。这是为什么呢?用一位先哲的话说:温室里的花,永远也长不大、长不高!
考试有很多种,高考应该算是比较高一规格的考试。好的高考成绩可以直接造就出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材,坏的高考成绩也可以间接的断送掉一个孩子美好的青春梦想。
曾有位高中学生,就因为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XX大学,竟然从村里的一处悬崖上一跃而下,并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尽管命是保住了,但从此以后他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目标,甚至于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成天混混沌沌,虚度光阴。如果说是高考的错,显然有失公允,这分明是该同学的意志不够坚定、想法过于偏颇所致。但教育未来的校园和家长们有谁反思过自己的过失和责任呢?
高考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纸文凭,把它看得太重,你会活的很累、很苦,把它看的淡一点、轻一点,顺其自然不是也很好吗?归根结蒂还是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一些问题!
比尔·盖茨小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十分关注他的成长,但这对父母没有采取传统的教条化教育方式,而是不断的促进其天赋的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在上大学和当律师之间,他们没有硬要盖茨来完成他们的志愿,而是让比尔·盖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才有了今天的微软,以及家喻户晓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
记得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课堂能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必须常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学习、去锻炼,生活就是一本看不完的无字之书,是可以看一辈子的书!考上了怎样?考不上又能怎样?从来就是调皮捣蛋者引领风尚,而规矩的学子却只能做一些纸上谈兵的事儿。正确看待高考、理性对待高考,只有摆正姿态,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在社会上正确的位置。
而今的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出状元、成英才,并不是所有学子都适合读课本、走教条的,另类一些、不爱读书的学子们即使走出校门也可以在社会上谋求一方乐土!关键要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否肯为此付出努力!
为明天而读书、为未来而高考,不要做自己本来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迫自己走自己走不动的路。要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肯努力,参加高考只是一种形式,而非绝对的胜败之分、优劣之分!做好自己,这很重要,参加高考只是一个过程,不是负担和全部,只要努力过、争取过,不后悔、不怨天尤人就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8
科举中举的人很少,皓首穷经的书生多得是,考上了都有工作安排,混个秀才也不错,起码可以当个教书匠,免除兵役,见了县老爷不必下跪,处处受人待见;中了进士,那就非常了不起了,一般都会安排个职务,很多官场成功人士,都是从进士身份飞黄腾达的。如果屡试不第的话,那就比较惨了,因为孜孜以求的,大多是贫寒子弟;经年求取功名,没有了经济收入,混得比较惨。
高考,已经时过境迁,考上了的,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君不见,多少名校毕业生拿着微薄的薪水;更多的普通大学毕业生纠结了底薪与待业的两难中;现实中,大学生赚得不比农民工多多少。
科举之路虽然艰难,回报却是丰盛的,是草根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也是社会实现阶级流动、下层人士改变身份,上层社会补充人才优渥的生态环境。
现在高考一不能改变贫寒自己的身份,二不能实现草根的人生价值,阶层流动降到最低,社会等级逐渐钢化,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高考逐渐失去了改良社会秩序的功用。
总而言之,高考不如科举,江河日下也。
第3个回答  2011-06-12
有啊,高考之后您还得读书还得交钱,读完之后你还得自己找工作,还不一定找得到。科举就不一样了,你考中进士之后就是爷了,就是官了,能相提并论吗?
第4个回答  2011-06-12
高考比科举难多了,科举得学那么多科目吗?考科举的花销可能也没那么多?但是结局也差的太远了,科举成功,说明你这未来几乎可以说是光明的了,但是你高考以后,不见得就前途一片光明啊,你还得继续读,继续考,毕业之后才发现,爷,我要不iu失业,要不还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