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了防止焊接后产生马氏体,珠光体耐热钢为什么要焊后缓冷?而奥氏体不锈钢却要快冷?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马氏体的敏感温不是450~850吗?那为什么珠光体耐热钢要焊后缓冷?这不是反而得到马氏体吗? 跪求专业人士帮我,谢谢

1.珠光体耐热钢缓慢冷却是为了得到接近平衡组织,减少马氏体的形成;
2.奥氏体不锈钢因为添加Mn等扩大γ相区的合金元素才使其在常温下还能保持奥氏体组织,Mn又起到降低Ms的作用。如果快速冷却,则Mn来不及析出,Ms点温度低,所以马氏体含量少;相反,缓慢冷却则随着Mn元素的析出Ms点升高,反而使马氏体含量增多。

希望回答对问题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2
奥氏作不锈钢在450~850℃保温或缓慢冷却时,会出现晶问腐蚀。
含碳量越高,晶间蚀倾向性越大。此外,在焊接件的热影响区也会出现晶间腐蚀。这是由于在晶界上析出富Cr的Cr23C6。使其周围基体产生贫铬区,从而形成腐蚀原电池而造成的。这种晶间腐蚀现象在前面提到的铁素体不锈钢中也是存在的。
工程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止晶间腐蚀:
(1)降低钢中的碳量,使钢中合碳量低于平衡状态下在奥氏体内的饱和溶解度,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铬的碳化物(Cr23C6)在晶界上析出的问题。通常钢中合碳量降至0.03%以下即可满足抗晶间腐蚀性能的要求。
(2)加入Ti、Nb等能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的元素,避免在晶界上析出Cr23C6,即可防上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3)通过调整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比例,使其具有奥氏体+铁索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占5%一12%。这种双相组织不易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可以防止晶间腐蚀,获得最佳的耐蚀性。
奥氏作不锈钢的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去应力处理等。
(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到1050~1150℃后水淬,主要目的是使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并将此状态保留到室温,这样钢的耐蚀性会有很大改善。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晶问腐蚀,通常采用固溶化处理,使Cr23C6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对于薄壁件可采用空冷,一般情况采用水冷。
(2)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
(3)去应力处理。去应力处理是消除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加热到300~350℃回火。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的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50℃,以免析出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间腐蚀。对于超低碳和含Ti、Nb不锈钢的冷加工件和焊接件,需在500~950℃,加热,然后缓冷,消除应力(消除焊接应力取上限温度),可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并提高钢的应力腐蚀抗力
第2个回答  2012-09-17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后要求快速冷却是为了减少碳化铬的形成,因为在高温下(450--850℃)不锈钢中的铬会和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化铬(Gr23C6),从而形成贫铬区,易产生晶间腐蚀,降低了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因此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尽量采用小电流,加快焊接速度,减少焊接输入能量,以减少碳化铬的形成,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腐蚀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