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2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积淀( ) (2)堵塞( )

22.文章第2段中有两个单句从不同角度给“城市文化”定义,请找出这两个单句。(2分)

2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创新、不融汇时尚、不弘扬历史是农村文化呈单一性的原因。

B.文化的包容、人才的流通使城市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C.城市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的优势与工商业中心的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D.城市教育的发达、科技交流活动的频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4.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8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填写的句子:

25.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26.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2个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生的代价而获得的。

观点一:

观点二:

【参考答案】21.diàn sè (各1分)

22.(1)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分) (2)它是城市人群生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1分)

23.A

24.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均可给分。)

25.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凡大意相同均酌情给分)

26.(4分,一个观点2分)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其它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3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到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会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的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包括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犯罪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据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污染严重的城市已有20个。

。10年前,北京人为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而感到不可思议时。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2006年江西课标卷]

1.文章第2段中有两个单句从不同角度给“城市文化”定义,请找出这两个单句。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没有创新、不融汇时尚、不弘扬历史是农村文化呈单一性的原因。

B、文化的包容、人才的流通使城市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C、城市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的优势与工商业中心的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D、城市教育的发达、科技交流活动的频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3.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4.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2个观点。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生的代价而获得的。

观点一:

观点二:

参考答案:1.(1)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2.A 3.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犯罪率高等问题。4.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
第2个回答  2012-05-01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2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积淀( ) (2)堵塞( ) 22.文章第2段中有两个单句从不同角度给“城市文化”定义,请找出这两个单句。(2分) 2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创新、不融汇时尚、不弘扬历史是农村文化呈单一性的原因。 B.文化的包容、人才的流通使城市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C.城市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的优势与工商业中心的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D.城市教育的发达、科技交流活动的频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4.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8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填写的句子: 25.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26.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2个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生的代价而获得的。 观点一: 观点二: 【参考答案】21.diàn sè (各1分)22.(1)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分) (2)它是城市人群生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1分) 23.A24.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均可给分。) 25.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凡大意相同均酌情给分) 26.(4分,一个观点2分)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其它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
第3个回答  2011-06-12
城市,这个名字很普遍,几乎全世界的人对它都不陌生,它给我们的是社会的进度、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是一个美好的像征,它意味着高尚,使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有优越感,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高贵、无限的荣誉感,给人我感觉就是高消费的地方。
因为有了它我们有了公交车;因为有了它我们有了楼房;因为有了它认我们变得更加城市化。
但是,因为有了它我们有了大气污染;因为有了它我们有了城市垃圾污染;因为有了它口噪声污染;因为有了它我们有了………等等许多许多。因为有了它我们失去了青山、失去了绿水、失去了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造成了太多的交通世故;因为有了它我们住在楼里,连对面的邻居是男是女都不知道,还要时时刻刻担心家里发火,因为房子是连着的,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火灾;我们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的生活在城市里,担心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里活下去,能不能好好的活下去,这里没有真正朋友,有的只有空虚。
在城市给了我们好的一面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另外的一面。这些都是城市给我们的。我们只能和必须接受,因为世界在前进,你不前进只会后退。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2-24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了2000年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聚落形态,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可交流性不强。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本国和外国,精英和世俗,都在此交流流通,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在内的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使之成为商品、物质、人才、劳动、资金、信息等转换地,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教育发达,人才辈出,与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动频繁,城市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这些都推动城市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还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了。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10年前,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时均行速只有10-20公里感到不可思议。1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堵在哪儿了?”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是我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使得,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现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21.给加点字注音。(2分)

(1)积淀( ) (2)堵塞( )

22.文章第2段中有两个单句从不同角度给“城市文化”定义,请找出这两个单句。(2分)

2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没有创新、不融汇时尚、不弘扬历史是农村文化呈单一性的原因。

B.文化的包容、人才的流通使城市文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

C.城市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的优势与工商业中心的结合提高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D.城市教育的发达、科技交流活动的频繁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24.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8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填写的句子:

25.为什么说“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

26.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请围绕“中国城市化中应重视的问题”,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提炼出2个观点。(4分)

①国内一些地方政府在经营城市时,一味强调的是要“做大做强”,要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

②中国古代筑城设市,能周密规划,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③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目前全世界20个污染最重的城市有10个在中国。

④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先后公布了99座历史名城。到2000年底,我国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7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和城市发展相连的。

⑤发达国家对城市化建设有科学的、理性的认识,但这是他们付出了沉生的代价而获得的。

观点一:

观点二:

【参考答案】21.diàn sè (各1分)

22.(1)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分) (2)它是城市人群生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1分)

23.A

24.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均可给分。)

25.因为城市正面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凡大意相同均酌情给分)

26.(4分,一个观点2分)答案示例:(1)政府须注重城市的科学规划。(2)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4)处理好城市发展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问题。(其它能从材料中引出的合理观点均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