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复习指导

语数外物化,五种```要全的```````

如果很好的话加分```
诶````我要的是一些考试的技巧啊```诀窍啊```XX啊```这一类```

语文:
(一)积累运用
积累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一块的以古诗文背默、课外名言名句积累、修改病句、探究、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为重点,还有语音、汉字、词义、仿句、根据所给词语写一段话、简明、连贯、得体中的选词填空、选句填空、句子排序、选择等,相关的答题模式,技巧一定要逐点逐点掌握。如修改病句就可以形成一个专题.
背诵古诗文历来为语文教学所重视,文言文的默写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一般说来,那些语言和内容兼美的,沿用至今的,以及能揭示全文中心题旨的句子,往往是默写的重点。细加体会不难找出。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对于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答题时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要尽量用语文方面的专业用语,如评价一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古朴典雅,简练朴实等等专业术语.
1、记叙文阅读
1)考察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对词语本身的理解及词语表达作用。
2)考察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的作用。
3)从整体的角度,考察对文章线索的把握,进而理清文章思路。
4)从分析人物、事件中,考察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文章主旨的理解。
5)从表现手法及语言的角度,考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
6)发挥联想和想象,考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及创新能力。
7)除了整体感悟外,重视个体的体验,应该说,重视个体的体验是方兴未艾的考试重点,这着眼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议论文阅读
1)判断和归纳中心论点。
2)区分论据类型、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作用、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3)辨别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表述怎样论证论点、从哪几方面论证论点。
4)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5)理出思路,划分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
6)结合选文联系实际考察自身的感悟能力,对观点及材料阐述自己的见解主张。
7)结合选文,考察迁移能力。
3、科技说明文阅读
在试卷中,除了考察说明文本身知识与能力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科技进程及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如科学术语、概念、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词语的作用等。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考察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判断,考察说明顺序、层次结构、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语言等。
4)概括要点、提取信息、给新概念下定义、拟标题等。
5)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及表达方面的考察:结合实际对文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人类关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针对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拟写警示性的标语、公益广告、提出建议。
考题多以选择、填空、简答的形式出现。
(三)文言文阅读
1、考察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考察对实词的理解:古今异义、一次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或用法。
3、考察文言语句诵读的停顿节奏。
4、考察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
5、提取信息、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6、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内容主旨的理解、感受文章所要表明的道理等。

(四)作文
1、命题情况
1)话题作文分量有所下降,但仍占较大比重。有些省市试卷中将话题作文作为多选作文中的一项,
2)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相结合。
3)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结合。
4)话题作文合半命题作文相结合。
5)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比例增加。
6)有的省市出现了材料作文。
2、主题内容
1)自我与成长类
2)道德与情感类
3)社会与生活类
4)想象与创新类 可根据每一个主题背诵贴近我们生活的几篇美文.
5少数地区不仅让学生作文,还让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如让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找出令自己满意的一点,找出修改的地方,并把这些纳入到作文的评分中去。这类试卷关注了写作过程。
二、中考复习步骤:
为了初三开始就学有目标,为中考夯实基础,有必要清楚初三总复习的步骤。地区不同,复习的步骤不同。一般有两种复习方法:
第一种方法:第一轮:将考纲上的课文挨课复习,第二轮开始按块复习。
第二种方法:开始就按块复习。
三、建议
1、不管哪种复习方法,平时把课文学好是关键。希望同学们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再根据考点重点学习,牢固掌握,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2、挤时间通读教材,一篇课文最好读三至五遍,读后要思考写了什麽,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麽好处,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再想想中心思想、文章结构、课后习题。要求背诵的篇目争取提前背会。总之,能自己学会的提前学会最好。
3、搞好课前预习,这样有利于课上学习。上课时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和上课的内容形成对照,不一致地方想想为什麽。上课时和老师、同学形成互动。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当天问题当天解决。睡觉前再过遍电影,第二天第三天再往前翻翻这就更好了。
4、广泛阅读最好,时间再紧,也要看看中学生文选,中考优秀作文选,手头至少要有三本,同一文题对照着看,看它们的异同、优劣。
手里要有一本《名人名言》,内容要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相贴近的,古今中外的名言都有的。
哪怕每天看]15分钟也好,贵在坚持。
5、坚持练笔。每周至少写两篇文章,可以以日记的形式。
6、阅读方面,做适量的中考题或中考模拟题。要自己动脑筋做,对于不会的题也要绞尽脑汁,实在不行了再看答案,和答案不同的地方想想为什麽。决不能照抄。各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也可以经常做记时阅读训练,以求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在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技巧,对协作会有很大帮助。

数学:
(一)考生应充满信心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中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所以,考生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只要在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

过去曾使许多考生头痛的繁难几何问题,近年来已在中考大幅度地降低了难度。考纲删去了利用切线长定理、弦切角定理、相交弦定理和切割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证明,只要求考生能利用这些定理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注重考查学生对几何事实的理解和合理的推理能力,明显地降低了几何试题的难度。

代数方面删除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把方程的思想方法融合于勾股定理、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函数等知识的能力。领会、看清考试范围和命题的趋势,可以避免走弯路、走错路。

(二)一般来说,可安排三轮复习

第一轮,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初中数学脉络是由一个个基本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串起来的,其中每一个数学基本概念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某校的一次中考模拟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列各对数中( )不是互为相反数.A.-2a和-2b B.a+1和b+1 C.a+1和b-1 D.2a和2b”。老师惊奇发现,这是10道选择题中失分率第二高的题。分析其原因,是考生对相反数的概念理解还停留在“数字相同,符号相反”的层面上,没有抓住“两数和为零”这一本质。事实上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这些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前面这道题折射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的漠视。所以建议考生在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对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的复习,要注重在对概念的辨析中理解概念。

第二轮,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大量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

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进行模拟训练。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注意:自己评分应按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否则养成解题中“跳步”的习惯后导致不必要的丢分是很可惜的。

(三)培养审题和解后反思的好习惯

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要不打折扣地做好解题的每一个环节:审题,制订解题方案,解答表达,解题后的反思。面对中考,考生被迫跳进题海,期望以多取胜,到头来常常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许多在考生的复习过程中为解题而解题,满足解对或证出为止,至于从解题中可获得哪些启示,已经既无时间顾及也无此意识,因而缺乏对自身解题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难以获得已有信息之外的更多有意义信息,降低了解题的收益率。简单地说许多考生在解题的环节中只做了中间的两个环节,对审题和解后反思根本不重视。例如有一中考题:“水果商贩以2元/千克的单价进了100千克橘子,由于运输、储存等原因,损耗了5千克.通过分拣,商贩准备将余下的橘子分成两档出售,较好的售价3.2元/千克,一般的售价2.6元/千克.(1)全部售完后,以进货总量计算,平均每千克获利的范围是多少?(2)若商贩在这笔生意中期望获得总利润不少于80元,则定为较好一档的橘子至少有多少千克?”不少考生到对答案时才发现“以进货总量计算”整一句话没看见,这是平时解题没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所致。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完全明确问题的文字陈述和符号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必要时还要适当画出图表,列举、提炼出问题的关键,形成题目脉络,纲举目张。解题中的反思是指学习者对自身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反向思考,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从中达到解决一类问题。所以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 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准备一本专门的解题反思本,把一些典型的例题尤其是典型的错误摘录下来,并对每一题批注在解题过程中,自己都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该问题的难点何在,应该如何突破,问题能否推广,在解题时自己有哪些缺点为解题设置了障碍等。等到临近中考时再把这本子拿出来好好复习,会比看书本或其他资料更有针对性,复习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英语:
一、制定和调整复习计划
同学们要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复习计划,不仅有月计划,周计划,还应有每天的学习计划。大到每本书的复习计划,小到每单元、每一课的学习计划都应有很好的安排。初中三年级需要掌握的单词约1500个,词组200-300个,有用句型近100个。如果没有计划性,很难在短暂的时间之内复习周全。同时,制定复习计划应充分考虑老师的教学进度,最好与老师的复习计划同步进行,或者可以稍微提前一点,使自己的复习计划与老师的复习指导紧密联系起来,能很好地帮助你提高复习效率,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切不可完全偏离老师的复习进度。
二、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
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采用梳理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的办法,使基础知识的复习建立在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
1、 吃透课本,抓住要点
每天坚持按计划复习课本知识,勤记单词、词组、句型和要点。对于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要背诵并能够默写。词组也可以归纳复习,例如跟动词take 有关的短语有:take care of ,take……to …..,take (it) away, take turn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 take place等。
2、 加强语法归纳与练习
语法知识是遣词造句的纲目,通过掌握语法知识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句子,而通过句子的复习又可以加深对语法的复习。有了正确的语法知识,才能写出合乎语法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八种时态,两种语态,应结合具体的句子,采取归纳总结、对比的办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重视情景交际英语的运用,培养跨国文化意识
新课程指导下捉考英语试卷强调突出语境,注重交际,在中考试卷中体现交际英语的地方很多,考查的题型有:听力、选择填空、阅读理解及写作。所以复习英语时要注重语言的功能,培养自己的跨国文化意识。
三、针对弱项进行重点训练
通过对试卷中错误的分析,同学们要及时发现自己在哪种题型上失分较多,在中考前应集中力量把自己的弱项补上来。如加强词汇的拼写、积累好的语句为写作做准备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考查能力的题型,更要尽快改进学习策略,突破能力极限。
1、听力训练
听力测试主要是检测考生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同学们要利用边角时间,每天进行15分钟听力训练。训练时,要注重训练自己预测听力材料内容的能力,捕捉重点细节的能力,抓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正确辨别人物态度与感受及他们这间关系的能力。同时,还应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2、阅读能力的训练
中考出现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在进行训练时,应采取以下几步:1、略读,了解文章大意。2、带着问题,不原文中寻找答案。3、对疑难问题进行仔细推敲,找到依据,确定正确答案。4、再次回顾文章内容,确保万无一失。
3、书面表达的训练
中考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学过的句型、短语和语言功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或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复习期间要训练良好的写作方法,多进行缩写、改写、看图写话、按中文提示写作等练习,并不断总结改进。在训练写作时要注意先分析题材、体裁,领会要求,不漏掉要点,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语句表达出来,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注意调整句式与顺序。最后要检查是否有拼写、标点、时态等方面的错误。

四、针对中考题型进行重点训练

要及时了解中考信息,对每年的中考考纲和题型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以上的几点外,选做符合中考题型的练习,使自己了解题型种类、分数比例、掌握答题方法和熟练控制答题时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物理:
初中阶段所有计算公式: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852506.html

化学:
一. 结构
原子 离子 分子
原子的结构 《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质子〉
离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后 就 成了离子
分子 由2个或者2个以上的原子够成的叫分子
元素 一种物质里面含有的原子的种类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构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施来恩和施汪 发现原子的
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氧8个 氢1个 碳6个〉所以围绕中子的多少我门又发现了 同位素 质子相同 种子数不同

物质的分类 ①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一个物体全部都是一种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是由2种或者2种以上的元素够成的
②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或者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例如 空气中有氧 有氮 他们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馏水是纯净物哦
二. 化学式
先我们要了解里面的数字的含义
H20 或者C02 那个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写的〉 表示 这个分子里面有2个氢原子 后面的表示有2个氧原子
2CO 表示有2个一氧化碳 在化学式前面的〈大写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或分子〉的个数
CL`` 表示一个离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电荷数2+表示失去2个电子 因为电子带负电
化合价 常见的 金属一般显正价
铁 Fe 正3或者正2
Al 铝 正3
H 氢 正1
锰 Mn 正4
氧 O 负2
铜 C u 正2
硫 S 正6
碳 C +4或者+2
镁 Mg +2
钾 K 正1
Ca 钙 正2
锌 Zn正2
硫酸根SO4 负2
Cl 氯酸根 负1
氢氧根 OH 负1
CO3 碳酸根 负2
NO3 硝酸根 负1
NH4 氨根 正一
写法 把正价的都写在前面 把负价的写在后面 例如H2O “H是正价的 O的负价的”
读法 从后面向前面读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钠 后面的是硫酸根 后向前读 读做硫酸钠”

还有建议你去背 门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个 要知道常见的物质的符号 别把Au(金)当作是铁(Fe)就可以了
不用背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考试的时候会给的

判断这种东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价
化合价为0 这东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负2个氢是正1的 2*1+-2=0 存在
CO2 C正4 O负2 一起还是0 存在

三. 化学方程式
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H2+02燃烧=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H20 水
↑左边是反应物 右边的是生成物 而等号上面的是反应的条件
化学变化的鉴别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实验室里面的化学反应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制取氧气的 式子
2KCl03加热=2KCl+3O2↑ 同上
2Na +2H20 = 2NaOH+ H2↑ 制取氢气的
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2H202=2H20 + 02↑ 双氧水制取氧气 〈连接:双氧水有消毒功能〉
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Fe + H2SO4= FeSO4 +H2↑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
(+3价的铁才叫铁 +2价的铁就叫亚铁哦 如上面的2条式子)
2H2+O2=2H20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2H20=2H2↑+O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Fe2O3+3CO2=2Fe+CO2 高炉练铁 又叫还原氧化铁
CuO+H2=Cu+H2O 实验室里面的还原氧化铜
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钡和硫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所以氯化钡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AgNO3+HCl=AgCl↓+HNO3 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所以硝酸银可以用来检验该物质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以上就是基本来反应了
列方程式方法的
① 在等号左右各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② 配平 就是左边有什么原子有多少个 都 等于右边的全部原子
1. 知道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显 左边有2个O 但是右边只有一个
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后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变成 2H20=2H2+O2
4. 注意还没完 如果反应物里面没气体的 而后面有气体的话要加↑哦
所以最后的式子应该是2H20=2H2↑+O2↑
四. 反应了类型
最基本的四个类型 化合 分解 置换 复分解
① 化合 2种物质作者2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例子如下
CaO+H2O=Ca(OH)2
2H2+O2=2H20
② 分解 刚刚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
2KmnO4加热=K2Mn04+Mn02+02↑
2KCl03加热=2KCl+3O2↑
2H202=2H20 + 02↑
③ 置换 一种单质把其他物质里的单质置换出来
Fe + H2SO4= FeSO4 +H2↑
④ 复分解 2种化合物交换成分 (AB+CD=AC+BD)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还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还原反应 把氧置换出来的反应
氧化反应 得到氧的的反应
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五. 计算
① 设你要求的东西为X
② 列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③ 在要求的和已经知道的化学式下面写不他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 给出实际的已经知道的
⑤ 列出方程 求出结果
⑥ 答
例子 题目有4g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多少g的水?
解:设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设水为X
2H2 + O2 = 2H20 ② 已经配平的方程式
4 36 ③因为要求水和已知氢 就只列水和氢的就好了
4g X ④把知道的氢和未知数列进去
4/4g=36/X ⑤ 列出方程
X=36g ⑥求出结果
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六. 酸碱盐
① 酸 里面一定要有H离子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酸根加上氢而已
硫酸根SO4 负2
Cl 氯酸根 负1
CO3 碳酸根 负2
NO3 硝酸根 负1
加上氢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② 碱 都有OH 并且有一个金属离子就可以了
金属离子 Na钠 AL 铝 Cu铜 总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这就是要你背前40个的原因了
③ 盐 有碱的特点 也有酸的特点叫做盐
碱的特点 金属离子 酸的特点 酸根 就可以了
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来吗?
七. 酸碱盐反应
碱可以和以下的反应(判断成立与否要看有没气体 沉淀 或水 生成)
① 酸 HCl+NaOH=H2O+NaCl
② 非金属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③ 盐 CuSO4+2NaOH=Cu(OH)2↓+NaSO4
酸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① 碱 NaOH + H2SO4= Na2SO4+ H2O
② 金属单质 Fe + H2SO4= FeSO4 +H2↑
③ 金属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④ 盐 BaCl2+H2SO4=BaSO4↓+2HCl
盐可以和以下的反应
① 碱 CuSO4+2NaOH=Cu(OH)2↓+NaSO4
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③ 还可以很盐反应 不过他门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AgNO3+NaCl=AgCl↓+NaNO3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 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 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初中化学中的“三”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5
去看看www.zhongkao.cn这个网站吧,上面真得很不错,从心得到经验,还有很多的题```强烈推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04
一般学校复习时都有复习指导书,以它为本就行,复习资料多了就容易滥.
目前重要的不是多做题,而是要把重点知识整理一下,多想解题思路及要点.
保持平常心,中考一定会考出好成绩.
第3个回答  2007-06-04
同意1楼 看中考说明的同时下发的5本复习参考书 既全面还权威
第4个回答  2007-06-04
看中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