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期,俄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什么积极影响?

这是初中历史题,答案要简洁。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但是俄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俄国统治者把大批农奴束缚在土地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56年,俄国为争夺土耳其与英法联军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军大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这也直接刺激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希望以此来顺应世界潮流,发展俄国的资本主义,使国家走向富强,维护自己的统治。
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西欧有较大差距,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且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俄国等其他后发国家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很多都是统治者在形势所迫下”自省“的结果,俄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其中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提供足够的劳动力。
废除农奴制,给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极大的促进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但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于其他资本主义列强有很大差距,一战时,俄国国内爆发十月革命,1918年,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28
通过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28
。农民的分化发展着两极,使中等农民减少并落入无产阶级的队伍。随着农民的分化,俄国地主经济也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演进。在农奴制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地主经济结构是徭役制,徭役制随着农奴制的废除而崩溃了。在资本主义经济还不能一下子产生时出现了一种既包括徭役制度特点又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特点的过渡的制度,这就是工役制。作为徭役制经济直接残余的工役制仍然是建立在自然经济、落后的耕作技术和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之上的,它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相容。纯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发展、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对它起破坏作用。商业性农业的增长扩大了资本主义国内市场,这表现在:农业的专业化引起商品交换;农业愈是被卷入商品流通,农村对个人消费品的需求、从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增长得愈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产生了。
第3个回答  2011-05-28
19世纪下半期,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顺应历史的潮流,俄国在废除农奴制后建立起来的制度。为俄国的发展提供契机,促金额国经济增长,顺应历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