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斋修行,和尚大多白胖高大,道士为啥很瘦?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道士也就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在《太霄琅书经》中是这样定义道士的:“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而和尚最早的意思是指有一定修为的僧人,但是从很早开始,在中国以及日本很多地方都将男性僧人统一称之为和尚。

中国汉族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是佛教与道教,这两者的代表分别就是和尚与道士,而和尚与道士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同是吃斋修行,和尚一般更为肥胖高大,而道士通常清瘦干枯。那么,为什么这种形象会如此根深蒂固呢?

▲影视剧中的和尚道士

01

举个例子,在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中,明海的舅舅仁山和尚曾经告诉明海,当一个好和尚有三个条件:“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面如朗月的意思就是看起来要白白胖胖,因为这样看起来比较有佛像,这与许多和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有关。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佛祖的形象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大致来说,佛祖的形象通常是“宝相庄严”。但是他们的形象也随着不同社会环境而不断变化,和尚的形象就与佛祖的形象紧密相连。《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中有言:“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由此可见佛祖“面如满月”,所以仁山和尚会告诉明海,当一个好和尚要看起来白白胖胖,这样才会有佛相。

▲和尚照片

建造于唐朝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是我国佛教造像中的瑰宝,这座大佛的面容丰满圆润,慈祥和蔼又不乏威严高贵。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痛苦艰难,这一时期由于下层百姓的日子比较好过一些,所以统治阶级在精神统治上,便会以更为亲切优美的形象出现。体态丰满的上层贵族便成为了这些造像的模特——卢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则天的形象为基础所塑造。

02

初唐时期,李唐王朝将道教的祖师爷老子奉为祖宗,将道教尊为国教,所以当时的宗教风气是重道抑佛。专家表示,不过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并改制为周以后,为了进一步摆脱李唐王朝的影响,她选择了大力发扬佛教,同时期僧人和道士的境遇随之也发生了倒置。

▲武则天剧照

不过卢舍那大佛却并非在武则天登基以后才开凿,在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卢舍那大佛便已经开始动工,当时的武则天还特意为此捐出2万贯,作为卢舍那大佛的修建费用补贴。工匠一共耗费了接近4年,才完成了大佛的头部,相当于武则天当时的容貌再现,而卢舍那大佛可以说就是武则天的报身像。

所以说对于和尚而言,他们正常的形象就应该是长得白白胖胖,才更接近于佛祖的长相。而且就生活水平而言,虽然和尚的生活水平也根据历史背景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和尚依然比许多处于社会最下层的贫苦百姓要好得多。所以古代贫苦人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许多人便去当和尚了。至少这种情况也说明了,当和尚是一条可以活下去的出路。

▲影视剧中的和尚

03

而道教的修行方式大多是苦修,道士们对于外形的认可在于“仙风道骨”、“松形鹤骨”,通俗的说就是要瘦。在《家语》中说道士修仙是:“不食者,不死而神”。许多修道之人的终极目的是要得到飞升,修道之“修”,就在于积极入市,尝遍人间苦难之后脱胎换骨。这种修行方式,在许多道教的神话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道士的修炼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丹修炼,一种是内丹修炼。不管是哪种修炼方式,都不会大吃大喝,反而在饮食上有诸多禁忌。生活上的苦修以及饮食上的各种禁忌,再加上道士们通常会不定期辟谷,所以多数道士都长得比较清瘦。

▲道士修行照片

除了宗教形象、生活水准、修行方式,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佛教在中国比道教更为鼎盛。现在许多佛教寺院都很正规,受国家拨款、信众供养。很多人还开玩笑地说,和尚的生活质量远比公务员的高得多,所以出现许多胖和尚也不足为奇。

结语

和尚与道士的形象之所以会一胖一瘦,与宗教本身有很大关系,从始祖的形象开始便可以看出,佛陀的形象大多高大健壮,而许多著名的道士大都清瘦。不过这种说法也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人的胖瘦与基因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关系,现在也并不少见瘦和尚与胖道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1
因为道士清心寡欲,经常会习武,但是和尚却一直打坐念经才会很胖。
第2个回答  2020-11-29
和尚白胖,也是因为经常在庙中吃斋念佛,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而道士基本上,都是修行之人,所以非常清瘦,会进行一些锻炼。
第3个回答  2020-11-29
可能是因为和尚大多是吃斋念经不问世事,所以体态会丰腴一些。而道士除了念经之外,还有练功等项目,所以给人的感觉会比较瘦吧。
第4个回答  2020-11-28
因为道士要经常劳动,和尚一般在寺庙没有什么体力劳动,道士讲究什么都自给自足,所以体力劳动比较多,因此比较瘦。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