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那个拒绝上清北,誓要一生扎根农村的女知青,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中,曾经掀起过一股上山下乡的风潮,当时,许多城市中的知青纷纷来到农村,为祖国基层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时期中,曾经有一位女知青为了乡村建设,甚至放弃了清华北大的入学机会,在那个时候,她表示自己要一辈子扎根在农村当中。那么,这位女知青是谁?这么多年过去了,她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正文

这位女知青就是吴献忠,她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对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此,她也曾经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舞演员。读书期间,吴献忠一直非常努力,在小学的毕业考试上,她也拿到了全优的成绩。就在这个时候,吴献忠就改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在她看来,好好读书,考到一个好的大学,用知识来回报社会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就这样,她也下定决心,要拿到更好的成绩。

然而,随着上山下乡的浪潮开始掀起之后,吴献忠的求学梦也很快消失了,在1968年的时候,吴献忠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当时,如果她继续念书的话,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但是,当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下放农村的时候,吴献忠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现有的生活,反而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太和公社耿屯大队。

在刚刚来到农村之后,吴献忠发誓要为新中国农村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很多希望再次回到城市的知青不同的是,她甚至还曾经宣称要一辈子扎根到农村中,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就这样,在以后的日子中,无论风吹雨打,都不能阻碍吴献忠的耕作,当时,无论是她熟悉或者是不熟悉的领域,她都能认认真真地对待。

正是因为吴献忠对下乡事业有着如此无私的奉献,因此,当时生产队中的很多队员都推举吴献忠去参加国家组织的招工会,然而,吴献忠却拒绝了大家的好意,1970年,当清华北大这类优秀的大学来到生产队中招生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吴献忠。然而,吴献忠却依然拒绝离开农村。曾经,在吴献忠的日记里有这样的话语:“铁心扎根在农村,甘愿把青春奉献给人民。”

当时,在她的事迹被传播开来后,她很快就成为了全国上下都非常有名的知青代表,就这样,她也被各地的生产队邀请,去为所有下乡的知青发表演讲。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些演讲,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时光,直到后来,当有关人员认为她并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她才被释放出来。当时,吴献忠并不知道,正是因为这些演讲,自己的人生从此将会发生巨变。出狱后,不仅男友离开了她,甚至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她的母亲更因伤心过度而哭瞎了双眼。但即使如此,吴献忠也从未后悔留在农村的决定。

在回到农村后,有关部门先是将她安排到了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做一个民工,后来经过吴献忠自己的努力,她也来到了肉鸡联营公司中担任保管员。由于吴献忠工作认真,因此,不久后,她就升任了办公室主任,后来,她甚至当上了经理。而在1998年后,吴献忠也决定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开始创业,当时,她成立了一家辽宁知青食品有限公司,后来,在她和其他知青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的公司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结语

虽然说现在的吴献忠已经年近七十了,但她却并没有安稳地享受生活,如今,她还是会努力工作,想办法为社会做点什么。可以说从吴献忠的一生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正是因为有这些无私奉献的人的存在,新中国的发展水平才能在短期之内提高得如此迅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0
她种出了一片绿茵,她在那片地里过着农民的魅力生活,每天种植,采摘东西。
第2个回答  2020-12-30
状况是很好的,身体是很健康的,生活也比较幸福,她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有很多优秀的成绩,值得人们的赞扬和学习。
第3个回答  2020-12-30
现在过得挺好的,有了一份不少的收入,还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夫妻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亲密,家庭美满生活的非常幸福。